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研究

上传人:飘*** 文档编号:66555061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大量外来劳动力资源不断涌入,流动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辖区外来流动人口常年保持在3万人左右,占常住人口的25%。这些外来流动人口已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为我街道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外来流动人员的不断增加,对*地区的治安、交通、就业、城市管理的秩序造成很大冲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散居在私房出租户中的外来流动人员增多,失控漏管现象比较严重,给治安管理带来难度;又如城郊结合部的居民乱搭乱建现象十分严重,给城市管理带来压力。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强对辖区内外来流动人

2、口的综合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本文将针对当前*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的基本现状,深入剖析街道在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一、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一)外来流动人口的群体特征1、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外来流动人口中,尽管中青年人群占大多数,但这些外来流动人口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绝大多数,外来投资者和知识型人才所占比例很少。2、打工目的比较明确。外来流动人口绝大多数来自苏北、安徽、四川、河南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他们到*后都急于赚钱,希望改善自身生存状况,缓解家庭的贫困窘迫。同时也愿意学习一些谋生的技术和本领,日后能在家乡或外

3、地立足。3、就业层次相对不高。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外来流动人口主要进入一些对素质要求不高的行业,从事的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行业外来流动人口比重相对较高,还有的只能靠摆地摊、擦皮鞋、收废品等维生。4、对*认同感较强。外来流动人口到*后,多数人认为在这里生活虽然比较艰苦,但比家乡好,可以赚到钱,比较满意现在的生活,对*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外来流动人口的生存状况1、工作不稳定且收入偏低。从外来流动人口找工作的渠道看,半数以上是通过非正规渠道找到工作的,不能享有应有的劳动保障,因此随时都有被解雇的可能,尤其是服务行业。这些外来流动人口由于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他们就业面窄

4、,竞争能力弱,收入水平偏低。2、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外来流动人口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关心的只是眼前所得工资的多少,对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等意识模糊而且态度冷淡。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签订或只签订了口头合同,一些企业不愿意与外来雇工签订劳动合同,而打工者也认为签合同没用,或者签合同是约束打工自由,更有一部分人不知道要以签订劳动合同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致使一些私营企业凭借灵活的用工制度来逃避对职工应负的责任。3、生活质量不尽人意。许多外来流动人口虽然找到了工作,但赚来的钱既要维持个人生活,又要资助家乡的父母或家庭,有的虽略有盈余,但用来购房对他们来说还是难以实现,所以除了用人单位提供宿舍外,80

5、%以上外来流动人口只能租住私房,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内,有些小区的保洁工就在车棚或楼道下临时搭建的地方住宿,生活条件极为简陋。二、当前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批外来流动人口到*参与经济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的社会发展、计划生育、医疗保健、权益保障等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外来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问题外来流动人口由于其行为方式的“流动性”以及在文化素养、生活习惯、民俗民风方面与城市的差异性,因而对城市的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外来流动人口离开原籍地进入城市后,一方面脱离了原籍地的约束,隔断了一定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和友群关

6、系,容易形成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的行为倾向。另一方面,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有受城市歧视和排挤的心理,导致其狭隘的心理和短视行为,从而产生违法犯罪、违反计划生育、逃避管理等行为。此外,外来流动人口大多数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对计划生育政策有抵触,通常采取“打游击”的办法超生,妨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给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二)外来流动人口的受教育问题外来流动人口中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身处举目无亲的城市中,他们几乎不可能进入城市居民的交往圈子,只能在同样是外来流动人口的亲友和老乡中结成一个个相对的小群体。因此,绝大多数外来流动人口进取心不强,择业观念狭隘、自信心弱、自

7、主性差,法制观念淡薄,婚育观念落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满足于简单的、技术含量低的工种,自我增值的欲望不高,这给提升外来流动人口素质也带来一定的难度。(三)外来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外来流动人口大多在私营企业工作,而一般说来私营企业中劳动保护规定得不到落实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一些小企业,企业主对雇工比较苛刻,外来流动人口付出的多,得到回报的少。有的企业以各种名义收取押金、扣押身份或暂住证;有的企业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超负荷加班加点、不按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这些都对外来流动人口的人身安全形成极大威胁。三、解决当前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问题的对策“人”是社会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抓住了“人

8、”这个核心,也就抓住了社会管理的根本。面对新形势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我认为,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围绕尊重和保护外来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这一重点,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全面增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使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的发展大局。(一)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关注力度要充分认识到外来流动人口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建设者;认识到外来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外来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消除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歧视、漠然、排斥,要从观念上接纳他们,把他们视为城市的一部分,平等对待;要站在提高人口整体素质的角度认识外来流动人口的群

