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66982008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51分)1.我国已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漂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时废弃物的排放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B. PM2.5的无规则运动说明了空气分子做分子热运动C. PM2.5的质量越大,其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 温度越低,PM25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答案】B【解析】【分析】PM2.5是固体

2、小颗粒,不是分子,温度越高,PM2.5的质量越小,其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由于周围大量空气分子对PM2.5碰撞的不平衡,使其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详解】PM2.5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故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A错误;PM2.5的无规则运动说明了空气分子做分子热运动,故B正确;PM2.5的质量越小,其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C错误;温度越高,PM2.5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PM2.5的有关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分子的热运动,难度不大,在当今雾霾天气严重的情况下,其与环保相结合具有很好的科普意义2.一定质量的0 的水在凝结成0 的冰的过程中,体积变大

3、,它内能的变化是A. 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减少B. 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分子势能增加C. 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加D. 分子平均动能增加,分子势能减少【答案】A【解析】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一定质量的水凝结成同温度的冰温度不变,则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体积变大,放出热量,内能变小,则分子势能减小,A正确3.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kg/mol),铜的密度为(kg/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1kg铜所含的原子数为NAMB. 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NA(kg)C. 1m3铜所含的原子数为MNAD. 1kg铜的体积为MNA(m3)【答案】B【解析】【详

4、解】1kg铜的物质量为:n=1M,故所含的原子数为N=nNA=NAM,故A错误;1mol铜分子的质量为M,故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NAkg,故B正确;1m3铜的物质量为n=M,故所含的原子数为N=nNA=NAM,故C错误;1kg铜的体积为V=1m3,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关键明确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物体质量、体积与分子质量、体积的桥梁,粗略计算时,对于固体和液体,忽略分之间的距离。4.关于做简谐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平衡位置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为零B. 在平衡位置时势能一定为零C. 做简谐运动的振子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一定具有相同的速度D. 做简谐运动的振子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

5、一定具有相同的动能【答案】D【解析】【详解】回复力也不一定就是合外力。举例:在单摆中,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轨迹切线方向的分力,并非是重力与绳子拉力的合力。故A错误;在平衡位置时势能不一定为零,举例:在单摆中,在平衡位置时势能不一定为零,还与势能零点选取有关,故B错误;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一定相同,故速度不一定相同,但动能相同,故C错误,D正确;故选D。5.如图所示,弹簧振子以点O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 0.8s,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左 B. t = 0.2

6、s时,振子在O点右侧6cm处C. t = 0.4s和t = 1.2s时,振子的加速度完全相同 D. t=0.4s到t=0.8s的时间内,振子的速度逐渐减小【答案】A【解析】由图乙知t=0.3s时,振子在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所以速度方向向右,故A错误;振子远离平衡位置运动,速度逐渐减小,t=0.2s时,应在O点右侧大于6cm处,故B错误;t=0.4s和t=1.2s时,振子的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C错误;t=0.4s到t=0.8s的时间内,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速度逐渐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睛】由图象可知振动的周期和振幅,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同时要注意振动

7、图象与波动图象的区别。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则A. 中间条纹间距较两侧更宽B. 不同色光形成的条纹完全重合C. 双缝间距离越大,条纹间距也越大D. 遮住一条缝后,仍有明暗相间的条纹【答案】D【解析】据干涉图样的特征可知,干涉条纹特征是等间距、彼此平行,故选项A错误;不同色光干涉条纹分布位置不相同,因此选项B错误;据公式x=ld可知,双缝间距d越大,干涉条纹距离越小,故选项C错误;遮住一条缝后,变成了单缝衍射,光的衍射也有衍射条纹,故选项D正确。【考点定位】双缝干涉、x=ld、单缝衍射【方法技巧】通过双缝干涉条纹特征和单缝衍射条纹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再应用公式x=ld分

8、析条纹间距。视频7.某复色光由空气斜射入某介质中后分解为a、b两束单色光,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光的频率比b光小B. a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b光大C. 光由介质射入空气时,a光的全反射临界角比b光小D. a、b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大【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光线的偏折程度比较折射率的大小,从而比较出频率的大小,通过sinC=1n,比较临界角的大小,通过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Ld比较条纹间距的大小【详解】由图看出,a光的偏折程度大于b光的偏折程度,则a光的折射率大于b光的折射率,所以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故A错误。因为a光的折射率大,由公

