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刘克松-第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6535226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化学-刘克松-第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大学化学-刘克松-第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大学化学-刘克松-第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大学化学-刘克松-第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大学化学-刘克松-第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化学-刘克松-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化学-刘克松-第(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位同学,下午好!,上一节课内容,系统与环境 相 状态与状态函数 过程和途径 化学计量数和反应进度,本次课内容,1.1.2 反应热的测量 1.2 反应热的理论计算 1.3 常见能源及其有效与清洁利用 (课后阅读) 1.4 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课后阅读),热力学是研究热、和其它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它包含当体系变化时所引起的这些物理量的变化。 广义地说,热力学是研究体系宏观性质变化之间的关系。,化学热力学的核心:(1)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计算变化中热效应;(2)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解决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题以及相平衡和化学平衡中的有关问题;(3)利用热力学第三定律解决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问题。

2、,化学热力学是指把热力学中的基本原理用来研究化学现象以及和化学有关的物理现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也可以表述为: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反映了能量守恒和转换时应该遵从的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用熵的概念来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在封闭系统中,热现象宏观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当熵到达最大值时,系统到达平衡态。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是对过程方向性的简明表述。 热力学第三定律:用任何方法都不能使系统到达绝对零度。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热力学第三定律是热力学的基础,具有普适性。,化学反应时, 系统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

3、该反应的反应热效应, 简称热效应或反应热。 以符号q 表示, 单位为焦耳(J)。 热化学规定:系统放热q为负;系统吸热q为正。 热效应:定容(或等容)热效应与定压(或等压)热效应,1.1.2 反应热的测量(实验内容),在系统体积不变, 即定容条件下的反应热效应称为定容热效应(“实测反应热”), 以符号qV表示.,在系统压力不变, 即定压条件下的反应热效应称为定压热效应(“反应热”), 以符号qP 表示.,当需要测定某个热化学过程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如燃烧热, 溶解热或相变热)时, 一般可利用测定一定组成和质量的某种介质(如溶液或水)的温度改变, 再利用公式求得:,q: 一定量的反应物在给定条件

4、下的反应热(SI单位:J) , 负号表示放热,正号表示吸热; cs: 吸热溶液的比热容(Jg-1K-1); ms: 溶液的质量(g); Cs: 溶液的热容, Cs=csms (JK-1);T: 溶液终态温度T2与始态温度T1之差(K). 现代常用的量热设备是弹式热量计(也称氧弹), 可精确测得恒容条件下的反应热.,摩尔反应热(Jmol-1): 反应热与反应进度之比 (SI来自法文的 le Systme international dunits 简写, 表示国际单位制之意),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其标准写法是:先写出反应方程,再写出相应反应热,两者之间用

5、分号或逗号隔开。例如:,标明反应温度、压力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物态;,反应热与系统的状态有关,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N2H4(l)+O2(g)=N2 (g) +2H2O (l);qV,m=-620 kJmol-1,2H2(g)+O2(g)=2H2O (l); qp,m=-570 kJmol-1,若不注明T, p, 皆指在T=298.15 K,p=100kPa下。,一般若没有特别注明,“实测的反应热(精确)”均指定容反应热qV,而“反应热”均指定压反应热qp 。,热效应的测量,可以用弹式量热计测量定容热效应(教材p12-14),测量反应热时, 将已知精确质量的反应物(固态或液态, 若需通入氧

6、气使其氧化或燃烧, 氧气按仪器说明书充到一定压力)全部装入钢弹内, 密封后将钢弹安放在一金属容器中, 然后往金属容器内加入足够的已知质量的吸热介质水, 将钢弹淹没在金属容器的水中, 并与外界绝热. 精确测定吸热介质等环境的起始温度T1后, 用电火花引发反应, 系统(钢弹中的物质)反应放出的热, 能使环境(包括刚弹, 水和金属容器等)的温度升高. 温度计所示最高读数为环境的终态温度T2.,图1.3 弹式量热计,弹式热量计中环境所吸收的热分两部分: 主要部分是加入的吸热介质水所吸收, 另一部分是金属容器等钢弹组件所吸收. 前一部分的热, 以q(H2O)表示, 吸热用正号: q(H2O)=c(H2O

7、)m(H2O)T=C(H2O) T 后一部分的热以qb表示, 钢弹组件的总热容以符号Cb表示 qb=CbT 系统中反应所放出的热等于环境即水和钢弹组件所吸收的热量,常用燃料如煤, 天然气, 汽油等的燃烧反应热均可用此法测得.,示 例,例1.1 联氨燃烧反应:N2H4(l)+O2(g)=N2 (g) +2H2O (l) 已知:,解:燃烧0.5g联氨放热为 q= q(H2O)+qb = C(H2O) m(H2O) +CbT = (4.18 Jg-1 K-11210 g848 J K-1)(294.82K-293.18K) = 9690 J = 9.69 KJ,摩尔反应热,qV,m =q/ = 9.