9、体问题。对外来流动人口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成功典型,要适时、适度地给予他们荣誉、奖励,营造文明社会氛围。20*年,街道在*地区开展了“五星”评选活动,其中专门设立了“外来务工之星”,具体评选条件是:遵纪守法,文明生产,团结同志,积极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带头致富的各类进城务工三年以上人员。在历时近三个月的评选活动中,我们在外来流动人口群体中发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他们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评选出李清乾、陈小兰、孙千洪等10名“外来务工之星”。街道党工委专门召开表彰大会,对他们进行了表彰奖励。此外,远东塑料机械有限公司的汪春兴和佳创电子有限公司的刘冬梅还被评为常州市优秀

10、农民工的称号。这些评选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外来流动人口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今后我们要继续大力开展这样的活动,加大社会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关注力度。(二)完善法规制度,规范管理机制外来流动人口分布在各行各业,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因此,要制定专门针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有关法规和制度,实行外来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机制,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20*年8月,街道正式成立了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各村、社区也设立了相应的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负责抓好本辖区的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基本形成了上下贯通、点面结合、专职协管的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并按

11、照300:1的比例配备了外来流动人口协管员。街道先后制订了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工作职责任务,每年还制订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工作意见,确保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村、社区结合各自实际情况,也都制订了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方案,加快了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进程。为进一步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争取管理的最大实效,要充分考虑外来流动人口这一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同时在管理机制上变单向管理为双向管理,建立入出两地管理机构,公安、计生方面均实行“持证、验证”制度;变单一管理为综合管理,实行

12、“政府牵头、公安为主、各方配合、综合治理”的齐抓共管格局;变突击管理为长效管理,成立外来流动人口协会、外来流动人口联谊会等组织,积极探索一条外来流动人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路子。(三)强化思想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近年来,*街道利用行之有效的形式和途径,广泛开展了法律、法规、政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如各村、社区利用节假日和各种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与司法、公安等部门联合举办“不让毒品进我家”宣传月活动,积极开展以“扬家庭美德、倡文明新风”为主题,以婚姻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外来流动人口的法制观念。但外来流动人口大多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农

13、民,出来打工的根本目的是赚钱,在一味追求金钱思想的主导下,可能诱发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外来流动人口提高遵纪守法和文明从业的自觉性,利用他们的工余时间,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政策以及先进人物事迹,克服金钱至上的不良思想。要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四有”、“四自”教育,消除他们低人一等的自卑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爱岗敬业,岗位成才,为*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利用“新市民夜校”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和途径,广泛开展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举办各类技能培训

14、,开阔外来流动人口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要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三大教育板块为主线,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获得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文明。在开展技能培训,转变生活方式,培养文明习惯,增强外来流动人口在城市就业创业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培养、能人带动等形式进行培育,提高外来流动人口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确保外来流动人口享有同等的公民权、培养权、使用权。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开展有利于提高外来流动人口劳动生产技能的各项培训活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多层次的就业培训网络,帮助他们从技能单一的弱者成为有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的竞争者,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能

15、力。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文化知识的补习,可在外来流动人口较多的企业或集中居住地设立教学点,让他们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在以“以人为本、人人共享”,“同在一片蓝天下、视同一家人”的胸怀热情地接纳外来流动人口的同时,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为他们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有权利与城市人平等地享用城市公共教育、精神文化、卫生保健、计生服务、就业管理等社会资源,让外来流动人口的生活更文明、更美好。(五)实施扶贫帮困,铺设“绿色通道”外来流动人口在为城市建设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城市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服务。目前,街道依托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集多个管理部门

16、于一处,为外来流动人口提供暂住证办理、计生服务、法律咨询、劳动就业、医疗救助等一条龙服务。如劳动所依托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把用工信息免费提供给外来流动人口,使他们能尽快就业;计生办根据外来流动人口登记时提供的婚育状况,积极开展以上门宣传、上门查证、上门登记、上门孕环情况为内容的计生“四服务”活动;司法所为外来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免费发放法制宣传资料,不定期为外来流动人口开展法律培训和讲座,增强外来流动人口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各村、社区积极为外来流动人口开展纠纷调处工作,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此基础上,我认为要以保障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享受九年制义务制教育,作为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新的切入口。外来流动人口属弱势群体,孩子入学入托难、费用高,是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要切实加以重视,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上得了学,上得起学。要在积极鼓励创办各类民工子弟学校的基础上,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