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特庸中学九年级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无答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6676217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射阳县特庸中学九年级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射阳县特庸中学九年级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射阳县特庸中学九年级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射阳县特庸中学九年级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射阳县特庸中学九年级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射阳县特庸中学九年级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射阳县特庸中学九年级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无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自主学习案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自主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的字词并学会运用。2、熟读课文,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学习用生动的实例和明白易晓的道理阐述观点的方法。二、自主学法指导: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够读懂课文的意思。2、反复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3、能够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举的实例及道理。三、自主学习评价: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模式( ) 汲取( ) 根深 d 固( ) zz 不倦( ) 压榨( ) 答案( ) 持之以 hng( ) 锲而不舍( )2、解释下列词语并且解释加点的字词。zz 不倦:根深 d 固:锲而不

2、舍:不言而喻:一事无成:持之以 hng: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个钟头,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B、艺人们过去一贯遭人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会着人间的温暖。C、我看问题常常犯片面的错误,所以说,我的世界观改造得还不彻底。 D、近年来,有不少海外学子相继学成归来,报效桑梓,他们在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已经崭露头角。4、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

3、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自主学习反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互动学习案主备人:陈国荣 审核人:韦荣贵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互动学习目标:21、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和判断人有无创造力的根据。2、学习用生动的实例和明白易晓的道理阐述观点的方法,逐步培养阅读议论文的能力。3、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在学习生活中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二、互动学习过程:1、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一道题目:1+1=?(板书)同学们发言交流,并分析说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个,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4、,我们要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在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只要我们调整思维角度,打破思维定势,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甚至可能有所发明创造。那么,一个人要想拥有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引入课文的学习。2、自主学习情况反馈。3、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篇文章中间结尾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

5、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3、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 (怎么办) 也即: 引论 本论 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6、d、并列式结构 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b、喻证法,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 c、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3d、引证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 ,建议同学们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论证方法

7、还有引申论证、因果论证等。 3、初读课文,回答问题。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的? 4、课文学习研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边圈画出相关的语句。(1)、文章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作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事理的?(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这里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证 ?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简析。(4)、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主要依据是什么?5、问题探讨(学生可以分小组探究交流)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8、(最好举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6、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同学们对议论文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互动学习反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互动学习评价主备人:陈国荣 审核人:韦荣贵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渊博()汲取() 孜孜() 锲而不舍() 根深蒂固()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正确的答案只 有一个 ”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根深蒂固:_(2)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孜孜不倦:_(3)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持之以恒:_4(4)一 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

9、地把它发展下去。锲而不舍:_三、仿照例句,另选其他事物,写出富有哲理的句子。圆规 :真自豪,你的一生都是圆满的。真可怜,你一生都与方正无缘。橡皮: 粉笔: 四、班级准备重新选举班委会,如果你要参选班长,请写一段自荐词。五、假如你手头有一只搪瓷茶缸,请你尽可能地写出它的用途。(不少于 5 种)六、阅读下 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

10、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 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

11、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 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 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 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

12、看太没有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1、“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_2、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5_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举的两个事例。_4、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十分重要”?_5、选文第二段画线句子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_ _6、作者说:“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你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请写一个事例。_ _7、“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_ _互动学习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