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带完整答案

上传人:yoush****ohua 文档编号:66785106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1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带完整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年1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带完整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年1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带完整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年1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带完整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年1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带完整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1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带完整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1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带完整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1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带完整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B分封制度影响深远C. 血缘关系的亲疏 D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2. 2018年10月15日,某报刊发文制度创新: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称:体制、制度创新才能发展。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统一度量衡标准D首创郡县制度3

2、.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 纲常礼教 B. 儒家思想 C. 礼乐制度 D. 中央集权制4.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徐州府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5.按两

3、宋中央官制,若岳飞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需要与哪一机构申报筹划此事( )A.枢密院 B.军机处 C.三司 D.御史台6.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重视,明清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上述服饰的功能是( )A御寒功能 B标识功能 C装饰功能 D遮羞功能7.某机构虽总辖军国政务,但不是一个正式权力机关。大臣除奉命办事外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下列哪一引言并非对该机构及其大臣的描述()A“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B“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

4、省事。”C“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D“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8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9.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此话最能说明()A. 导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B. 加速了清王朝灭亡C. 促使新文化运动的发生D. 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10.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

5、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梭伦执政时期 B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C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D西塞罗生活时期11.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万民法规定,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这些规定体现了()A疑罪从轻B以礼入法 C礼法并重 D公平正义12.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A.十二铜表法 B.习惯法 C.民法大全 D.公民法13.2016年7月,保守

6、党领袖特蕾莎梅组建英国新一届政府。特蕾莎梅成为继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其出任英国首相是因为()A. 英国国民选举 B. 前任首相推荐 C. 国王直接任命 D. 她是下院多数党领袖14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标志着中华民族富了起来C提升了新中国的综合国力 D意味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15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1912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

7、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1931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

8、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1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颁布后的五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审结行政案件近50万件,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全国法院行政案件受案数从1992年的27 125件增加到2001年的100 921件。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主要说明了我国()A平反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B人民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增强C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政府行政部门行政执法很

9、不规范、不尊重法律18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A张学良B石达开C李秀成D朱德19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法,规定出入境的船只、车辆、航空机及其他通信交通工具必须检查,必要时得停止其交通,以此限制人民的行动自由。这种局面被打破始于()A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停止炮击金门 B海协会、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C允许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D两岸实现直接双向“大三通”20“国”字在书法里面有41种写法,而且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图中“国”字出现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A B

10、CD21.某学长称:“中国几千年未有正式之外交机构,却在外来屈辱中实现了外交的真正转型。”这一转型源于()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22.“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23.三字经自宋代问世以来,随时代发展而增改,以下为节录部分: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其中“革命兴”“立宪法”分别是

11、指()A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B维新变法运动、钦定宪法大纲C义和团运动、中华民国宪法D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4.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动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孙中山的权力 B获得更多列强支持 C保障宪法更好实施 D维护革命胜利果实2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A 1789年8月法国人权宣言颁布 欧洲掀起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B 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生效 欧洲摆脱了美国和苏联的控制C 1961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发表 非州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D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签

12、署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加强第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4大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

13、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

14、2分) 材料在近代中国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大致经历了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每一次觉醒都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并由最开始的民族意识萌发逐级深化,这成为了近代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不竭动力,为中华民族实现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败到抗战全面胜利的浴火重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郭金鑫浅论近代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何以浴火重生依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12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一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建国初在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到1952年1月,全国共查出贪污旧币1000万元以上的贪污犯10万余人,判处死刑的有42人。1952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贪污罪的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