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66814507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5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精校解析Word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安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非毕业班期末考试高一生物试题(理科)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说法错误的时A. 分析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温度、酸碱度、渗透压B. 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耗氧量增加,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中D. 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胰岛素含量增加【答案】C【解析】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A正确;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大白鼠的耗氧量增加以增加产热,同时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B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C错误

2、;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因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吸收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增强,使其分泌的胰岛素增多,因此血液内胰岛素含量增加,D正确。 2.-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因此,-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肌肉的症状分别是( )A. 松弛、僵直 B. 僵直、松弛 C. 松弛、松弛 D. 僵直、僵直【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需要突触结构,而突触结构的构成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一般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释放乙酰胆碱,与突

3、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牢固结合,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兴奋传导时,就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详解】-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导致兴奋不能传到骨骼肌而表现出肌肉松弛;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持续作用突触后膜,使骨骼肌持续得到传来的兴奋而表现出肌肉僵直;故选A。【点睛】分析本题关键在于区分两种有毒物质的作用实质和效果:-银环蛇毒实质是让兴奋无法传到肌肉而表现为松弛;有机磷农药是让传出神经持续兴奋而使肌肉表现为持续收缩(即僵直)。3.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4、。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长跑时运动员通过出汗排出中多余的水分以维持机体的水平衡B. 液体中含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C.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进入,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发炎部位D.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先进入,再进入后运输到相应部位【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淋巴液,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运动员产热较多,通过出汗是为了带走体内大量的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5、但是出汗因排出中大量的水分,同时也排出了无机盐离子等其他代谢产物,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错误;表示血浆,其中含来自细胞分泌的激素、小肠处吸收的氨基酸、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和CO2等物质,B正确;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进入血浆,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发炎部位,与相应的抗原结合,C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先进入组织液,再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后运输到相应部位,D正确。【点睛】本题易错选项A,对运动员出汗的生理作用分析:一方面为了快速散热而保持体温不会过度升高;二是出汗也排出体内部分代谢废物,对维持内环境稳态有重要意义。4.毛细淋巴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组织液 淋巴和血浆 血

6、液和组织液A. B. C. D. 【答案】A【解析】毛细淋巴管壁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B、C、D均错误。5.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B. 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 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D. 血液中含有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答案】A【解析】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的是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较高时,会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6.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

7、的是A. 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 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 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答案】C【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因此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A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即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C错误;在神经纤维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D正确。【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名师点睛】静息时,神经细

8、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而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据此答题。7.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方式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传递迅速B. 方式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C. 体温调节可能涉及三种传递方式D. 方式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方式是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的信息传递缓

9、慢,方式是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传递迅速,A正确;B、方式的信息传递,要经过突触,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出间隙和突触后膜,突出间隙的液体是体液,B错误;C、体温调节包括神经体液调节,包括三种传递方式,C正确;D、方式属于激素调节,传递的途径是体液,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调节的方式是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8.科学家研究甲、乙两种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哺乳动物,分别强迫灌饮海水1000 g后,再分析尿量和其成分,结果如下表。如果将甲、乙两种动物放在竹筏上,任其漂流在海上,只供饲料不供饮用水,结果会如何( )哺乳动物海水尿液灌饮氯浓度(相对值)排出氯浓度(相对值)甲10005351350400乙10

10、00535165820A. 乙比甲先因缺水而死亡 B. 甲乙均能饮用海水而存活C. 甲比乙先因缺水而死亡 D. 表中资料不足,不能判断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从题中所述的情况分析来看,两种鼠灌饮的海水是相同的,但是甲鼠排出的尿液中氯的浓度较低,且尿量大,说明甲鼠保持体内的水的平衡能力较差,体内的水分流失太多;而乙鼠排出的尿液中氯的浓度较高,且尿量少,说明乙鼠保持体内的水的平衡能力较强,体内的水分流失少。【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甲鼠排出的尿液中氯的浓度较低,且尿量大,说明甲鼠保持体内的水的平衡能力较差,体内的水分流失太多;而乙鼠排出的尿液中氯的浓度较高,且尿量少,说明乙鼠保持体内的水的平衡

11、能力较强,体内的水分流失少。由此说明甲鼠保水的能力较差,乙鼠保水能力强,二者均不能饮用海水,若长时间不饮水,甲比乙先因缺水而死亡。故选C。【点睛】本题关键要根据“动物的保水能力与排尿多少呈反相关”,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得出两种鼠的保水能力大小。9.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切除胰腺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B. 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C. 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D. 增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一定更显著【答案】A【解析】【分析】该实验对小鼠的不同操作属

12、于自身前后对照,由曲线可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都能促进小鼠的生长,两者具有协同作用。激素在体内属于微量化合物,过多会导致实验失败据此分析解答。【详解】切除胰腺及垂体后,机体自身不分泌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故可以研究外源激素对本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该实验有对照实验,切除胰腺及垂体前即为对照,B错误;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生物体重的维持方面起协同作用,C错误;激素在体内属于微量化合物,过多会导致实验失败,D错误。【点睛】分析本题关键在于根据图中实验结果判断两种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上的作用是协同的。10.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体进行

13、治疗,目的是( )A. 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抗原 B.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原发挥免疫作用C. 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抗体 D.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抗毒素就是中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的抗体;抗体不能当作抗原而引起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详解】抗体有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特定抗原的特点,所以肉毒杆菌抗体能够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抗原,A正确;抗体可以消灭抗原,却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原,B错误;肉毒杆菌抗体只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肉毒杆菌抗原,不能自我识别并结合(中和),C错误;抗体不能当作抗原而引起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D错误。【点睛】注意:肉毒杆菌抗体只能与肉毒杆菌抗原识别并结合,

14、达到消灭肉毒杆菌的目的。11.如图表示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两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获得免疫比较好B. 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C. 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D. 采用方法可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当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应注射抗体比较好;A错误。医学上一般通过接种疫苗进行免疫预防,疫苗属于抗原;B正确。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接种疫苗比注射抗体更能获得持久的免疫力;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知识,意在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

15、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12.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可记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A为骨骼肌,C为神经中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B. 刺激b点,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C. 若刺激a点,乙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已经受损D. 刺激b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结合图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E)、传入神经(D)、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B)、效应器(A)五部分。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