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睡眠基础系列4:断夜奶的是是非非

上传人:wss****88 文档编号:66763407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儿睡眠基础系列4:断夜奶的是是非非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婴儿睡眠基础系列4:断夜奶的是是非非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婴儿睡眠基础系列4:断夜奶的是是非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睡眠基础系列4:断夜奶的是是非非(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婴儿睡眠基础系列4:断夜奶的是是非非 / 在职妈妈返回职场第三关阅读提示这个简短系列的文章将会颠覆你对婴儿睡眠问题的认知。首先,会谈什么才是正常的婴儿睡眠模式,其次提出针对在职/全职妈妈的睡眠解决方案,然后会谈一些常见的错误错法以及相应的调整建议。因为公号的观念与主流思想差别很大,请新读者先把前面几篇补上。否则会有理解偏差。婴儿睡眠基础系列1:“非主流”婴儿睡眠发育规律婴儿睡眠基础系列2:被混淆的夜醒、夜奶、夜嗨、夜闹婴儿睡眠基础系列3:夜醒频繁的另类思路 / 在职妈妈返回职场第一关然后解释一下标题,上一篇写的是在职妈妈返回职场第一关,这篇是第三关。因为逻辑上来说呢,这篇内容依然是前面两篇讲夜

2、醒的延续。那在职妈妈返回职场遇到的育儿第二关是什么?白天小觉短,需要抱哄。替补队员压力很大,这篇后面会谈这个问题,尽可能提供一点思路。希望读者父母要明白,其实难的不是睡眠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健康的小宝宝来说,根本不存在睡眠问题。所谓的睡眠问题,不过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是个人技术性问题,确实有些父母在养育孩子上面,做得不够好。第二是社会大环境问题,工业社会破坏自然抚育的环境。孩子的节奏和大人不一致,导致必须有一方妥协。个人技术问题可以改进,并不难,但真正困难的是,社会性原因,即如何在这样不利的养育环境中,尽量协调大人和孩子的利益。当然,还有少部分孩子,会存在睡眠障碍。举个例子,研究表明,很难入睡的

3、孩子与未来患有多动症呈正相关关系。请注意,如前篇文章所说的,两件事情前后发生且隔的很近不代表因果关系。不能证明,闹觉导致多动症,只能说二者相关,一种合理的猜测是多动症的前期表现就是闹觉。但是,不管是先天原因还是后天环境影响,多动症可以理解为是对环境极度敏感,容易受到干扰的表现。睡眠训练,或者听起来更温和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的“睡眠引导”,采取无视婴儿需求、剥离母婴亲近、夜间不回应、放声大哭的方式,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伤害原本已经非常敏感脆弱的孩子。然后企图以所谓的“安睡”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做法之荒谬,让人痛心。因此,无论你的孩子是否有潜在的疾病风险,睡眠训练都是非常危险的选择。本公号已经讲过无数遍

4、了:睡眠不能从单方面去理解,靠大人的强权暴力营造出来出来的“安睡”假象,可能会对未来孩子的身心健康埋下祸根。有了上述的背景,现在再来谈,断夜奶。不过,在断夜奶之前,先想明白,为什么你要断?对很多父母来说,想要断奶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睡整觉。然而,如前所述,一般而言,1岁左右,大部分的孩子夜醒/夜奶次数是0-1次。如果养育得当,你的孩子没有特殊情况,根本就不需要断夜奶。孩子自己会断的,这是非常自然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已经1岁了,不正常的是为什么孩子会一直醒,而不是醒来以后你喂奶安抚!你要努力消灭夜醒,而不是通过断奶,反过来逼迫孩子!如果大多数时候,还需要非常规律的夜奶,说明哪里有问题,贸然

