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文)---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66814635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文)---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文)---精校解析Word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固一中2018-2019年度高二开学检测考试历史试题(文科)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卷(选择题)一、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A. 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 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 郡县制的普遍确立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说明生

2、产力发展导致耕作面积的提升,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推广,故B项正确。劳动者身份此时处于转型时期,并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郡县制在战国时期是刚刚兴起,并不是普遍建立,故C错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铁犁牛耕的推广的结果,不是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2.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原为“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仰食四方;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盛产稻谷的江西赣州,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 农业经营发生变化B. 农业发展极不平衡C. 长途贸易得到发展D. 经济重心地位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明清时期原先生产稻谷的江浙地区的粮食逐渐

3、需要其他地方的支持,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农业经济实现了转型,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故A项正确;江浙地区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并不是农业发展不平衡,故B项错误;该地区现象并不是因为长途贸易得到发展,故C项错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已经完成,材料中现象并不能说明该地区经济重心地位的加强,故项错误。3.唐朝时期,工商业虽称繁盛,但交易中钱绢兼行;长安城中东西二市一共占四坊之地,与全城百余坊相比,处于次要地位。这反映了唐朝A. 纺织业很发达B. 城市商业管理严格C. 货币使用混乱D. 商业地位依然不高【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说明虽然唐朝工商业发达,但是交易仍然是钱绢兼行,商业所占地方只有二十五

4、分之一,显然商业在唐朝时期的地位较为低下,故D项正确;唐朝实行钱绢兼行交易方式,并不是说明纺织业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商业所占地方较为稀少,不是城市管理严格,故B项错误;唐朝货币并不是混乱,交易中与钱绢并行,故C项错误。4.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前中期,朝廷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

5、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冲击等级秩序,故排除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而是强调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排除A。朝廷对玉制器皿等规定不是传统伦理,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而是强调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朝廷饮食器具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5.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

6、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因此,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之一。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动摇。同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商业农业是相互排斥的经济形态,因而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不是商业农业发展的原因。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的日益萎缩发生在20

7、世纪前期,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当时清政府奉行的仍是“重农抑商”政策,该项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A。6.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轻纺织业工厂数量变化表时间织布机(台数)纱厂(家)缫丝厂(家)新建面粉厂(家)1913年20163217084家1920年431069433上表材料说明这一时期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快速发展B. 受帝国主义压制手工业发展缓慢C. 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发展D. 军阀统治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表格显示的时间是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个黄金发展时期,表格中织布机、纱厂、缫丝厂都

8、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说明此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快速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故B项错误;表格并没有说明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发展,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是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7.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国民政府针对长江部分航道堵塞情况严重的问题,花大力气对长江航道进行了疏理,炸毁了威胁船只的暗礁,清理淤积的河床,扩大长江的航运量。以上举措。A. 加速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 适应了全面抗战需要C.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D. 强化了经济统制政策【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国民政府炸毁暗礁是为了扩大长江的航运量,说明这是对国民

9、经济有利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这个时间段并未进入全面抗战时期;C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8.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D【解析】由材料时间“18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维

10、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排除A项,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时间,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后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发展,这也是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9.人民日报社论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提出,“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就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与这一评论直接相关的是。A. 三大改

11、造的结束B. “一五”计划的完成C. 中共八大的召开D. 掀起了“大跃进”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总路线”是指1958年八届二中全会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受此影响,国家掀起了“大跃进”运动,故D项正确;三大改造的结束是1956年,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是1957年,故B项错误;中共八大的召开是1956年,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点睛】1958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概括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的确鼓舞中国各族人民的斗志,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但由于忽视了客观规律,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引

12、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反映出应有的成效。10.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D. 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答案】D【解析】【详解】由“个体企业”、“雇工”可知,该企业属于公有制以外的类型,结合“20世纪80年代”时间可知是改革开放初期单一公有制经济有所突破,故D项正确;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故A项错误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故B项错误;此时我国仍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11. 某同学梳理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关键事件,列出了:50年代看苏联,60、70年代看非洲,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如要继续梳理,下列可以成为选择内容的是( )A. 中美友善始起步 B. 联合国里终有席C. 海南开放照东方 D. 人世成功环视全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时间上来看如要继续梳理只能是21世纪前十年的历史事件了,而21世纪前十

14、年的历史事件在本题中只可能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以可以成为选择内容的只可能是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人世成功1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缩减的是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但没有标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减少,故C项说错误;由此可以推断出生产性建设投资大幅提升,故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在材料中得不出;D项说法错误。考点:中国特

15、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13.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以后被冷落,文革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 )A. 传统满族旗袍 B. 改良旗袍C. 苏式连衣裙 D. 干部服【答案】B【解析】孙中山民族主义,具有反满的特色,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确定的礼服是近代中西合璧的旗袍,故B项正确;苏式连衣裙流行于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干部服流行于20世纪五十年代,故D项错误。点睛:不同时代服装特点各异,但都透视所属时代的社会特点,可以推敲出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14.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 已有新式交通工具B. 组建了近代海军C. 商民反对轮船运输D. 禁绝外来事物【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天下商民称便”可以判断B、C错误。从火轮船的传入这一史实来看,中国并没有禁绝外来事物,D错,故选A。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