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6980874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0.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康慕谊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1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2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 3 北方农牧交错带景观生态学研究 4 景观生态学与农村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2,1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景观(landscape) 的概念 空间异质性区域,由斑块(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形式重复出现。 生态学 (ecology) 的涵义 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生态系统 (ecosystem) 及其管理 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3,草地与森林景观(斑块、廊道及村舍等),4,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影响下的不同景观,5,6,

2、不同景观类型的斑块镶嵌以及交通线对其形成的影响,格栅状,鱼骨状,星状,混合型,7,河流谷地 缓丘顶部 干燥基岩 陡峻山坡,孤立农家 市井集镇 老工业区 新工业区,景观与聚居地布设部位,8,2 景观生态学与人类土地利用,土地利用(land use) 及其方式 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与时间变化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规划 (land use planning),9,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变化,利用方式:农业、工矿、居民点、保护区、其它等 时间与空间变化: 变化的驱动力 (driving force): 自然条件本身变化 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10,几个世纪以来,(瑞典的)农业用地一直在增长,土地越来越开敞。在1

3、9世纪中,许多平原区域的草地变为农田。至20世纪末,平原区的农业越来越集约化,在那里凡有碍大规模农业发展的障碍土丘、渠道、泥炭沼等统统被清除。相比之下,森林区域星散分布的农田在经历了19世纪的扩张后20世纪开始退耕,并逐渐回归为森林覆被。,11,海岸地面抬升(1cm/a)促使港口向河流下游深水处迁移,船只吨位(吃水深度)的增加亦加速了该过程。,12,城市化景观,现代农业景观-1950,传统农业景观-18001950,历史乡村景观-11001800,铁器时代末期景观-约公元前1000,新石器及青铜时代景观-,原始自然景观-,景观土地利用变迁过程,自然人工,13,河北坝上土地利用变化(1987-1

4、996),14,深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15,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学对土地利用的指导意义 农、林、牧各业(空间与时间上的)的优化组合 山、水、林、田、路的合理配置,16,毛乌素沙地的景观格局与“三圈”模式 Landscape pattern and “3-Circles” mode in the Mu Us sandy land,17,18,19,绿洲-过渡带-荒漠系统 OEDS Oasis-Ecotone-Desert System,20,3 北方农牧交错带景观生态研究,北方农牧交错带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5、regions) 农牧交错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新型生态生产产业带的形成(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重构),21,450550mm,中国的三大自然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湿润区,23,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 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生态安全阈值 满足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景观模式,农牧交错带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24,4 景观生态学 与农村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 (ecological agriculture)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25,生 态 农 业,生态学原理指导下的农业: 可持续发展农业,自 然 生态系统,供系统自维持,

6、人类利用,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供系统自维持,人类利用,输出,系统可以持续,生产力低,不能满足人类增长的需求。,出大于入,系统难以为继!,自然生态系统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比较,输出,自然能,自然能,系统逐渐退化!,系统可持续!,化学农业与生态农业比较,区域协同农牧复合生态系统,增加供系统自维持,人类利用,输出,化学农业生态系统,供系统自维持,人类利用,输出,人工辅能,合理人工辅能,加大科技投入,熵,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农业系统(高新技术措施与科学化管理),非 持 续 的 农 业 系 统 (掠夺式利用与粗放型管理),生态资源- 环境 NPP+ABS,农 牧 林 产业 NSP,深 加 工 产业 NTP,国

7、内 外 市 场 MKT,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链,减少,增加,熵,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农业系统(高新技术措施与科学管理),非 持 续 的 农 业 系 统 (低水平传统农业、化学农业),减少,生态-资源-环境 NPP+ABS,农 牧 林 产 业 NSP,增加,合理轮牧、防治荒漠化、农林草合理景观格局,人工饲草地、等高耕作、轮间作、少耕、IPM、水分平衡、舍饲,优良品种、基因库、精准农业、名牌产品,种植养殖品种单一、连作,滥垦、乱伐、开荒、采掘、过牧,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链,30,黄土高原塬面的集雨节水农业(路旁水窖及农田),31,种的是粮食,还是饲草?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思

8、考,32,生态环境建设,为什么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朱总理提出的新十六字治理战略方针: “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33,灌木、草本植物自然景观,34,人类开垦农田后又撂荒的景观,35,过度利用造成严重退化的草地景观,36,土 地 利 用 土壤流失率(%) 灌 丛 柠 条 7 草 地 沙 打 旺 11 草 木 樨 13 紫花苜蓿 24 耕 地 玉米+黄豆 41 黄 豆 59 荞 麦 55 裸 地 苗 床 100,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37,黄土高原退耕1年后自然恢复生长的草被,38,黄土高原群众进行植树造林,39,柠条护坡灌木林,40,黄土高原的坡地果园,41,舍饲养畜黄土高原农业发展新方向(陕西志丹),42,黄土高原梯田种植人工牧草(沙打旺),43,黄土高原水平沟隔坡造林 (果树与农作物间作,陕西志丹 ),44,黄土高原梁峁梯田景观,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