5、断夜奶,只会掩盖问题!话虽如此,你还是听到无数多人和你讲:孩子生病哭闹,只能奶睡。好了以后,夜奶变成无数次。唉,早知道把夜奶断了。然额考察下来,真的是夜奶或者奶睡的锅吗?一般而言,1岁以上,孩子的大脑越来越成熟,发育速度比1岁以内缓慢,即便是生过病,也不应该“退化”成夜奶频繁。所以,生病后夜醒频繁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少老年人,总是害怕孩子消化不了,只给流质的粥和汤,白天营养不良,只能靠夜奶填补肚子。孩子生病期间,按照不靠谱的老中医的说法,饮食要清淡,要清肠胃。老人可能连煮烂的面都不给吃了,干脆只喝粥。孩子就更饿了另一种可能是,如果父母曾经通过睡眠训练或睡眠引导,或者采用分离式育儿,孩子日常与妈妈

6、亲近的机会少,生病期间的“超常规”照顾,会导致孩子的心理需求反弹。或许还有别的原因,有的甚至是非常低级的错误,比方说,20度的天气,给孩子盖厚毯子,从头裹到脚。所以,所谓“断奶就能睡整觉”,只不过是个人感悟式的理解,父母若是不加考察照做,那就跟撞大运一样。比方说,要是孩子夜醒的原因是白天没给管饱,把夜奶掐了,孩子没得选,白天吃多,那么夜间不饿,自然不会醒。那么断奶后睡整觉,就是瞎猫撞见死耗子。问题是,如果根本原因在喂养问题,完全可以在饮食上做调整,为什么要半夜让孩子哭两三小时,如此惨烈?何况,1岁夜醒频繁的真实原因太多,还有无数人断完夜奶,孩子依然睡不好,甚至更糟糕,丧失了奶睡这个杀手锏,只能

7、半夜扛着抱哄,大人小孩子都遭罪。这种案例太多,只不过被“断奶可以睡整觉”这样美丽的传说掩盖,被选择性忽视了。所以,在断奶之前,父母需要做非常细心的排查。排查结束后,实在找不到原因,是可以尝试“断夜奶”的。18个月以下,孩子的认知水平,无法理解妈妈的心思,哭是难免的。断奶期间,需要强有力,超耐心的替补队员上场。如果是妈妈强行断奶,可能会造成孩子更大的矛盾情绪。注意只是可能,这么小的孩子,到底心里在想什么,其实心理学家也拿捏不准。父母听从本能吧!18个月以上,孩子能够用语言沟通了,就可以采用倒计时、讲故事、延迟响应、喝水代替等等方法,让孩子逐步接受断奶这个过程。如果孩子哭闹,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父

8、母是可以说直接说“不”的。孩子能理解这个词的含义,也需要接受这个事实。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断夜奶,只是作为一种尝试,如果行不通,是可以恢复夜奶的。因为即便夜醒频繁大人孩子很累,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回应。很简单的道理,假设你遭遇重大挫折,你会发脾气,会放声大哭,会把怒气喷向你身边的人。哪怕你身边的人,不能为你排忧解难,但是只要他们非常忠诚地留在你身边,充当你的情绪容器,对你来说,依然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如果你实在是找不到原因,或许陪伴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伴随孩子的成长,你自己的细心观察,或许你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帮助你的孩子解决夜醒的问题。所以,非到迫不得已,不推荐18个月以下暴力断夜奶。6-18个月会有非常重要的的认知大跳跃:事物存继性、因果效应、自我意识、羞耻感、社会意识,这些是孩子未来心理健康的根基。至于这些认知跳跃什么意思,先挖坑,以后再讲吧。顺便讲一句话,睡眠专家告诉你,6个月以后就可以进行睡眠训练,不会引起心理伤害?在信息如此发达的21世纪,在海外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下,东方古国还有这么多人,对这种毫不负责任的说法,如此深信不疑。那么多父母给孩子哭到喉咙沙哑,孩子绝望中只能靠吮吸手指头“自我安抚”入睡,竟然作为睡眠训练成功的标志,这个世界是不是疯了?再次表示痛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婚嫁/育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