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月考数学(理)---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66814534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月考数学(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月考数学(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月考数学(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月考数学(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月考数学(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月考数学(理)---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月考数学(理)---精校解析Word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普通班6月月考理科数学试题一、选择题(60分)1.下列数列中,既是递增数列又是无穷数列的是()A. 1,12,13,14,B. 1,2,3,4,C. 1,12,14,18,D. 1,2,3,n【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无穷数列、有穷数列的定义,对各个选项依次判断【详解】对于A中,数列1,12,13,14,是递减数列,不符合题意;对于B中,数列1,2,3,4,是递减数列,不符合题意;对于C中,数列1,12,14,18, 是递增数列有时无穷数列,不符合题意;对于D中,数列1,2,3,n是有穷数列,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列的分类,其中熟记递增数列、递减

2、数列、无穷数列、有穷数列的定义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论证能力2.数列23,45,67,89,的第10项是()A. 1617 B. 1819 C. 2021 D. 222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处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解数列的第10项,得到答案【详解】由题意,根据数列23,45,67,89,,可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an=2n2n+1,所以数列的第10项为a10=210210+1=2021,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其中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找出数列的数字排布规律,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3.下列四个数中,是数列n(

3、n1)中的一项的是()A. 380 B. 39C. 32 D. 23【答案】A【解析】【分析】分别令选项中的数值等于n(n+1),求出n是自然数时的这一项,即可得到答案【详解】由题意,令n(n+1)=380,解得n=19,所以A是正确的;再令n(n+1)=39,n(n+1)=35,n(n+1)=23均无整数解,所以B、C、D都不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列的基本概念,及数列的项的确定问题,数列问题是高高考的一个热点问题,应充分重视,试题比较基础,属于基础题4.数列135,257,379,4911,的通项公式an为()A. (1)n+11(2n+1)(2n+3)B. (1)n+1n(2

4、n+1)(2n+3)C. (1)n1(2n+1)(2n+3)D. (1)nn(2n+1)(2n+3)【答案】D【解析】【分析】先写出数列的前几项的值与项数之间的关系,归纳即可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详解】由题意可知a1=135=(1)11(21+1)(22+1),a2=157=(1)21(22+1)(23+1),a3=179=(1)31(23+1)(24+1), 所以an=(1)n1(2n+1)(2n+3),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归纳法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其中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找出数列的排布规律,合理作出归纳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论证能力5.在ABC中,若a7,b3,c8,则AB

5、C的面积等于()A. 12 B. 212C. 28 D. 63【答案】D【解析】cosC=49+964273=17,sinC=1149=437 ,SABC=12absinC=1273437=63 ,选D.6.在ABC中,BC2,B3,当ABC的面积等于32时,sin C()A. 32 B. 12C. 33 D. 3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所以,由余弦定理得,再由正弦定理得,故选B.考点:(1)正弦定理;(2)余弦定理.7.若ABC的面积S=14(a2+b2c2),则C()A. 2 B. 3C. 4 D. 2【答案】C【解析】【分析】由已知令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余弦定理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

6、本关系式,求得tanC=1,即可求解答案【详解】由题意可知,在ABC中,满足S=14(a2+b2c2),即12absinC=14(a2+b2c2),又由cosC=a2+b2c22ab,所以12absinC=12abcosC,即sinC=cosC,所以tanC=1,又由C(0,),所以C=4,故选A【点睛】在解有关三角形的题目时,要有意识地考虑用哪个定理更合适,或是两个定理都要用,要抓住能够利用某个定理的信息一般地,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时,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考虑用正弦定理;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8.在ABC中,内角A

7、,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2b2=3bc,sinC=23sinB,则A()A. 30 B. 60C. 120 D. 15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先利用正弦定理化简sinC=23sinB得c=23b,再由a2b2=3bc可得a2=7b2,然后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cosA,把表示出的关系式分别代入即可求出cosA的值,根据A的范围,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求出A的值由sinC=23sinB及正弦定理可得c=23b,a2b2=3bc,a2=7b2cosA=b2+c2a22bc=b2+12b27b243b2,A=30,故选A考点:正弦、余弦定理视频9.不等式x22x52x的解集是()A

8、. x|x5或x1 B. x|x5或x1C. x|1x0,将不等式左边影视分解,再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即可求得不等式的解集【详解】由题意,将不等式x22x52x化为x24x50,则(x+1)(x5)0,解得x5,即不得好死的解集为x|x5,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要注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以及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求解步骤是:判断最高次的系数的正负,将负值转化为正值,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10.设集合Mx|x2x60,Nx|1x3,则MN等于()A. 1,2) B.

9、1,2C. (2,3 D. 2,3【答案】A【解析】解:因为集合Mx|x60=-3x2,Nx|1x3,则MN1,2) ,选A11.设集合Mx|x2x0,Nx|x24,则()A. MN B. MNMC. MNM D. MNR【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现化简集合M,N,再根据集合的交集、并集的运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由题意,集合M=x|x2x0=x|0x1,N=x|x24=x|2x2,所以MN=x|0x0 ,解得x3x3,即x3,1)(3,+),所以函数y=x+3+log2(x24x+3)的定义域为3,1)(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定义域的求解,其中熟记函数定义域的定义和根据解

10、析式有意义列出不等式组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ABC的两边长分别为2,3,其夹角的余弦值为13,则其外接圆的半径为_【答案】928【解析】分析:由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c,再由正弦定理求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详解:ABC中,a=2,b=3,且cosC=13,由余弦定理可知c2=a2+b22abcosC=22+3222313=9,c=3又sinC=1(13)2=232,由正弦定理可知外接圆半径为R=12csinC=123223=982.故答案为:928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2)在ABC

11、中,asinA=bsinB=csinC=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常用来求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14.一艘船以4km/h的速度沿着与水流方向成120的方向航行,已知河水流速为2 km/h,则经过3h,该船实际航程为_km.【答案】6【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根据三角形和平面向量的知识,即可求解【详解】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图所示,OA表示水流速度,OB表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则OC表示船的实际速度,又OA=2,OB=4,AOB=120,则CBO=60,所以OC=23,AOC=BCO=90,所以实际速度为23km/h,则实际航程为233=6km,故答案为6km【点睛】本题主要考

12、查了平面向量的实际应用,解答时应注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和船的速度的区别,正确作出示意图,合理利用平面向量的运算,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15.2015年北京庆阅兵式上举行升旗仪式,如图,在坡度为15的观礼台上,某一列座位与旗杆在同一个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上,在该列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测得旗杆顶端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且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离为106米,则旗杆的高度为_米. 【答案】30 【解析】设旗杆的高度为x米,如图,可知ABC=18060150=1050,CAB=30+150=45,所以ACB=18010545=30,根据正弦定理可知BCsin45=ABsin30,即BC=203,所

13、以sin60=xBC=x203,所以x=20332=30米。点睛:1解三角形实际应用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审题建模(准确地画出图形)求解检验作答2把生活中的问题化为二维空间解决,即在一个平面上利用三角函数求值3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两种情形(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16.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测得BCD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