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国际贸易理论与经济发展国际标准教程-英文版

上传人:叁*** 文档编号:669111 上传时间:2017-05-0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10月国际贸易理论与经济发展国际标准教程-英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07年10月国际贸易理论与经济发展国际标准教程-英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07年10月国际贸易理论与经济发展国际标准教程-英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07年10月国际贸易理论与经济发展国际标准教程-英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07年10月国际贸易理论与经济发展国际标准教程-英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10月国际贸易理论与经济发展国际标准教程-英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10月国际贸易理论与经济发展国际标准教程-英文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Trade Theor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7年 10月 03日 2 Chapter Outline Basi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Principle of Absolute Advantag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Relative Advantage Exchange Ratios, Trade and Gain Factor Endowment Theory 3 Chapter Outline The Competitive A

2、dvantage of Nations Economic Cooperation Level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Economic and Marketing Implications 4 Basi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Principle of Absolute Advantage A country should export a commodity that can be produced at a lower cost than can other nations Or import a commodity that can o

3、nly be produced at a higher cost than can other nations 5 Basi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Relative Advantage A country should export either a product with the greatest comparative advantage (or with the least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Or import either a product for which it ha

4、s the greatest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or the least comparative advantage) 6 Factor Endowment Theory Factor of Production Labor Land Capital Others (technology, educations, etc.) Ineruality of relative prices is a function of regional factor endowmen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determined by relati

5、ve abundance of such endowments 7 Michael 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Factor conditions Demand conditions 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Firm strategy, structure and rivalry Chance Government 8 全球貿易自由化 (WTO目標 ) WTO多邊談判 (全球經濟整合 ) 雙邊或區域自

6、由貿易協定 (區域經濟整合 ) Economic Cooperation 一、 WTO體制與區域經濟整合 9 WTO體制之 多邊談判 GATT/WTO 會員數 歷次回合情形 148 123 99 60 45 34 34 33 23 0 50 100 150 200 2002-04 杜哈回合 1986-93 烏拉圭回合 1973-79 東京回合 1964-67 甘迺迪回合 1960-61 狄侖回合 1956 日內瓦回合 1950 多哥回合 1949 安西回合 1947 日內瓦回合 1995 WTO成立 Economic Cooperation 10 區域經濟整合興起原因與規範 WTO多邊貿易體制

7、亦存在談判費時、進展緩慢等缺失,因此,許多國家除遵循 WTO相關規範外,亦各自發展區域經濟整合或雙邊貿易協定 。 透過簽訂區域貿易協定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RTA)從事貿易自由化及經濟整合之活動,使區域內貿易自由化程度較區域外為高。 RTA是 WTO最惠國待遇 (MFN)的例外, RTA締約國可以彼此給予比最惠國待遇還要優惠的待遇,但是 RTA必須必須符合 WTO對 RTA的規範,同時接受 WTO的監督。 WTO對 RTA之規範包括: (1)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第 24條; (2) 服務貿易總協定 (GATS)第 5條; (3) 授權條款(Enab

8、ling Clause)等。 Economic Cooperation 11 區域經濟整合 (一 )定義: 泛指區域內兩個 (或以上 )國家間,採取一些可以促進彼此間經濟合作,提高會員國經濟利益之共同措施 。 (二 )型態: 依整合程度不同可分下列 4種 (1)自由貿易協定 (FTA,Free Trade Agreement) (2)關稅同盟 (Customs Union) (3)共同市場 (Common Market) (4)經濟同盟 (Economic Un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12 自由貿易協定 (Free Trade Agreement) C國 B國 A國

9、 1.降低區內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之排除 。 2.各國保有其對外之關稅及貿易政策 。 3.如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NAFTA) 東協自由貿易協定 (AFTA) 。 12% 15% 5%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區域經濟整合型態 13 關稅同盟 (Customs Union) A國 B國 C國 1.區域內免除關稅並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 。 2.採行共同對外關稅 。 3.例 :南非關稅同盟 (SACU) 。 10% 10% 10% 0% 區域經濟整合型態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14 共同市場 (Common Market)

