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生物安全防范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6694894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生物安全防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艾滋病生物安全防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艾滋病生物安全防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艾滋病生物安全防范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艾滋病生物安全防范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生物安全防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生物安全防范(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滋病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范,郭先锋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病原体。艾滋病即AIDS的音译。HIV是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Montagnier等首次从一例慢性淋巴腺病的男性同性恋爱病人血液中分离到的一株新逆转录病毒,称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AV),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艾滋病是获得性格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是由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艾滋病特点,传

2、播速度快发病缓慢病死率高,HIV的分型,HIV-1:包括我国在内,是全球流行的主要病毒株。HIV-2:主要局限于西部非洲和西欧,北美也有少量报告,传染性和致病性低。 两型病毒的核甘酸序列同源性约40%-60%。,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尿蛋白常阳性。,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查T细胞总数降低, CD4+T淋巴细胞减少。免疫球蛋白、B微球蛋白可升高。,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血生化检查可有血清转氨酶升高及肾功能异常,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病毒及特异性抗原和(或)抗体的检测分离病毒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核酸检测蛋白芯片技术,HIV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传染源

3、: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2.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3.母婴传播 4.其他 如职业暴露,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15-49岁发病者占80%。儿童和妇女感染率逐年上升。高危人群:男性同性恋、静脉药物依赖者、性乱者、多次接受输血和血制品者。主要人群:青年成为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人群 。 自2006年开始,每年报告HIV/AIDS中,2029岁年龄组比例持续增加,约占当年报告数 1/3,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我省艾滋病疫情及流行特点,我省199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截至到2009年底,我省共累计报告HIV/AIDS342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572

4、例,死亡888例.2009年,我省共报告HIV/AIDS602例, 其中新报告513例,既往订正89例。2009年报告艾滋病病人167例,其中首次报告101例,66例由既往HIV转为艾滋病病人。2009年报告死亡109例。分布在我省11个市114个县区,占全省119个县区的95.80%。,我省艾滋病流行特点,疫情呈缓慢上升趋势,综合防治效果开始显现 从2000年到2004年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年平均增幅达164%;2005年以后,疫情上升趋势放缓,年平均增幅为12%,综合防治效果开始显现。尽管疫情增幅有所减缓,但由于新增感染数逐年增加,基数持续加大,危害仍在持续加重。,生物安全防范的内容,范围

5、规范性引用文件HIV的生物危害HIV相关检测的生物安全级别生物安全保证措施污染物的处理意外事故处理职业暴露后预防,范围,艾滋病实验室安全防护职业暴露预防,规范性引用文件,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HIV的生物危害,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于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目的,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心点,保护实验室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我们任何的疏忽都可能造成病原的传播,主要的管理要点,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和评审体系运作(质量管理体系和SOP文

6、件)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措施到位,HIV相关检测的生物安全级别,HIV抗体检测(包括筛查和确证实验)、抗原检测和相关免疫学检测应在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HIV相关检测的生物安全级别,HIV分离培养、浓缩、中合实验、细胞培养及研究工作及其他需要应用活病毒的研究工作应在BLS-3中进行。,HIV相关检测的生物安全级别,HIV核酸提取和检测均应在符合BSL-2要求的艾滋病实验室中进行。,HIV相关检测的生物安全级别,HIV病毒株应保存在符合BSL-3要求的艾滋病实验室;HIV阳性样品,包括全血、血清、血浆、和其他组织(液)、核酸提取物应保存在符合BSL-2要

7、求的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保证措施,建立安全制度培训和管理个人保健和防护制度安全操作使用利器注意事项,建立安全制度,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制度或安全标准操作程序(S-SOP)意外事故的处理预案,主要是生物安全意外事故。信息安全及保密制度,培训和管理,实验室应进行安全培训并强化普遍性防护原则的安全意识。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必须对新调入人员、外来合作、进修和学习的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生物安全培训和监督应该有客观详实的记录。要根据人员特点、工作种类、所涉及的生物材料合理安排工作区域,定期对实验室环境进行安全检查。,个人保健和防护制度,遇有手部皮肤有开放性伤口及其他不适合于工作的情况,应

8、暂停工作。皮肤的微小创口,搽伤,皲裂等,应用防水敷料严密覆盖。 应为每一位在艾滋病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口罩,帽子,和覆盖足背的工作鞋。 实验室应该设置急冲洗眼睛装置。,个人保健和防护制度,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艾滋病抗体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应接种乙肝疫苗。应每年对工作人员采血检测艾滋病抗体,血清应长期保留。,个人保健和防护制度,工作人员进实验室之前应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严禁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工作人员在试验操作时应穿合适防护服,戴手套和口罩,穿实验室专用的工作鞋。如接触物的传染性大,应戴双层

