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6709068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这两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其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论格而不论调,如说郑谷诗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又

2、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此格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诗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格”、 “调”在诗文评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偏于 “格”的含义,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美性。因为

3、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概括明代的格调论,“格”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调,与视觉层面的诗体四、五、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定涉及意义。二者的结舍,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中可能偏于某一方面的意义。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与境界外,还展开了两个具有一般性的文论问题,一是崇古还是创新;二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主情还是主理。值得重视的是,当格调论涉及古今之争、情理之争、内容与形式之争时,道德与审美、人格与文风的关系问题就凸显出来。从孔子、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

4、统道德的永恒价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情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起来。作为格调论的总结者的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六朝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至唐诗格律工整,兴寄和诗教则有所缺失。他要求不仅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追溯古诗的思想境界。现当代学者论及格调时,同样是将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评说一个人、一部书,一件艺术作品及其他审美对象之格调有无、高低,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是审美评判,可能是就内在精神境界而言,也可能是就外在风范而言,当然更可能是兼而有之。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3分)A评论诗歌用到的术语“格调”刚开始是“格”“调”分开用的,后来把两个字连起来用,在之后论述诗歌时既可把“格调”分开用,也可以连起来使用。 B严羽是格调论的提出者,他在沧浪诗话中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要求、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诗歌写作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等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 C 明代用格调论评论诗歌“格调”时,“格”指诗的格局,探讨诗的体制问题,即诗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是音调,探讨诗的音节声调,即诗的情绪和感觉。D现当代学者论述审美对象具有的“格调”时,会把人和文风统一起来,可以是道德评判也可以审美评判,可能涉及文学作品的精神境界、外在的风范等。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6、项是( ) (3分)A. “格调”要求诗有大格局、高境界和美的形式,其中“大格局和高境界”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美的形式”是由“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B. “格”作为诗论术语的含义很丰富,欧阳修论述郑谷诗“格不甚高”的“格”是指诗歌的境界,论述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指诗的总体风格。C. 严羽把写诗方法概括为五类,“体制、格力、气象”大致对应“格”、“兴趣、音节”大致对应“调”,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大体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D. 沈德潜主张学习六朝的古诗,因为六朝古诗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而唐诗由于追求格律工整,失去了兴寄和诗教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

7、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格调”连起来用是诗形式美与高远或深沉的境界的结合,标志着格调论的正式出现,虽然“格调”的含义有所偏重,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B. 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和境界外,还讨论崇古还是创新、重内容还是重形式和主情还是主理的问题,这就要涉及道德与审美、人格和文风的关系等问题。C. 皎然诗式中从“格调”的角度讨论了谢灵运诗的内容和形式,从谢灵运特立独行的品格方面讨论他的诗歌的精神境界,从音调、用词方面体会诗人的随性。D. 古代很多人十分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注重提高艺术品位,写文章时尽力表现出自己高尚的思想境界,把人格和艺术风格统一起来,以此传播正确思想。

8、(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代写冯马犇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少时,一两家;多时,十多家。这个行当无需太多東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讲究的代写人,会使专用笺纸,且以毛笔书之。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代写多是代人写信,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代人写信并不复杂,顾客口述大概内容,代写人书之。也有代写回信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信的大致内容告知代写人。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选择代写,并不是因为他已从工厂病退,而是另有他因。代写冯

9、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加之其润格在同行中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多。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志,就是涂满信封,邮资也不变。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后来为提高效率,代写冯刻了枚章,上置大头菜图案,下刻文字,极易辨识。解放前,淮城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有很多淮城籍的国民党军官回乡将亲友带走。所以后来,淮城往台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边的信还多。代写冯清

10、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舅舅回乡省亲,在冯家小酌,代写冯和哥哥在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谁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走。从此,一条海峡分隔开哥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掀起寻亲潮。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即便哥哥记得旧址,信也会被打回。而哥哥的地址,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令哥俩终身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头菜的作坊。当年,站在巷口,就能闻到大头菜那极为特殊的香气。那些年,因为贫困,大头菜被广泛食用。虽然条件艰苦,但淮城人一直乐观,他们尝试着“细做”大头菜,且将腌制大头菜的卤留下来,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到了第二代甚至

