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专题检测(十五)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694933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部分专题检测(十五)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部分专题检测(十五)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部分专题检测(十五)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三部分专题检测(十五)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三部分专题检测(十五)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专题检测(十五)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部分专题检测(十五)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检测(十五)散文阅读( 一)写景状物散文(时间:45 分钟 满分:41 分 得分:_)一、(2010苏锡常镇三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 题。(23 分)红 松 擎 天张抗抗伊春城像一个巨大沙盘,隐现在苍翠的林海中, 红黄蓝 白,色彩缤纷。30 多年前,我随农场连队在伊春某林场伐木。森林暖泉、雪地冰坂,是知青年代的珍贵记忆。然而,重新回望那个年代,心生愧疚。还记得男生用 锋利的电锯,将茂密的 树林扫荡;女生围着锯倒的巨木清理枝桠;卡车满载原木,运出深山。我们将大树锯断,劈成柈子,塞入炉膛,熊熊火焰给帐篷带来温暖,也将几百年成材的原木燃为灰烬长期过量的开采,使小兴安岭可采林木锐减,生态

2、逐渐失衡。那些消失的大 树中,就有红松。伊春,如今已成为红松在我国的最后一片原始保留地。自然界但凡珍稀树种,对地理气候条件要求苛刻,决无苟活之意。这种存活于寒冷地带的珍贵树木,生长极其缓慢。几十年前,小兴安岭还是红松满山。然而,连年大量砍伐, 红松所剩无几。半个世纪以来,伊春为国家输送了 2.3 亿立方米红松材质,据 说,用火 车装这些原木,车厢一节节连起来,可从最北端的漠河接至最南端的三亚。时值 盛夏,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我寻访红松。普查表明,该地存有 614 种原生树木,是天然的森林博物馆。沿山路上行,只见草木葳蕤,蕨苔遍地,乔木藻木、针叶阔叶高低错落。石阶木桥、草亭木屋,与山林 浑然一体

3、。迎面扑来树叶与青草、朽木与落叶混合的浓郁气息。吸气吐气,肺腑通透,神清气爽。四周忽然幽暗,一株褐红 色的巨木横空出世, 挡住去路,居高临下,冷傲威严。树干浑圆敦实,树皮寸寸皴裂,呈现出清晰的时间刻度。那是红松!在溪水,我仰视红松。它们 在这里巍然伫立了几百年,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中途决不分叉,到树冠才打开伞状枝条。五针一束的松针,玉簪似地插在头顶。阳光透过树顶苍绿而粗硬的松枝 倾泻而下。在溪水,我拥抱红松。红松有骨气:它直立如柱,外刚内韧。它耐腐蚀,抗风雪,可作桥梁、枕木、电杆之用。树皮可提取栲胶,采割松脂;松 针可提取松针油;松子为美味坚果,亦可入药红松,在冰雪之地 伫

4、立了千年万年,是天地日月的精华。它因过于优秀而受到人类的过度青睐,好在人类终于醒悟。在溪水,我要为红松祝福。五年前,伊春市在地方 财政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作出了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的决定,同 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对红松实行建档立卡管理。伊春人绝不能让“红松故乡”变成回忆中的“红松故事” 。伊春伐木工马永顺,一生伐 树 3 万余株,退休后,倾余生之力,植树 3 万余棵,被国人 传为佳话 。登上 观光塔,环山苍郁,森林像一 块巨大的“祖母绿” ,在阳光下发出碧玉的荧光。高高的红松树下,喜阴喜湿的细 弱幼苗正在耐心生长。将来,红松高耸入云,如擎天之柱,托起伊春的未来。美丽的伊春城,该是一座隐现

5、在莽莽红松林海之中的巨型 宫殿。在溪水,我“认领”了一棵红松,我愿日日 为这棵遥远 而伟岸的红松祈福。若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红松,蓝天还能用什么来支撑呢?1概括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6 分)答:_答案:回忆知青年代的伐木生活,对因伐木导致的后果心生愧疚。(2 分) 照应题目,引出下文追溯、寻访红松的内容;(2 分,仅答出“引出下文 ”给 1 分) 为作者认领红松、为红松祈福作铺垫。(2 分)2红松的珍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5 分)答:_答案:存活于寒冷地带,(1 分 )生长缓慢,(1 分) 我国仅伊春有其原始保留地( 或数量极少);(1 分) 浑身是宝,在生产建设

