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概况与注意事项(很全面一套资料)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6888050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出度概况与注意事项(很全面一套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溶出度概况与注意事项(很全面一套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溶出度概况与注意事项(很全面一套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溶出度概况与注意事项(很全面一套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溶出度概况与注意事项(很全面一套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溶出度概况与注意事项(很全面一套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出度概况与注意事项(很全面一套资料)(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概况,主要内容,一、溶出度的基本概念 二、溶出度测定法在中国药典中的沿革 三、溶出度测定注意事项,一、溶出度的基本概念,何为溶出度? 崩解时限与溶出度? 溶出度与溶出曲线?,一、溶出度的基本概念 何为溶出度?,溶出度 系指活性药物成分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中国药典2010年版 活性药物成分 固体制剂 规定条件 溶出 速率和程度,一、溶出度的基本概念 何为溶出度?,溶出度测定法 是将某种固体制剂的一定量分别置于溶出度仪的转篮(或溶出杯)中,在370.5恒温下,在规定的转速、溶出介质中依法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取样并测定其溶出量。 中国药品

2、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一、溶出度的基本概念 何为溶出度?,溶出度试验 是一种控制药物制剂质量的体外检测方法,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溶解为理论,并用数学分析手段处理溶出度试验数据,是研究制剂所含主药的晶型、粒度、处方组成、辅料品种和性质、生产工艺等对制剂质量统一性的方法。 体外检测方法 实验为基础 溶解为理论,一、溶出度的基本概念 崩解时限与溶出度?,崩解 系指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全部通过筛网。 崩解和溶解的意义不一样,药物崩解的快慢并不能反映其被人体吸收的快慢,崩解仅是溶解的前奏,崩解时限只能表示溶解过程的最初阶段,而溶解才是机

3、体吸收的先决条件,溶出度检查与体内吸收情况更密切些。,一、溶出度的基本概念 溶出度与溶出曲线?,溶出曲线 系把在不同时间点中测得的溶出量按次序依次连接起来,成为一条连续的曲线。 (点动成线,平面上的曲线可以看作是由具有某种规律的点组成的集合。是动点按某种规律运动而成的轨迹。) 溶出曲线可以看成是由具有其本身溶出特征的不同时间溶出量组成的集合。 溶出曲线表示制剂的整个溶出过程,相同处方同一生产工艺的产品,其溶出曲线应该是相近的。,一、溶出度的基本概念 溶出度与溶出曲线?,溶出度是指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规定条件中的时间如果是一点,测得的溶出量就是单点

4、溶出度;时间如果是连续的多个点,测得的溶出量按次序连起来就是溶出曲线。 溶出曲线是溶出度的表达形式之一,它可以更直观地反映溶出过程的规律。,二、溶出度测定法在中国药典中的沿革,1、方法沿革 1985年版 篮法、桨法 1995年版 篮法、桨法、小杯法 2、品种沿革 1985年版 7个 1990年版 44个 1995年版 128个 2000年版 205个 2005年版 275个 2010年版 418个 3、仪器沿革,三、溶出度测定事项,(一)2010年版药典附录内容汇总 (二)溶出度测定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概况 内容汇总,附录:附录 C 溶出度测定法 定义 第一法 篮

5、法 第二法 桨法 第三法 小杯法 仪器装置、测定法、结果判定 溶出条件和注意事项 溶出度仪适用性及性能确认、溶出介质要求、胶囊壳干扰排除,(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概况 新增内容,附录溶出度测定法新增内容 1、明确三种测定方法的名称; 第一法(篮法)、第二法(桨法)、第三法(小杯法) 1、文字上细化对仪器的要求; 转篮 均为不锈钢或其他惰性材料 2、增加准确量取溶出介质的量化要求; 实际量取的体积与规定体积的偏差不超过1% 3、增加准确取样时间的量化要求; 实际取样时间与规定时间的差异不得过2% 4、增加小杯法采用沉降装置的描述。 当在正文规定需要使用沉降装置时, 可将片剂或胶囊剂先装入