11、第三代,卤仍在缸里。用老卤腌制大头菜成了当地的习俗。旧时岁月,老卤大头菜不仅让单调的饮食多了些滋味,还给困窘的生活提了鲜。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老卤大头菜并没消失,它成了淮城人的情结。再后来,它在外地也红火起来。淮城有民谚曰,“大头菜不是菜,出门人得外带。”淮剧补缸调更为直白,“河北闻名大头菜,招来宁沪大客商。肩挑车运到码头,货到南边用船装。远销南京和上海,还有扬州和镇江。河北地方腌切户,家家都有腌菜缸。”补缸调里的河北,即河下古镇北边的河北村。代写冯家正住在河北村,当年,哥俩餐餐都离不开自家的大头菜。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一个冬日,梁二拿来台湾亲戚的回信,代写冯照例

12、读给梁二听,除了梁家的信,还有张宣纸,几列隽秀的毛笔字,上书近日,几位淮城籍友人相聚,席间,谈及家乡的大头菜,梁君便拿出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信封背面钤着大头菜的印。梁君说淮城有个代写摊,所代写的来台的信皆有此印。“大头菜冯”,代写摊莫非恰是吾弟所设吧,今借梁君的信,附上通联。含泪盼复。代写冯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笨方法竟能找到哥哥。代写冯替梁二写完信,即给哥哥写信,一口气写了十多页。自此,哥俩频繁通信。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哥哥回乡,五十年了,哥俩终于重聚家乡。代写冯做了很多家乡菜,还特意放了碟老卤大头菜。令代写冯意想不到的是,哥哥从包里拿出一个从未开封的小坛。这是当年离淮时,母亲塞给他的。

13、哥俩夹起大头菜,老泪纵横。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用不少篇幅交代代写行当的摊位位置、具体工具、代写内容等,一是因为部分年轻读者对代写不熟悉,而是为了引出小说主人公代写冯。B“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交代了代写冯在他人的信封上写“大头菜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从侧面表现出了新中国面貌的日新月异。C小说引用有关大头菜的谚语和淮剧内容,说明了大头菜在当地十分普遍,是家家户户生活的必备之物。语言通俗、质朴,表达生动、活泼。D小说交代淮安籍国民党军官在蒋介石兵败台湾前带走家乡亲友的情节,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给发生在代写冯身上的故事打上了时代烙印。5、请简

14、要概括代写冯的人物形象特征(4分)6、.小说中“大头菜”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随着经典琵琶古曲阳春白雪的响起,中央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于源春的音乐课开始了。虽然课堂现场没有学生,但在直播平台的另一边,却是湖南、贵州、山西、陕西、甘肃、河北、黑龙江、广西、云南等9个省份22所学校的孩子们。这堂音乐课是“给乡村孩子的最美传统文化课”大型扶贫公益活动中的一场。据悉,活动将邀请包括书法、民乐、戏曲、节俗等各领域的专家,打造一系列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直播课程。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让乡村里的孩子们也能体验

15、艺术之美,是当下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也是美育的难点所在。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是重要的一条。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和辅导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学校。在农村边远地区的学校上好传统文化课,最重要的还是解决师资问题。在传统授课上,应继续推进特岗教师计划,并在更大程度上向音体美教师倾斜,同时鼓励文艺工作者、文艺志愿者开展课外辅导;在网络授课上,要调动起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开发更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教育。 (摘编自农村娃,上堂传统文化直播课,人民日报2018年6月27日)材料二:人们对传统文化淡漠的原因人们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建议(摘编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及其发展的调查报告)材料三:当前,全球经济、文化交融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压力。一直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没有明确界定范围,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解释不够清晰。同时,对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解读不够,使得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出现割裂现象。并且,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社会参与度不高,多是由政府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