9、式v=cn可知,a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b光小,故B错误。a光的折射率大,根据sinC=1n知,a光的临界角小,故C正确。a光的频率大,则波长小,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Ld知,b光比a光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大,故D错误。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突破口在于通过光线的偏折程度得出折射率的大小,以及知道折射率、频率、波长、临界角等大小之间的关系8.如图所示,在空气中,一束单色光由两面平行的玻璃板的a表面射入,从b表面射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出射光线不一定与入射光线平行B. 随着角的增大,光可能在a表面发生全反射C. 随着角的增大,光可能在b表面发生全反射(90)D. 无论如何改变角

10、,光线从a表面射入,不可能在b表面发生全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折射定律和光路的可逆性分析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产生全反射的必要条件是光线必须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运用几何关系和光路可逆性分析光线能否在界面b上发生全反射现象【详解】由于a、b两表面平行,光线在a表面的折射角等于b表面的入射角,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光线在b表面的折射角等于在a表面的入射角,由几何关系可知出射光线一定与入射光线平行,故A错误。根据几何知识可知:光经过表面b上的入射角与在表面a上的折射角相等,根据光路可逆性可知:所以不管入射角多大,不可能在b表面发生全反射,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

11、键知道光的传播的可逆性原理,以及掌握全反射的条件,由此记牢平行玻璃砖的光学特性9.下面关于光的偏振现象的应用正确的是A. 立体电影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B. 为了增加光的透射率照相机镜头表面的镀膜是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C. 茶色眼镜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D. 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时,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个偏振片可减弱水面反射光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可以使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的光学元件叫偏振片,偏振片对入射光具有遮蔽和透过的功能;立体电影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照相机镜头前装一个偏振片减小反射光的入射【详解】放映的时候也是用双镜头放映机,其中每个镜头前放有偏振方向不同的偏振光片,观众戴的眼镜上也有相对应

12、方向的偏振光片,这样每只眼睛就只能看到一个镜头所投影的图象,故A错误;照相机的增透膜,使得反射光发生干涉从而使其减弱,所以反射光的光程差等于光在增透膜的波长的12,则厚度通常为绿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14是光的干涉现象,故B错误;茶色眼镜利用了金属化合物在玻璃中变化,而形成的色彩,故C错误;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时,为防止反射光,所在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个偏振片可减弱水面反射光的影响,故D正确;故选D。【点睛】考查了光的偏振原理仅仅是与传播方向垂直平面上有特定振动方向,与自然光不同自然光向各个方向发射,而偏振光则是向特定方向发射;对于增透膜则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10.下面是历史上的几个著名实验的装置图

13、,其中发现电子的装置是A. 汤姆孙的气体放电管B. 利用晶体做电子束衍射实验C. 粒子散射实验装置D. 观察光电效应【答案】A【解析】【详解】A图是阴极射线偏转,从而确定阴极射线是电子流,该装置是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故A正确。B图是电子束衍射的实验,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故B错误。C图是粒子的散射实验,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D图是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该装置是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实验装置。故D错误。故选A。11.据新华社报道,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第一套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已完成了首次工程调试。下列关于“人造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

14、714N+24He817O+11HB. “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92235U+01n56141Ba+3692Kr+301nC. “人造太阳”释放的能量大小的计算公式是E=mc2D. “人造太阳”核能大小的计算公式是E=12mc2【答案】C【解析】【分析】核聚变都是氘核和氚核进行的核聚变反应,所有的核聚变都可以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求释放的能量【详解】人造太阳的核聚变是氘核和氚核进行的核聚变反应,核反应方程是H12+H13H24e+n01,故AB错误;核聚变的过程中,只有亏损的质量转化为能量,并不是全部的质量都转化为能量,所以根据质能方程可知,“人造太阳”释放的能量大小的计算公式是E=mc2,故

15、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定义,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多读课本,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12.在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地监测钢板厚度,其检测装置由放射源、探测器等构成,放射源中装有放射性物质如图所示。该装置中探测器接收到的是A. X射线 B. 射线 C. 射线 D.射线【答案】D【解析】【详解】、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不同,射线不能穿过钢板,射线只能穿过3 mm厚的铝板,而射线能穿透钢板。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如图是某种正弦式交变电压的波形图,由图可确定该电压的( ) A. 周期是 0.01 sB. 最大值是 311 VC. 有效值是 311VD. 表达式为 u220sin 100t V【答案】B【解析】A、从图像上可以看出,交流电的周期为0.02s,故A错误B、从图像上可以看出,交流电电压的最大值为311V,故B正确C、交流电的有效值为U=Em2=3112,故C错误D、交流电的表达式为:u311sin100t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