6、规定的沉降装置内,(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概况 修订内容,附录溶出度测定法修订内容 1、定义上明确为是对“活性”药物的溶出度要求; 2、修订对仪器部分参数的规格要求; 篮网丝径:2005:0.25mm;2010:0.28mm0.03mm 溶出杯高:2005:168mm8mm:2010:185mm25mm 3、溶出介质量不在附录中明确; 2005:除另有规定外,分别量取经脱气处理的溶出介质900ml,置各溶出杯内 2010:分别量取经脱气处理的溶出介质,置各溶出杯内,(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概况 修订内容,附录溶出度测定法修订内容 4、修订测定法中加样与启动仪器顺序; 2005:

7、启动仪器至规定转速并平稳已放置样品的转篮降入溶出杯中(或样品投入溶出杯中)自供试品接触溶出介质起立即计时 2010:已放置样品的转篮降入溶出杯中(或样品投入溶出杯中) 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转速启动仪器,计时;,(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概况 修订内容,附录溶出度测定法修订内容 5、不再要求取样完成时间; 删去:应按照品种各论中规定的取样时间取样,自6杯中完成取样的时间应在1分钟内 6、“溶出度仪的校正”改称为“溶出度仪的适用性及性能确认试验”,同时“校正片”改称为“标准片”; 7、溶出介质脱气方法只作为“可采用”的方法;,(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概况 修订内容,附录溶出度测定法修订

8、内容 8、不再要求除另有规定外的取样时间及限度; 删去:除另有规定外,取样时间为45分钟,限度(Q)为标示量的70% 9、不再在注意事项中强调每个溶出杯中仅允许投入1个单元的供试品;(测定法中已作明确) 10、取样点由在距溶出杯内壁10mm处修订为不小于10mm处; 11、对滤膜不作具体要求; 删去:滤孔应不大于0.8m,并使用惰性材料制成 的滤器,以免吸附活性成分或干扰分析测定,(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概况 修订内容,附录溶出度测定法修订内容 12、修订对使用沉降篮的要求; 2005:除另有规定外,如片剂或胶囊剂浮于液面,应先装入沉降篮内(桨法);如胶囊上浮,可用一小段耐腐蚀的细金属

9、丝轻绕于胶囊外壳(小杯法) 2010:当正文规定需要使用沉降篮或其他沉降装置时,可将片剂或胶囊剂先装入规定的沉降装置内(桨法);当在正文规定需要使用沉降装置时,可将片剂或胶囊剂先装入规定的沉降装置内 只有在品种各论中规定要求使用沉降篮时,方可使用。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出度概况 修订内容,原2005年版品种修订溶出度测定法 本版药典对大部分难溶性口服固体制剂进行了筛选,除增加了大量品种的溶出度检查项外,同时也修改了一部分原有的不合理的溶出度方法,参数更合理。 如:盐酸洛哌丁胺胶囊 2005:小杯法,0.004mol/L盐酸溶液150ml,转速100转

10、/分;液相检测 2010:篮法,0.004mol/L盐酸溶液 500ml,转速75转/分;液相检测,(二)对溶出度测定的要求及影响因素,要将一个固体制剂在一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的溶出百分数作为限度规定,而且要求每批产品都控制在某一限度上,这就需要用规范的仪器,建立统一的测定方法与判定标准。 这些有效的测定方法和判定标准是在不同的测试单位,在所规定条件下,对从不同药厂生产的若干个批号样品中随机抽取的样品,经过大量测试和统计学处理后制订的。,1. 溶出仪的研发,溶出度测定仪的设计和研究,自50年代至70年代报道最多,而今根据其方法原理又有不少改进的类型。其设计与选用原则: (1)适用性广 体外溶出仪

11、应模拟体内胃肠蠕动、pH变化等生理现象,还要考虑到药物制剂品种繁多,药物性质各异,所以适应性要广。 (2)重现性要好 不论哪一种仪器在测定同一品种,同样条件进行实验,要能得到比较精密的数据。 (3)装置要简单易行,便于操作,造价低廉。 (4)应与国际上的溶出仪有相同的性能,与国际标准相符。国内生产的溶出仪还需向自动化以及灵敏度高的测定仪器方面发展。,转篮法有以下弱点: (1)机械稳定性较差。网篮在长期使用后,丝径和网孔会改变 。 (2)妨碍直观检查(在试验过程中,无法看到篮内残留物的多少和状态)。 (3)外界的震动、晃动引起的变化以及温度计和取样管阻力的影响均较大。 (4)不便于分时开始实验。