6、和生活中有多种用途。(2 分,答出“多种用途”即可得2 分) 。3、两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红松?请选择其中两种方法加以赏析。(6 分)答:_答案:(1)用了拟人的手法。前者用“横空出世”准确生动地写出红松的冷傲威严;后者用“饱经风霜”和“容颜依旧”形象地写出了红松的古老苍劲。(3 分)(2)用了比喻的手法。前者将“裂纹”比作时间的刻度,形象地写出记忆古老;后者将“松针”比作“玉簪” ,形象生动地写出其身姿秀美。(3 分)4请探究文题“红松擎天”有哪几层含意。(6 分)答:_答案:红松高大挺拔,直指苍穹,如擎天之柱;(2 分) 红松在地方建设和国家建设中都发挥了并还将发挥积极作用;(2 分)

7、 强调了红松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中的作用。(2 分)二、(2011烟台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58 题。(18 分)寂寞天鹅美肖黛(1)寂寞有时是一种异常美的境界。若从最远处窥望湛蓝的深湖,似乎会让人感到是很难进入的。一切景物,在翩翩舞 动的天鹅的翅膀下浮游,残雪斑斑,落在天鹅们的身上,也落在长诗短歌般的山水之中。天鹅 瞄着湖泽, 优优雅雅地舒展公主似的形影,感到不寻常的惬意。偶尔,有庄重的王子腹收羽毛,将背骨挺得笔直,向公主显现英俊洒脱。它们同临一泓湖水,有时心怀幽情,恪守行规,有时也会意会神,雌雄彼此调护。甜柔、富有人情味,一种神秘情绪的陶醉,让人悟得高洁和温和、妍丽和尊

8、严以及雍容和自在的妙 处。(2)这湖水,是美神遗落的泪珠么?(3)天鹅就依这湖水而栖身,生于斯, 长于斯。它 们拒绝与狂风险浪共存的一切,拒绝兵器相击的声音,拒绝车马被役而招致的 铁穿鼻蹄钉掌的束 缚,拒 绝金银珠宝在颈间的羁勒,拒绝任何形式的人工雕饰。它 们无声无息地存在;它们存在的价 值是为大自然的宁静,亦是为万物的和谐。只有到了同生命揖 别的时候,它 们才会吟出听不真的一曲挽歌,渐渐缓缓地幻化于殷勤的清澈里。(4)一生寂寞,一死寂寞,生死皆美。(5)或许有人专门注意过天鹅平常的鸣叫,有形之嘹唳,有声之铿锵,却很 难有人注意天鹅的秀目,忽略以至冷落了和人同样重要的心灵之窗。天 鹅 的眼睛极

9、少斜扫四周,蛋黄色的一圈,细致的宠着瞳光的自信,且有慈爱、宽容和娇媚从那里发出昭示。它们从来就不习惯眯起双目蹙额看人,而人却从来就靠眯起双目蹙额看它,因为人总是在很远处透过烟波翘着望它的。(6)如若人被人如此看着,难免发生疑窦, 难免会花费些时间去揣摩。是被鄙视了?被妒嫉了?被记恨了?还是被怜悯着呢?难免会感到受了某种伤害而久久或至少片刻不能宁静。于是便拓展人所兼备的最强的语言能力,街 头巷尾, 饭后茶余,有高吭长喧的,有俯耳贴鬓的。一时间热闹纷繁,难分谁的喉管粗细,难辨谁的口音地道有情话,有恶语,有事实,有谣言,当然会有些铭言,有些忠告,慷慨激昂, 热腾澎湃。为了维护也好,为了谴责也罢,把一

10、个原本就喧闹的世界染濡得愈发喧闹,虽然一个没有争 战的世界是人们共同向往的。(7)寂寞呵,寂寞离人是多么遥迢。(8)但,耐得住寂寞的人仍是有的。汪曾祺先生有书沈从文的寂寞,文中 说,寂寞是一种境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总是那么安安静静的,边城是这样,长河是这样, 鸭窠围、杨家咀也是这样。汪先生言,从某个意义上,可说寂寞造就了沈从文,他的四十本小说,是在寂寞中完成的,他所希望的读者也是“在多种事业里低头努力,很寂寞地从事于民族复 兴大业的人。 ”(长河题记)安于寂寞是一种美德。寂寞的人是充实的。(9)时下生活的风尚,亦如湖水般的湛蓝,建设,发展,和平,安定。人 们假如真想听清美丽的天鹅在揖别生命时,为自己挽歌的 词意,那就是 拒 绝是半个生命,索取是半个死亡。(10)寂寞天鹅美。(摘自青海日报 ,有删改)5文章第一段描写了天鹅怎样的生存状态?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答:_答案:描写了天鹅优雅惬意、庄重洒脱、恪守行规、会意会神、彼此调护的甜柔、富有人情味的生存状态。(2 分)为下文展开议论和抒情提供鲜活的现实依据。 (2 分)6试简要分析第 7 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 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