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优化教育秩序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6708114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力于优化教育秩序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致力于优化教育秩序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致力于优化教育秩序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致力于优化教育秩序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致力于优化教育秩序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致力于优化教育秩序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力于优化教育秩序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致力于优化教育秩序的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颖惠 2014年08月,管理标准颁布,教育部8月2日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 要着力建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正确处理政府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个人的关系,全面推进管办评分离,不断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1986年公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以来,我国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7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99;2011年所有省(区、市)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 我国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保

2、障了广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管理标准的出台背景,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3、代化。 教育系统要围绕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教育治理能力提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管办评分离,政府宏观管理,就是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创新方式,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学校自主办学,明确权利责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社会广泛参与,就是教育质量要接受社会评价,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 政府、学校、社会,管、办、评三者之间,权责边界既应当是清晰的,又一定是相对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持,由此形成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十八大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从中央顶层设计的高

4、度对义务教育办学改革提出了刚性要求,提供了强大动力。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需要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难题,解决起来涉及多个部门职责、涉及多种政策配套、涉及多方利益调整,靠原来的单项改革办法或局部突破套路已难以奏效,必须推进综合改革。,缩小办学水平差异,全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制定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差距大的问题,探寻学校发展的底线,从管理标准的角度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政府要加强标准建设,标准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要依据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用标准加大投入、

5、加强监督、加强约束,从根本上减少管理中的随意性。 2013年教育部制定了标准与指南制定和发布规程,强化对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 先后制定学校建设、经费投入、教师编制、教育质量、仪器设施、专业教学、语言文字等标准,加快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标准体系。,二、管理标准针对问题,实施素质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学校办学行为 不规范,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亟须加强,欠发达地区初中辍学率高,不同学校间水平相差较大,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水平不高,问题梳理,怎样考察与检验学校办学质量? 怎样衡量与评估学校办学规范? 怎样科学地实施“管办评”分离? 办学行为不规范,国家课程方案得不到有效落实,违规补课多、考试多、作业多,课业负担

6、重、体罚学生、学校纪律秩序、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心理、招生、收费、安全隐患等问题,管理标准解决问题,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 规范招生入学工作;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维护校园安全; 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问题解决策略,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推动实现学校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 教育部组织专家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制订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 管理标准的制订对于深化我国教育综合改革、落实规划纲要、规范办学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三、管理标准的现实意义,(一)制订管理标准是落实规划纲要、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教育规划纲要明

7、确提出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学校管理的要求,确定了“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的具体发展任务。 制订管理标准,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相关要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和检验标准,成为加强学校管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抓手,将有效促进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二)制订管理标准是实现管理育人、构建和谐校园的迫切要求。 制订管理标准,有利于指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发挥管理的育人功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制订管理标准是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科学治理的现实需要。 当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

8、距,有的学校在管理上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办学行为不规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乱招生、乱补课、乱收费,存在安全隐患等。 制订管理标准,解决了学校管理“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为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有利于地方教育部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四)制订管理标准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校关系的具体体现。 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管办评分离,进一步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 制订管理标准符合教育领域简政放权的总体要求,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监督、指导和服务的重要手段,是转变政府

9、职能的具体体现。,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学校治理体系,关注学校这种教育组织的运行和治理状况,关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关注学校运行的规则体系。 学校治理体系,涉及学校法人的内部治理结构,涉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问题,还涉及到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与社会(社区)关系。,学校治理体系,学校与政府 学校与教师 学校与学生 教师与学生 学校与家长,优化教育秩序,可以大体上把教育秩序分为三等: -没有教育秩序; -有基本的教育秩序,但未达到“优”的程度; -有经过优化了的教育秩序。,四、管理标准的制定过程,Company Logo,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领会国家教育政策文件要求和精神,发挥专家工作组智库

10、作用,总结提炼学校管理基层实践经验,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指挥及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以便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什么是标准,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具有强制性。 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一)总结提炼学校管理基层实践经验

11、 管理标准所提出的92条管理要求是对各地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有关规定的科学总结和高度凝练。 辽宁省制定了辽宁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提出12个方面36条规定。 湖南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提出23条具体规定。 ,(二)领会国家教育政策文件要求和精神 管理标准起草过程中,先后搜集了40余部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并对文件相关内容进行整理研究,使标准的有关要求有了政策依据。 2014年4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标准文本,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根据近期发布的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2、等文件的最新提法,对相应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三)发挥专家工作组智库作用 教育部组建了由行政人员、高校教授、专业研究人员和中小学校长等各方面代表组成的专家工作组,并委托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全程参与具体起草工作。 专家工作组力图体现系统、完整、科学、合理,前瞻、引领、切合、可操作、可实现等关键词,确定了每条标准的选择依据:要体现“关爱学生、全面发展”理念和“公平”、“参与”两大取向,既面向当前学校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反映中国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四)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在管理标准制定过程中,先后通过正式发函、召开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将管理标准发给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13、、爱生学校实验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督学班和部内有关司局,征求了教育管理人员、中小学校长、高校教授、港澳地区专家学者、教育科研人员等各方代表的意见,根据征求意见情况对标准文本进行了反复修改。,Well-Rounded Development of All Children 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Safe, Healthy & protection 安全健康与保护,Harmonious & Participant 参与与和谐,Inclusive & Equitable 全纳与平等,Effective Teaching & Leaning 有效的教与学,Dimensions of Child-Frie

14、ndly Schools in China 中国爱生学校维度框架,中国爱生学校的维度与主要领域,标准是办学行为准则,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管理标准既应考虑办学条件的改善,更要强调学校内涵的提升。 本标准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也是对学校和校长进行考评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将推动学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治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五、管理标准的基本理念,(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 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要贯彻在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 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坚持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最终“

15、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规划纲要中把促进公平作为当前的国家教育政策,因此要在学校的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学生发展、师资培养等方面,渗透公平的教育观,并以此在指导各项管理工作。,(三)安全和谐,充满活力 世界人权宣言中指出: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料和协助。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应帮助儿童获得必要的保护和协助,让儿童在幸福、亲爱和谅解的气氛中成长,培养儿童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的能力。 管理标准把“安全和谐,充

16、满活力”作为学校管理基本理念,正是为了营造一种育人环境,达到教育的本质,即最充分地发展人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 “依法办学,科学治理”是时代对学校管理提出的要求,学校要在传统经验办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 学校要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保证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六、管理标准的内容框架,标准,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营造和谐安全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内容,6项管理职责: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22项管理任务: 92条管理要求,力争涵盖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一)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