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章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6935350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9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章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银行资本金的构成,一、银行资本的概念及其功能 (一)概念:资本也称所有者权益或产权资本、自有资金、净值,银行资本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金(权益),同时还包括了一部分长期负债。银行面临的未来风险越大,资产增长越快,则银行所需的资本量就越多。注意银行资本与企业资本的区别;银行资本规模的计量问题。 (二)功能:可归纳为营业功能、保护功能和管理功能。具体看:1、资本是银行存在的先决条件。首先,一家银行在开业前必须有足够的资本(物质条件);其次,银行还要有较高的信誉,使公众较为信赖(衡量资本量)。2、资本是客户存款免遭偶然损失的保障。3、资本是银行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4、资本是金融

2、监管部门实施控制的工具。,银行资本与企业资本的区别,资本金的内容不同 银行 企业 资本金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例不同 ,且绝对数额相差很大 银行 企业 固定资产的形成与其资本金数量的关联性不同 银行 企业,银行资本规模的计量,有以下三种计量: 资本帐面价值(公认会计原则GAAP) = 总资产帐面价值-总负债帐面价值(大多数银行用此衡量) 监管会计原理计量的资本(RAP) =股东股权+永久优先股+贷款与租赁损失准备+可转换次级债+其他 市场价值资本(MVC)=银行资产的市场价值(MVA)-银行负债的市场价值(MVL) 也可以近似计算:市场价值资本(MVC)=每股股票的现期市场价格发行的股票数量,第一

3、节 银行资本金的构成,二、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一)股本:普通股、优先股(或实收资本) 商业银行普通股和优先股是银行股东持有的主权证书。银行通过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所形成的资本是最基本、最稳定的银行资本。它属于银行的外源资本。 1、普通股:是一种主权证书。这部分内容着重介绍普通股持股人的权利义务和发放普通股对银行产生的影响、注意事项。 2、优先股:这部分内容着重介绍优先股的种类及特性。,(二)盈余:资本盈余、留存盈余 盈余也是银行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本并非为单一的外源资本,还包括了内源资本。由外源资本渠道形成的盈余称为资本盈余,而由内源资本渠道形成的盈余称为留存盈余。它们是权益资本。 1、资

4、本盈余:主要由投资者超缴资本形成,还包括资本增值,接受捐赠等。 2、留存盈余:是尚未动用的银行累计税后利润部分,是银行所有者权益的一个项目。,第一节 银行资本金的构成,第一节 银行资本金的构成,(三)债务资本:资本票据、债券 债务资本是70年代起被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广泛使用的一种外源资本。这类资本被银行列作补充资本。债务资本也称为后期偿付债券。通常有资本票据和债券两类。 1、资本票据:是一种以固定利率计息的小面额后期偿付证券,期限7-15年不等。 2、债券:通常包括可转换后期偿付债券、浮动利率后期偿付债券、选择性利率后期偿付债券。,(四)其他来源:储备金 储备金是为了防止意外损失而从收益中提留

5、的资金,包括资本准备金和放款与证券损失准备金。,第一节 银行资本金的构成,一、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意义 所谓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须增资本的具体目的。因此银行资本充足性有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 1、资本数量的充足性 2、资本结构的合理性,第二节 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二、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测定指标、测定方法 (一)测定指标(比率) 1、资本与存款比率 2、资本与总资产比率 3、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 (二)测定方法 1、分类比率法 比率是评价银行

6、资本充足性方面最直观,同时也是最能为分析测试者所理解和接受的指标。比率分析法就是通过资本与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商业银行资本需要量的方法。 典型的如美国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纽约公式。,第二节 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第二节 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2、综合分析法 20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除数量外还有其他八个非数量因素,即银行的管理水平、资产的流动性、收益及留存盈余、存款结构的潜在变化、银行股东的特点和信誉、营业费用的数量、营业活动的有效性、银行满足本地区现在与将来竞争需要的能力。 3、巴塞尔协议法,第二节 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巴塞尔协议及其发展 巴塞尔银行法规与监管事务委员

7、会(也称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简称巴塞尔委员会) 是由十国集团的中央银行行长在国际货币与银行市场刚刚经历了剧烈的动荡之后(特别是在原联邦德国的赫斯塔特银行倒闭事件后),于1974年底设立的。该委员会在1975年2月召开首次会议,并随后每年定期召集三至四次会议。委员会成员由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卢森堡、荷兰、西班牙(2001年被邀请加入)、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2009年被邀加入)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印度、韩国、墨西哥和俄罗斯共20国组成。各国的中央银行为代表机构。凡无中央银行的国家,则由该国负责审慎银行监管的当局作为代表。,第二节 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测定,巴塞尔协议 是

8、1975年2月成立的国际性常设跨国银行监督管理机构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一系列国际统一银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文件的统称。自从巴塞尔委员会成立以来,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银行监管和风险管理的原则、指引和稳健做法,包括1988年的资本协议、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新资本协议等重要银行监管制度,并为全球监管当局分享交流技术和经验提供了重要平台,增强了全球银行监管标准的一致性。虽然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监管文件对各经济体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为各经济体改进银行监管提供了重要标杆和参考,巴塞尔委员会实际上已经成为银行监管国际标准的制定机构。这里重点介绍与资本有关的文件即1988年巴塞尔协议(I);和2004年巴塞尔协议( I