9、手套;含有艾滋病的液体有可能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穿防水围裙。,个人保健和防护制度,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防护服被污染应立即更换,如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换上新手套。不能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镜,耳朵和头发等。不要将手套清洗或消毒后再次使用。试验操作必须使用移液器来操作试验的所有液体。工作结束,工作人员先脱去手套,再脱去防护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安全操作,试剂及样品的管理 应该严格按要求妥善保存血清及其他体液样品,应按有关规定设立专门储存阳性血清,指控品的血清库,对存放试剂的区域专人管理。,安全操作,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工作完毕后对工作台面消毒,推荐用0.1-0.

10、2%的次氯酸溶液消毒;用消毒液清洁后要干燥20分钟以上。操作过程中如有样品,检测试剂外溅,应该及时消毒。如有大量高浓度的传染性液体溅出,在清洁之前应该先用1%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然后戴上手套擦净。,安全操作,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抽取静脉血液时注意安全,戴手套,谨慎操作,防止血液污染双手。应小心防止被针头和其他利器刺伤。离心样本时要密闭,防止离心时液体溢出。打开样品容器时要小心,防止内容物泼溅。要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溢漏。如发现溢漏应该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对样品管和盛器进行消毒。,安全操作,样品的带入、带出和操作不得将非实验室物品带入实验室包装有测试样品的包裹应在实验室的安全柜

11、内打开,不能在收发地点或仓库等地点打开,同时,打开包裹的人员应受过处理感染源方面的训练并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实验室应具有处理感染源的设备并准备好可消毒的容器,安全操作,样品的带入、带出和操作打开样品容器时要小心,防止内容物泼溅。要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溢漏。如发现溢漏应该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出,对样品管和盛器进行消毒,同时要按照程序报告有关负责人。,安全操作,样品的带入、带出和操作要检查样品的状况,记录有无严重溶血、微生物污染、血脂过多以及黄疸等情况。如果污染过于严重或者认为不能接受,则将样品用安全方式废弃,同时将情况通知送样人。,安全操作,样品的带入、带出和操作常规处理血液、体

12、液样本可在工作台上进行,如样品有可能溅出,则应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将样品转送到其他实验室时,应防止对工作人员、患者或环境造成污染。将污染或可能污染的材料在带出实验室前应进行消毒。用后的包裹应进行消毒。,安全操作,使用利器的注意事项应尽量避免在实验室使用针头、刀片、玻璃器皿等利器,以防刺伤。如果必须使用,在处理或清洗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刺伤或划伤,并应对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应使用安全针具采血,如蝶形真空针,自毁性针具等,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和刺伤的危险性。,安全操作,使用利器的注意事项应将用过的锐器直接放入耐穿,防渗漏的利器盒,用过的针头应直接放入坚固的容器内,消毒后废弃禁止将

13、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利器。,污染物的处理,艾滋病实验室产生的所有废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品、培养物和其它物品,均应视为感染性废物,应置于专用的密闭防漏容器中,安全运送到消毒室,经高压消毒后再进行处理和废弃。,污染物的处理,艾滋病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方法化学消毒方法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物品常用的消毒方法,污染物的处理,艾滋病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方法高压蒸汽消毒干燥空气烘箱消毒,污染物的处理,艾滋病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化学消毒方法含氯消毒剂75%的酒精2%的戊二醛,污染物的处理,艾滋病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物品常用的消毒方法

14、废弃物缸:5000mg/L次氯酸钠。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和仪器表面:75%乙醇溢出物: 5000mg/L次氯酸钠。污染的台面和器具: 2000mg/L次氯酸钠。也可以用过氧化化氢或过氧乙酸。器械可用2%的戊二醛消毒。,意外事故的处理,报告应急预案启动危险度评估感染性物质,事故预防控制措施,封闭场所开展流调医学检查医学观察医学消毒隔离扑杀2小时内报告,举例意外事故的处理,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应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5%的乙醇或其他消毒剂消毒伤口。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的部位,并适当的消毒皮肤粘膜污染:用大量的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污染部位,举例意外事故的处理,衣物

15、污染:尽快脱掉衣物进行消毒处理污染物泼溅:小范围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和清洗。大范围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程序。,职业暴露,概念 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检验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职业暴露后预防,四条原则及时处理原则报告原则保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职业暴露,艾滋病职业暴露后预防(PEP)局部急救处理对暴露感染的危险进行评估:包括对暴露的评估和对暴露源的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药物预防及其方案,时刻牢记,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技术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