12、 (5)每次测定完毕后的清洗不便。,2 转篮法,应用转篮法试验时,应注意转篮的洁净程度,一般在阳光下观察转篮的空隙是否有堵塞。 如有堵塞,可采用超声或在稀硝酸中煮沸、再在水中煮沸的办法进行清理,否则将影响溶出度数据的准确性。尤其是在低转速时,影响更为明显。 试验时应取用干燥的转篮,3 桨法,为防止腐蚀,避免溶出溶媒受外来离子的污染通常从桨叶到其轴的2/3处镀一层聚四氟乙烯、黄金或其他惰性金属材料。也可以用聚四氟乙烯将桨叶与转轴连接处封固,以免积聚污染物。 桨叶不应该有锐利的边缘,尤其是尖端处,因为它能产生湍流,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快。 桨叶的形状和尺寸应与容器底部的园弧相匹配; 桨在运动时要十分均

13、匀,不摆动;如摆动,会造成一定的液流,使角速加快; 各国药典均规定浆板厚度为(4.01.0)mm。经测定,各仪器生产厂商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流体力学的角度来讲,桨板的厚度决定了所产生的漩涡力大小,即药品所受物理力的大小。在转速一定的情况下,桨板越厚,所产生的物理机械力越大。,4. 溶出仪的检定项目及影响因素,溶出仪的机械参数(如转速、桨杆转动时振幅、桨杆距溶出杯圆心的偏离程度等),均可通过溶出仪生产厂家自行设计的某些仪器予以校正与核准, 4.1仪器要防震安放 将仪器在防震的水平台上放稳后,用水平仪调节水平(水平仪气泡不得超过水平仪中的标示范围)。 尽量避免仪器周围有较大的震动。(振动仪测

14、定,在仪器水浴槽下部垫上减震塑料垫等) 溶出仪的震动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如液体流动状态的变化,水浴挡板和传动装置的震动,电机的震动,乃至实验室的通风橱,空调系统,排风扇,离心机,真空泵等都会带来震动,影响结果的准确。 在测定溶出度时,应尽可能加以排除和控制,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和重现。,4.2 溶出杯,容器底部呈半圆型,不能有坑洼处(结果会偏低)。,可导致溶出杯内部底部形状为一不规则半球形,转动时形成“乱流”,有时导致对样品本身溶出度评估的偏差。,溶出杯应有盖,以防止溶媒的挥发。在测试的过程中,溶媒的体积应保持不变。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溶媒的蒸发损失远比取样的损失重要得多。 在37及温度较低的

15、环境中,溶媒的蒸发量是相当可观的, 100ml溶媒在直径10cm的容器中,于3037静置3小时,其蒸发损失量为1923ml。因此,为了防止溶媒蒸发损失,要在容器上加盖子。,水浴温度应该比杯内温度约高1 2,预热温度也应相应的延长一些,此外应做到杯内温度恒定后,即进行溶出度试验,以减少溶媒的蒸发损失。 千万不要在进行溶出试验前,早早把溶液加好,而且不盖盖子。 外围水浴高度应超过溶出杯里液面高度,否则将影响溶出杯中溶出液的温度,导致结果偏低;尤其是进行缓、控释制剂试验时,由于试验时间较长,更需注意。,4.3 篮或桨的位置,各国药典均规定篮、桨的下端距容器底部为252mm。 小杯法为151mm。,4

16、.4 转速与允差范围,1. 溶出度测定通常选用低的转速,这样可接近胃的蠕动情况,若无特殊规定时,一般桨法的正常转速50rpm,这样的速度约与转篮法100rpm相当。 2. 四国药典均规定为转速允差范围应小于4%。 3. 一般均采用同步驱动器,也就是恒定转速的变速箱来驱动,为了减轻机械搅拌对轴的负荷,驱动应采用可伸缩连接器,可用转速测定仪测定。 也可以在转动轴上设一个固定点(如贴一小块单面贴),用秒表计时,目视记数检测。 例如预置转速100rpm,检测结果应在96104rpm的范围内,其仪器的电子显示的数据应与检测的实际转速一致。,4.5 转动轴的垂直度与偏心度,转轴的垂直程度应与容器中心线相吻合,用直角三角板检查转动轴与溶出杯平面的垂直度。 转轴的偏心度,各国药典对此均有规定,USP规定偏离不得超过2mm。 中国药典规定为转篮旋转时摆动幅度不得超过1.0mm。 桨法摆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