10、A國 B國 C國 T=10%, 對外統一關稅 1.除關稅同盟所具備之特色外,再加上生產要素 包括人員、資金、勞務、貨品均可自由流通。 2.例 :南方共同市場 (MERCOSUR) 。 區域經濟整合型態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15 經濟同盟 (Economic Union) A國 B國 C國 T=10% 除共同市場所具備之特色外,再加上經濟、貨幣政策之統合,歐盟 (European Union)即為典型案例。 區域經濟整合型態 16 經濟整合程度 相互撤除 貿易障礙 對外關稅 政策一致 生產要素 自由流通 所有經濟 政策一致 自由貿易協定 (NAFTA,CA

11、FTA等 , 約 280個 ) 關稅同盟 (SACU等 10個 ) 共同市場 (MERCOSUR等 6個 ) 經濟同盟 European Union 低 高 區域經濟整合程度 17 WTO 深 度 勞工 環保 電子商務 關務合作 競爭政策 貿易便捷化 消費產品安全 WTO PLUS 廣 度 貨品貿易 服務業貿易 檢驗檢疫 技術性障礙 政府採購 投資 智慧財產權 爭端解決 自由貿易協定議題內容 市場較更開放 包括未規範部份 18 政治動機 維持區域間和帄 (如美國 -約旦自由貿易協定 ) 延伸本國在全球之政經勢力 (如美國 -以色列、美國 -約旦、中國 -東協自由貿易區、日本 -東亞自由貿易區

12、) 擴大政經合作範圍 (如 EU-Mercosur、 韓國 -智利、EU-墨西哥自由貿易協定 ) 經貿動機 加速全球貿易自由化 擴大貿易自由化涵蓋層面 加強國際間經貿政策及內國法制結構之調合 簽署區域貿易協定 (RTA)之動機 19 經貿動機 享受規模經濟之效果 政治上以 “ 區域結合 ” 較為容易 個別國家增加自由貿易協定之數量,相當於成為整個區域之中心,則貿易將越趨自由化 對手國降低特定之優惠,相當於享有多邊的好處 簽署區域貿易協定 (RTA)之動機 20 區域經濟整合之效應 1.貿易創造效果 (Trade Creation) 會員國間創造出新的貿易機會 。 2.貿易移轉效果 (Trade

13、 diversion) 會員國間的貿易取代與非會員國之貿易 。 3.貿易集團形成可增加對外談判力量。 4.為會員間帶來遠超過貿易之好處。 21 區域經濟整合之效應 案例: (一 )AFTA 1993-2003年 A 、 內部間貿易額,成長 130.05%。 B 、 東協國家對區內出口之成長率, 在 2003年達 16.1%,較其總出口 成長率 12.3%為高,貿易移轉 效果明顯。 (二 )EU 1992-2000年 A、 區域內相互投資成長 14倍。 B、 區域外對歐盟之投資成長 11倍。 (三 )NAFTA 1994-2003年 A、 成員國總貿易量成長一倍。 B、 墨西哥區域內出口成長約

14、1.6倍。 C、 美國就業機會增加 2000萬人次 。 D、 美國製造業生產總值成長 44%。 22 依據 WTO統計 , 目前全球洽談中 、 已簽署或生效實施之FTAs/RTAs約 有 290件 。 截至 2005年 1月為止 , 已生效實施之區域或自由貿易協定計有 162件 , 其中 101件為 FTA形式 。 預計 2005年底將有近 300件 FTAs/RTAs。 幾乎所有 WTO會員皆已簽署 FTA, 若干會員甚至簽署一個以上之 FTAs/RTAs。 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發展以歐洲國家較早,次為美洲國家 ,亞洲國家則起步較晚。 全球 FTAs/RTAs發展現況 23 全球F T A /

15、R T A 洽簽數0501001502002503003501948195119541957196019631966196919721975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年份累積件數來源 :WTO秘書處 1995 WTO成立 1999 西雅圖會議 2003 坎昆會議 1967 EC成立 2005 全球 FTA/RTA洽簽數正快速增加 ,2005預計可達 300個 。 24 1999年西雅圖會議及 2003年坎昆會議失敗 ,造成多邊貿易體制下推動自由化遭遇困難 ,各國加速洽簽雙邊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 , 區域經濟整合逐漸形成三大區塊 。 區域經濟整合發展趨勢 歐 洲 板 塊 美 洲 板 塊 亞 洲 板 塊 25 EU( 25國) 人口 4億 5530萬人 GDP 12兆 6906億美元 中國 人口 12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