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离职管理常见误区和应对大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6747722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管理】离职管理常见误区和应对大全           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员工管理】离职管理常见误区和应对大全           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员工管理】离职管理常见误区和应对大全           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员工管理】离职管理常见误区和应对大全           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员工管理】离职管理常见误区和应对大全           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员工管理】离职管理常见误区和应对大全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管理】离职管理常见误区和应对大全 (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职管理 常见法律误区及应对实务,一、离职概述,离职相关概念区分,开除 辞退、解雇 自动离职、辞职 离职、解除劳动关系,离职类型区分及注意事项,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终止的区分 1、法律性质不同 2、解除是“主观所致”,终止是“客观所致” 3、解除具有“偶然性”,终止有“必然性” 4、行使程序不同 5、法律后果不同 区分不同离职类型,注意不同的工作重点,二、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解除的类型,一、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因员工过错解除; 2、非因员工过错解除。 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1、非因用人单位过错解除; 2、因用人单位过错解除。 三、协商解除,用人单位解除因员工过错,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解除因员工过错,一、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 案例一: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纠纷 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1、已书面向员工告知录用条件; 2、有证据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3、在试用期届满之前考核; 4、解除劳

3、动合同通知在试用期满之前作出。,用人单位解除因员工过错,二、员工严重违纪解除劳动合同 案例二:严重违纪解除劳动合同纠纷 严重违纪解除劳动合同,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公司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且该规章制度是合法的; 2、公司有证据证明员工有违纪行为; 3、该违纪行为根据规章制度的规定属于严重违纪行为。,用人单位解除因员工过错,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案例三: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害解除劳动合同纠纷 用人单位若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员工存在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的行为; 2、因严重失职、营私舞弊行为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3、对总大损害进行界定,用人单位

4、解除因员工过错,四、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合同 案例四、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引起的劳动争议纠纷 劳动者存在双重劳动关系并不会必然导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用人单位方可解除:(注意:下列条件不是并列关系,只要符合一个要件就可以) 1、劳动者同时与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的。 2、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解除因员工过错,五、因劳动者欺诈等原因订立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员工时,应做好审查工作,做好证据收集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因员工过错,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五:被刑事拘

5、留后被解雇引发的劳动纠纷 刑事责任的范围 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死缓 2、附加刑: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用人单位因员工过错解除劳动合同操作一览表,用人单位解除非因员工过错,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

6、,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解除非因员工过错,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

7、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用人单位解除非因员工过错,一、因员工患病解除 解雇患病员工应符合的法定条件和程序 1、首先要确定员工依法享有的医疗期的期限(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2、期满后从事原工作,若不能从事原工作,则应另行安排工作,若仍不能从事,则公司可以提前30日书面通知解除。,用人单位解除非因员工过错,二、因员工不能胜任工作解除 解雇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法定条件和程序

8、 1、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2、进行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 培训注意事项: 调整工作岗位注意事项: 特别提醒:试用期解雇员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于末尾淘汰 案例六:“末尾淘汰”引发的纠纷,用人单位解除非因员工过错,三、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解除 案例七: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解除劳动合同 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解除应注意的问题: 1、何谓“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2、“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是否足以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3、协商变更程序 实际操作注意事项:,经济性裁员,一、经济性裁员的法定条件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重整”的法律概念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

9、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因上述原因,需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经济性裁员,一、经济性裁员的法定程序 案例八、经济型裁员的法定程序 1、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 2、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经济补偿办法; 3、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向当

10、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 5、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经济性裁员,三、经济性裁员的法律保护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法律限制,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

11、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如何理解以上规定?,工会在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的角色,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

12、。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如何理解 1、适用范围 2、何时通知工会 3、如何理解“通知”的含义 3、用人单位应如何处理工会的意见,用人单位非因员工过错解除劳动合同一览表,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非因用人单位过错,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非因用人单位过错,理解及问题分析 1、劳动者辞职,是否需要经过用人单位同意? 1) 劳动者辞职权、择业权的法律保护 2)辞职申请表? 3)员工提前30日提出离职,企业立即办理离职手续? 应注意的法

13、律问题: 1)书面形式; 2)明确个人原因离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非因用人单位过错,理解及问题分析 2、高职高管离职问题 案例九、公司高管离职纠纷案 1)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也可以提前30日通知解除合同吗? 2)企业如何应对高级管理人员辞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非因用人单位过错,理解及问题分析 3、未提前30日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如何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第四条 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

14、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 (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二)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三)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应注意的问题,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非因用人单位过错,理解及问题分析 4、员工发出离职通知后,是否可以撤销? 案例十:员工发出的离职信函可以撤销吗? 1)如果公司同意撤销,该如何操作? 2)如果公司不同意撤销,又该如何操作?,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因用人单位过错,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

15、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因用人单位过错,企业应注意哪些问题? 1、关于劳动保护、劳动条件 2、关于工资支付; 3、关于社会保险费的缴纳; 4、关于规章制度; 案例十

16、一、规章制度不合法,员工可以解除合同并免除服务期义务吗? 5、关于合同无效情形; 6、其他,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分类 1、用人单位提出协商动议; 2、员工提出协商动议。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优点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运用及风险提示 1、什么情况下适宜运用协商解除? 2、协商解除应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十二、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典型案例,三、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终止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条 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