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01546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词鉴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古代诗词鉴赏_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学习目标:1、明确诗歌形象的内涵和分类。2、体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切入点。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了解高考考纲2012 年考试大纲要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 E 级,即鉴赏评价。【考点 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诗歌形象分类人物形象 A、 诗中的诗人形象 “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叙事的诗歌)景物

2、形象 诗人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 C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偏重写景的诗歌)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B3、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A5、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C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B7、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杜甫 二、了解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

3、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鉴赏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弄清诗歌形象三要点人物形象描摹:写了谁?形象概括:特征+身份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特征?手法? 描写方法:直接描写、侧面衬托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 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举例分析:优化P30:7.阅读下面这首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 分)2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人物形象鉴赏之赏析步骤:首先:勾画 直接描写:细节、神态、动作、心理、外貌、语言、事件身份

4、、性格(作批注) 。 侧面描写:他人视角、景物烘托、环境暗示即: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其次:分析其一:具体表现;其二:手法及意义规范答题:(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步骤二)通过动作与心理描写了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步骤三)将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1、概括形象特点:(特征+身份)(神态、行动、心理、处境、情感、喜好)+ 身份2、具体分析表现:结合诗句有关描写

5、手法,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手法+表现)常用描写手法:细节刻画、烘托渲染、对比反衬、比兴牵引,借古、借物抒情寄托。 3、指出形象意义:深层含义、特别寄托,概括作者在该形象上寄寓的情感、理想、追求、品质。五、研讨习题,反思修改。请大家结合所学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思路与方法及“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理解方法,从鉴赏思路与规范组织答案的两个角度,分组进行讨论,并找同学交流。高考习题训练:优化设计P31 第 11、13、23 题诗歌鉴赏。 要注意诗歌鉴赏的步骤:三读+赏析诗句+分析手法情感练习 1:优化P31:(2012 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 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6、)贾岛 曾宰西畿(j)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 分) 答:(步骤一)诗中刻画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步骤二)通过刻画细节描写了主人公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债台高筑,只好卖剑偿还,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抵不住透骨寒风。客居边镇听号角报晓,深居简出,向往宁静生活等形象特点。3(步骤三)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其清廉品德的敬佩与赞美。练习 2:优化P31:阅读下面这首诗,

7、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梦江南 温庭筠(yn)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 分)答案:步骤一:刻画了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步骤二:通过拟人修辞、环境烘托描写了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无从传递相思情;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等景象。步骤三: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练习 4、 (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3 分) (2011 年

8、四川卷)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 “儒先”指叶天经.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规范答案:步骤一:诗中塑造了一位珍视友情、情趣高雅、风流飘逸的诗人形象。步骤二: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安闲度日,情趣高雅;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步骤三:通过行动、心理刻画,春景映衬、友人烘托将诗人淡泊、儒雅的形象跃然纸上。自我反思:我的鉴赏存在什

9、么问题?问题 1、不能把握主旨及内涵:原因:不能“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抓住诗句的“景语” 、 “情语”来揣摩诗歌主旨思想,没有良好的诗歌鉴赏思路和习惯;没有大量诗歌阅读的鉴赏积累等。问题 2、答题概括不准确、不全面:原因:没有在充分抓住关键字眼与形象理解诗句基础上动笔勾画,使形象特征答题点疏漏问题 3、答案组织混乱,没有条理:原因:没有读懂题干要求,没有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与步骤而不能分条规范答题,没有养成长期规范答题训练的良好习惯,课堂小结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

10、词语(情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以意逆志,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4练 1、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注)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招魂:楚辞名篇。借用杜甫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下片描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案示例答:(步骤一)下片刻画了一个落魄蹉跎的词人形象。(步骤二)下阕前三句回忆,作者用典巧妙,借三国时手持羽扇、

11、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周瑜的潇洒形象,喻自己当年抗击金兵、跃马扬戈时的潇洒风度。末两句连用典故来表现自己的憔悴失意和一腔悲愤。(步骤三)今昔鲜明对比,表现了词人漂泊沦落,报国无门的愁闷。 练习 2: 诉衷情 陆 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

12、、报国无门的感慨.【知识积累常见艺术形象】鉴赏人物形象常见情感特点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李白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杜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孟浩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苏轼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南宋友人送别、爱恨情长、思念故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悯农怜农 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抨击黑暗,同情人民等 常用术语 英姿飒爽、励精图治、斗志昂扬 狂放不羁、天真顽皮、勇猛剽悍 干练果决、英武豪迈、饱经磨难 顾影自怜、零落漂泊、羁旅思乡 高雅脱俗、悠闲自得、怡然自得 安闲宁静、珍惜时光、幽独苦闷5古典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事物形象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物象)一、概念:被作者人格化了的事物形

13、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 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组织答案:本诗写出了( )的( )形象,这些特点在诗中的表现是( ) ,作者以( )为喻,托物言志,实写人的( )品质,表达作者( )感情。例析 1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简要分析石灰的艺术形象参考答案:全诗表面写了石灰的四个特点,即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实则作者以石灰作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例析 2 早 梅 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14、请简要分析。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课内自练 1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衬托(用冰雪衬托梅的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的高洁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5、的思想感情。课内自练 2: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问题 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问题 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课外练习 1 东栏梨花 苏轼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6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课外练习 2(2008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 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 分)参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 分)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