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深化研究推广实验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6970614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深化研究推广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深化研究推广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深化研究推广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深化研究推广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深化研究推广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深化研究推广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深化研究推广实验(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1/6,1,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深化研究 推广实验,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2003年会暨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 詹万生,同志们: 我代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总课题组作主题报告,请各位代表研究讨论。报告包括四部分: 一、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 二、成长册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 三、当代家长的创新研究与启动实验 四、各学段德育体系整体构建(学段分论)的研究与编写工作 本课题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

2、路线,坚持为教育决策服务、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实践服务、为德育科研服务的宗旨,坚持系统科学的理论原则,把各级各类学校德育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统筹规划,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为建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学校德育体系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2019/1/6,3,一、德育读本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一)德育读本研究与实验的成绩与贡献 德育读本自1998年开始进行实验,至今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五年之间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进行了两次修订。总课题组成员与实验区、校的领导和老师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劳

3、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验校的德育工作因此走上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出了成果,出了经验,出了人才。同时,也为教育部的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模式。,教育部于2002年4月颁布了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于2003年5月颁布了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经过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我们发现德育读本与新课标在教育理念、编写思路、编写原则、内容体系、呈现方式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同时我们也要研究德育读本在新形势下的创新点和生长点。,4,2019/1/6,5,(二)德育读本与新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1关于课程的性质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本门课程具有思想性

4、、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主要特点。 (1)思想性 新课程标准关于思想性的基本内容,已经包含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的指导思想之中,其内容要点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2)人文性,本课题研究和德育读本教学实验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一是对人自身的关注,包括对人的德性、人生、人格和人自身成长发展需要的关注。二是注重以

5、优秀文化陶冶学生,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的核心目标。“将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放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视野中认识和实践,植根于中外优秀文化的深厚沃土中,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努力探索的方向。”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关于人文性提出的内容包括:“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6,(3)实践性,本课题研究提出的基本观点是:“实践活动观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学生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

6、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提出了“双主体互动”、“新三中心”和“四环节”的观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实践性的阐述是:“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7,(4)综合性,德育读本在综合性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一是德育内容的综合,即把道德、法纪、心理、思想、政治教育五项要素融为一体;二是品德要素的综合,即把知、情、意、行融为一体;三是德育过程要素的综合,即把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融为一体。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作的阐述是:

7、“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8,2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题研究认为:“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真正的道德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德育读本编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启发引导,主体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和活动方式体现“近、小、实、亲”,切忌“高大空远”。 综合小学、初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本门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要点是,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做负责任

8、的公民,通过独立思考,体验探究和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9,3关于课程目标的分类,本课题在整体构建德育目标体系的研究中论述了由“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群”构成的“三维德育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的横向结构由道德、法纪、心理、思想、政治五项德育目标群构成,其每一项都含有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纵向结构的每一学段都含有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 新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为三类: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是能力目标;三是知识目标。,10,4关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题研究根据德性论和德育论原理,认为人的完整的思想品德素质应由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

9、构成,五种素质紧密联系、互为基础,共同构成人的完整的德性。与此相对应,德育的内容应由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五项要素构成。本课题提出的德育内容五要素的思想,已经先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国家关于德育的各种专门文件中得到确认。 新课程标准关于德育内容的确定,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确定的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也已同“五要素说”会通一致了。,11,5关于课程的设计思路,德育读本的设计思路是:以道德、法纪、心理、思想、政治五要素为纬线,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为经线,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横

10、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构建德育内容体系。 “课程标准采取以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为纵坐标,形成组织内容的逻辑网络。”,12,6关于课程的体例结构,德育读本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时空组合教学内容,如小学读本采用中心扩散式的“五环结构”按自我修养、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顺序组合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小学品德与社会按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的顺序;初中思想品德采用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组合教学内容。,13,7关于教学活动形式,新

11、课程标准提出的活动形式与德育读本中的活动设计的类型是相同的,如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了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和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作品、行为练习、讲故事、讲授等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形式在德育读本教学实验中已成为实验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14,8关于教材的呈现方式,德育读本注意适合儿童青少年的思维特点和审美习惯,教材呈现方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富于时代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新课标对教材呈现方式提出的要求与读本特色相同。德育读本创设的许多情境化、生活化的活动栏目和版式设计,为新一轮教材编写提供了参用模式。,15,9关于课程的评价,德

12、育读本和成长册对德育评价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和实践,成长册运用的导向性和激励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形成性和阶梯性、主体性和个体性、操作性和趣味性等评价原则,家校结合、亲子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评价方法,以及“五自目标”,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确认和使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成长足迹袋”,与成长册可以说是异曲同工。,16,2019/1/6,17,(三)德育读本推广实验的任务,1根据新一轮教材研制和进入使用的周期,基础教育由原课程体系过渡到完全使用新教材,大致需要二至三年时间。因此在今后2-3年内,德育读本作为体现新课标理念的实验教材或过渡性教材仍可继续使用。,2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是由品德与

13、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专任教师使用,占用的是学科教学的课时。它不可能取代班主任工作,也不可能占用班会和团队活动时间。因此,作为以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德育活动课的载体德育读本仍然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既使是2-3年以后新教材普遍被使用,德育读本仍然可以作为校本课程的教材继续发挥作用。,18,3总课题组要求各实验区要继续做好德育读本的征订和推广实验工作。为了使德育读本的征订工作和实验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总课题组和实验区指导组要加大实验指导的力度,扩大实验的范围,各实验区都要适当增加实验学校和实验班级的数量,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19,2019/1/6,20

14、,(四)德育读本深化研究的任务,德育读本深化研究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国家审定教材;二是以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基本理念为依据,编写主题班会校本教材。 1关于国家教材。德育中心已经开始进行研究,并把它概括为“六个特色”,欢迎实验教师参加编写。,(1)价值导向正确,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遵循编写目的和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但同时切忌“高、大、空、远”和“空洞说教”。既要符合课程理论的内在逻辑,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遵循思想品德的发展规律。做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

15、合。,21,(2)主题确立鲜活,主体性与生活化相结合,学生是自身思想品德发展的主体,生活是思想品德发展的源泉,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高低最终要在生活中体现。因此,教材要回归生活,按生活逻辑而不是按知识的逻辑来编写教材,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当中,以初中学生生活为主线,选取学生自身成长,自我与他人,自我与集体、国家、社会之间关系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确立每一课鲜活、鲜明的主题,引导学生负责任的、积极健康地生活,使学生主体性与生活化相结合。,22,(3)内容编排合理,综合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因此教材的编写要打破不同学科的分割,打破学科内部的知识体

16、系,不追求学科知识的逻辑线索,不以传授各学科的知识体系为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而应当把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有机整合,在每一册、每一课都要体现综合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还具有层次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不同,面对的学习生活问题也不同,因此不能“一刀切”、“齐步走”,而应当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把综合性与层次性紧密结合起来。,23,(4)体系结构清晰,模块式与栏目化相结合,教材遵循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以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为纵坐标,形成教材体系结构。每册教材设四个单元(九年级全一册设五个单元),每个单元设两课。单元下设“成长主题”,每课设“时空点击”、“开放平台”、“尝试体验”三个栏目,每单元两课后设“成长足迹”。这样使生活主题模块与栏目化相结合,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符合一般教学规律,既有利于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