9、I ); 2010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协议( III)。,1988年: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 1988年巴塞尔协议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 (Capital Accord, Basel Aggrement) Credit Risk Implemented in 1992 2004年: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2004年新巴塞尔协议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

10、pital Standards: a Revised Framework (Basel II) Operational Risks 2010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II)。,巴塞尔协议介绍,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银行资本的定义(资本的划分) 风险权数及信用转换系数的规定 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要求(比率、目标) 过渡期安排,一、资本的划分,把银行资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核心资本(一级资本),一部分是附属资本(二级资本)。 (一)核心资本 1、股本。包括普通股和永久非累积优先股 2、公开储备。是指通过保留盈余或其他盈余方式在资 产负债表上明确反映的储备,如股票发

11、行溢价,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二)附属资本 1、未公开储备:又称隐蔽准备 2、重估储备 3、普通储备金/普通呆帐准备金 4、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 5、长期次级债券,一、资本的划分,一、资本的划分,(三) 资本扣除项目 该协议还对资本扣除部分做了规定,包括: (1)商誉(从一级资本中扣除) (2)从总资本中扣除对从事银行业务和金融活动的附属机构的投资,二、风险权数及信用转换系数的规定,(一)表内风险权数及测定 包括风险资产的划分、风险权数的规定。该协议把表内资产分成五类,其风险权数分别为0%、10%、20%、50%和100%。资产风险权数越小,资产的风险越小;反之,则越大。表内风险资产的计算

12、公式为: 表内风险资产=表内资产额风险权数,二、风险权数及信用转换系数的规定,(二)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 这是巴塞尔协议的又一项内容,也是巴塞尔协议区别于纽约公式的地方,即表外业务的风险转换。该协议把银行的表外项目分成五大类,并对前四类表外业务分别给定了信用转换系数,第五类则因与外汇和利率有关而须特别处理。四类转换系数分别为:100%、50%、20%和0%。表外风险资产的计算公式为: 表外风险资产 = 表外资产信用转换系数 表内相对性质资产的风险权数,三、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要求,计算公式: 1、 2、 3、,实施比率、目标 该协议规定:国际大银行的资本对风险资产比率应达到8%以上,其中核心资本

13、至少要占总资本的50%,一级资本比率不应低于4%。附属资本内普通贷款准备金不能高于风险资产的1.25%,次级长期债务的金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50%。,三、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要求,四、 过渡期安排表,巴塞尔协议的目的 制定统一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以消除国际银行间的不平等竞争;为国际银行业的监管提供一个有力的工具,保障国际金融业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 :巴塞尔协议的优缺点 优点:促进了国际银行业对银行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为实施风险管理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观念与方式方法;拓宽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范围。 缺陷:忽视了市场风险 ;对银行资产风险的判定有欠妥之处;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

14、率不是防范风险的唯一方法和尺度。,对1988年巴塞尔协议评价,2004年巴塞尔协议,新协议的目标: 继续促进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促进平等竞争; 构建一个更为全面的风险解决方法。 主要内容 实施期限:2006年底(高级法:2007年底) 实施范围:国际活跃银行(Internationally Active Banks),2004年新资本协议主要内容,三大支柱(Three Pillars) 最低资本充足率(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 监管部门监督检查(Supervisory Review Process) 市场约束(Market Discipline) 四大创新,

15、最低资本充足率 (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在考虑风险类型时,应将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其它风险涵盖进来可以考虑用三种方法来确定最低的资本需要量。 三种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方法:标准法及两种内部模型法。采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确定风险权重,把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 对于某些具有较高风险特征的资产,可以采用高于100%的风险权重。通过外部评级的方法来确定风险资产的信用风险等级;运用银行内部的评级制度,来对银行债权的风险状况进行评定; 使用资产组合风险模型。,新协议下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资本充足率= 假定某一银行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875,对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为$1

16、0,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为$20,那么总资本比率的分母则等于875+(10+20)12.5,即$1 250。新协议中要求的资本总额与总风险加权资产比率仍然为8。,监管部门监督检查 (Supervisory Review Process),原则之一:监管部门希望银行的资本水平高于最低资本标准,并有能力要求银行持有高于最低标准的资本。 原则之二:银行应有一套程序,可以根据银行的风险程度来评估资本充足率,并具备将资本保持在适当水平的相应策略。 原则之三:监管部门审查并评审银行对其资本充足率的评估结果和相应的资本策略以及其遵循资本标准的情况。 原则之四: 监管部门能够尽早干预,以防止资本下滑到审慎水平之下。,市场约束(Market Discipline),就是市场参与者在了解银行经营状况基础上所采取的相应行动,对银行产生的激励或制裁效果。 有效市场约束实质:充分的信息披露增强透明度,市场约束(Market Discipline),市场约束内容: 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