8、69 kJ/ 0.0156mol = 620 kJmol-1,思 考,为什么反应: C(石墨) + 1/2 O2(g) = CO(g) 的反应热不能直接用实验测量?如何得知它的反应热?,qV与qp之间的关系。,1.2 反应热的理论计算,在任何过程中能量不会自生自灭, 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而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数量是保持不变的. 这一自然规律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又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将该定律应用于热力学中即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 它是经验的总结.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另一种表述。,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

9、化学热力学中, 研究的是宏观静止系统, 不考虑系统整体运动的动能和系统在外力场(如电磁场, 离心力场等)中的位能, 只着眼于系统的热力学能. 热力学能是指系统内分子的平动能, 转动能, 振动能, 分子间势能, 原子间键能, 电子运动能, 核内基本粒子间核能等能量的总合.,若封闭系统由始态(热力学能为U1)变到终态(热力学能为U2), 同时系统从环境吸热q, 得功w, 则系统热力学能的变化为: U=U2 U1=qw,这就是封闭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它表示封闭系统以热和功的形式传递能量, 必定等于系统热力学能的变化.,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存在温度差而交换的能量称为热, 用q值的正负号来

10、表明热传递的方向. 系统从环境吸热时, q取正值; 系统向环境放热时, q 取负值; 单位为J.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的其他形式传递的能量都叫功. 以符号w表示, 环境向系统作功时, w取正值; 系统向环境作功时, w取负值. 单位也为J.,热力学中将功w分为体积功w体 和非体积功w两类. 在一定外压下, 由于系统的体积发生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又称膨胀功). 许多化学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 如果外压p不变, 此时系统所做体积功为- p V = - p (V2-V1 ).(负号为系统做功) 除体积功以外的一切功称为非体积功(或其他功), 以w表示. 则有,例如: 已知某系统在状态1

11、时的内能为U1 , 如果该系统吸收热量500 J 后,又对环境作功200 J, 变到内能为U2的状态2, 问该系统的内能变化了多少? 解: 因为 q = 500 J, w = -200 J 所以 U = U2 - U1 = q + w =500 J+(-200 J)=300 J 答: 该系统的内能变化U 为300 J.,系统从环境吸热时, q取正值; 系统向环境放热时, q 取负值; 环境向系统作功时, w取正值; 系统向环境作功时, w取负值.,状态函数的两个基本特征: a.系统的状态确定后,它的每一个状态函数都有单一的确定值,而不会有多个不等值(系统的宏观性质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b.当系

12、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与变化过程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热力学能是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合, 是系统自身的性质, 是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三个特点: 1)状态一定, 其值一定; 2)殊途同归, 值变相等; 3)周而复始, 值变为零。,功和热都是过程中被传递的能量, 都不是状态函数, 其数值与途径有关. 但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他们的总量(q+w)与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的改变量U 相等, 只由过程的始态和终态决定, 而与过程的具体途径无关.,从微观的角度说, 功是大量质点以以有序运动而传递的能量, 如电子的有序运动传递的电功; 热是大量质点以无序运动(分子的碰撞)方式而传递的能

13、量. 这种物质内部分子杂乱无章的热运动能称为无序能, 而电能, 化学能, 机械能等则是有序能. 能量不仅有量的多少, 还有质的高低. 如功的品位比热高, 高温热源传递的热比低温热源传递的热高.,水 变 油,“水变油”,王洪成,据原物资部燃料司副司长严谷良介绍,从1984年初开始,王洪成推出了他的所谓“水变油”的发明,唯一的依据是他能够即兴“表演”。王洪成的所有表演不是按照严格的科学条件进行的,表演是由王说了算,即兴而发,产生“眼见为实”的观众效应。 1984年初,黑龙江省一位副省长就与王洪成联系,准备测试声称的水变油的可靠性,王不干。 1984年5月,当时一位中央领导亲赴哈尔滨探望王洪成,并观

14、看了王的表演。 1985年冬,王洪成从大庆到北京、河北、浙江、上海等地表演、许愿,诈骗钱财。 1986年冬,国家计委一位常务副主任受中央领导同志的委托抓这件事,根据王洪成的要求,一次拨款60万元,还给了王洪成一辆豪华皇冠车。 1987年6月, 王洪成再度向国家计委那位领导谈判,提出要官、要名、要钱的新条件。经请示,准备答应为王洪成成立国家新能源开发局(副部级),让王任局长;破例为王办理了发明证书和专利证书。 1987年以后,王又与国家计委负责人、北京军区分别签过两次协议,但没有执行。 1987年国家计委按王洪成的要求,拨款60万元在河北定州胜利客车厂打算生产王的燃料,生产线建了一半,王洪成拿走

15、了钱,在哈尔滨买了两套住宅,还要走了厂里的面包车、摩托车。,1992年,国家某部委隶属的公司与王洪成合作,王向该公司要走一套文职军装,在工作证上要求填写“研究员”的职称。王在社会上以高级军官身份活动,并称是国家某部委的高级研究员。 1993年经济日报报道中国东北哈尔滨王洪成的发明和鉴定情况后,很快就引起了国外(美国、日本和中东产油国)的密切关注,派了很多记者来刺探情报。 1995年41位科技界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调查“水变油”的投资情况及其对经济建设的破坏后果,从此“中国第五大发明”破产。据科技日报报道,水变油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亿元之多。 “水变油”这个大骗局历时10年之久后,1996年1月

16、1日,王洪成被逮捕,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王洪成 “成功骗人”的三部曲: (1)许愿、表演; (2)要求物质赞助; (3)快投产时便开溜。,如此荒谬、如此异想天开的骗局,怎么会有人相信,怎么会有人投巨资追随王洪成搞开发? ?,王洪成的发迹得力于部分天真的科学家的大力帮助,其实他们也是受骗上当者。但由于人们容易相信科学家,由科学家站出来替王洪成宣传,其欺骗性则更大。哈某高校就扮演过不光彩的角色。 哈某高校组织了水变油的鉴定会,参加鉴定的有哈某高校和吉林某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等一批专家,哈某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先后两次给中央领导写信,非常诚恳地说明水变油是可信的,请求中央领导密切注意此事,希望能够立项,尽快组织研究,使这项重大发明造福国人。,原 因,“傻瓜才信”“不信才是傻瓜”,本 质,水能变成油吗?只要有中学水平的科学常识的人都可以回答:不可能。因为水是氢和氧组成的,而油则是由碳和氢组成的。 水能燃烧吗?不能。因为水和二氧化碳是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