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6532746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1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城规0801 29 吴斐,12.1.1城市道路的功能,城市路网是有若干跳道路(路段和交叉口)组成的网络体系,承载着多种功能。 城市路网的功能基本可以分为四类: 1.交通运输功能 2.派生功能 3.依托与引导功能 4.应急功能,12.1.1.1交通运输功能: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输功能是城市路网的本体功能,是为各类交通主体的交通活动和行为提供空间的载体。 12.1.1.2、4派生功能:城市道路派生功能包括:地下管线埋设、通风、日照等空间的提供,视觉观赏路径、场所的提供等。 12.1.1.3依托与引导功能:城市道路的依托与引导功能是道路作为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骨架、建筑与各类

2、活动空间的依托,对城市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12.1.1.5应急功能:城市道路的应急功能主要包括防灾和避难。,12.1.2城市道路的分类,12.1.2.1城市道路分类与城市规模 社会分工是人类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方法。道路系统也不例外,城市道路应有所分工,密切协作,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路网效率 一.外国城市道路分类 二.国内城市道路分类 三.城市道路分类与城市规模的关系,一、外国城市道路分类,19421944年,艾伯克龙比在主持制定大伦敦规划中首次系统的贯彻道路功能分类思想。1963年,柯林.布卡南在专著城市汽车交通中明确提出道路网分级组成的方法,并被英国、美国的道路规划手册采用。 美国的汽车交通发达

3、,城市道路分类极具代表性。表12-1-1为美国城市道路详细分类及功能要求。 前苏联的分类方法对我国影响较大,我国城市道路第一代分类方法就借鉴了前苏联的经验。 日本注重城市道路交通、防灾、空间、构造四大功能的统一,并依据道路的交通功能将城市道路分为五大类,还对道路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标,二、国内城市道路分类,1940年代金经昌教授从德国带来了城市道路分级思想,但我国的城市道路第一代分类方法至1960年代初期才形成。 1960年建筑工程部城市建设局编制的城市道路设计准则进行草案将城市道路分为三级七类,改方法的最大的弊端是缺乏鲜明的交通功能概念,强调路网平面艺术布局。 1980年代,我国城市道路按

4、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个等级进行划分。 1991年8月,我国颁布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将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 1995年9月颁布并实施了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改规范对城市道路的等级与功能、路网密度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 1.快速路: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并与其他干路构成系统,且与城市高速公路有便捷联系。一般情况下,规划人口超过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超过30km的带形城市应设置快速路 2.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骨架网络,主要用于城市分区之间的的联系,承担中远距离的交通出行任务。

5、3.次干路:兼有通 和达的功能,以承担城市分区内的集散交通为主。 4.支路:支路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市中心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等内部道路连接;支路不能与快速机动车道直接连接。城市支路主要承担近距离出行、非机动车出行的交通任务,还承担着联系集散道路、作为城市用地临街活动面的作用;部分支路还承担着设置公交线路的作用,应满足公共交通路线行驶要求。,三、城市道路分类与城市规模的关系,城市居民与货运平均出行距离与城市规模的关系较大,一般城市规模越大,平均出行距离越大。考虑到小城市发展需要和现有规模,规范把小城市的城市道路分为干路和支路两级。此外,把中等城市的城市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

6、、支路三级。,12.1.2.2分类技术指标的定义与建议值,一、路网主要技术指标定义 二、路网主要技术指标的建议值,一、路网主要技术指标定义,城市道路网规划一般采用道路面积率、人均道路面积(或车均道路面积)、路网密度等表示路网的总体量值和平均量值的多少 道路面积率:指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路网道路间距与道路红线宽度的综合指标,无量纲,用%表示。 路网密度:指单位城市建设用地内的道路总长度,单位为km/km2. 人均道路面积:为城市人口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单位为平方米/人。车均道路用地面积是指道路用地面积与服务车辆的比值,单位为平方米/车。,二、路网主要技术指标的建议值,城市道路交通

7、规划设计规范总结了国内外道路规划和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不同规模的大城市以及中、小城市对于路网密度、机动车道数、道路宽度等技术指标的建议值。,三、路网等级结构规划的指导原则,为了使各级道路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功能,道路等级结构规划应遵循远近分离、通达分离、快慢分离、容量调控、道路功能划分的5项基本原则,(1)远近分离原则不同距离出行者的需求。远距离出行者比近距离出行者更在乎出行时间增加,即伴随出行距离增加,出行时间的边际成本上升。 (2)通达分离原则穿越与到达交通的需求。以某地为目的地或出发地的出行者与经过该地的出行者在该地的交通目的不同,一个要迅速通过,一个要慢速进出。 (3)快慢分离原则不同交通方

8、式的需求。不同交通方式的特性不同,速度也有很大差异。合理分离不同交通方式有利于提高交通效率,道路系统应当为不同交通方式的分离提供硬件支持 (4)容量调控原则减少低效运行的需求。道路分级的目的还在于使低级道路尽量发挥其应当承担的交通功能,由此可以调控高等级路网的进出车辆。 (5)道路功能划分原则减少公共空间功能与交通功能冲突。城市各类用地均需要”沿街面“,否则无法解决交通进出问题。,12.1.2.3城市道路交叉口形式选择,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的重要节点,对于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由于跨河桥梁净空高或山城地形所形成的立体交叉口外,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分流

9、方向、公交站点设置、交叉口周围用地的性质,确定交叉口的形式及其用地范围。对于道路交叉口形式的选择这一问题,要明确认识道路上的立体交叉不是现代化交通的标志,更不是城市中的点缀品,不能按照城市的规模来确定立体交叉口的数量。,12.1.3路网的基本模式及其优缺点分析,12.1.3.1路网基本模式划分 12.1.3.2城市环路和放射路 12.1.3.3城市道路网的结构,12.1.3.1路网基本模式划分,路网给人的视觉印象是由线组成的网状图案、将路网分类有助于归纳、总结不同路网形式的交通特征。通常采用的的路网分类方法包括图形(图案)分类法、交通组织(范式)分类法,一、路网图形模式分类,M.C费舍里松对路

10、网进行最为全面的图形分类,基本分为:棋盘式、放射式环式、方格网加放射、三角式、六角形式、自由式、综合式。 (1)放射式+环式:能保证城市边缘地区与市中心的方便联系,但靠近市中心各区间联系困难。环线道路应该与放射线道路相互配合,起到保护市中心区不被过境交通穿越的作用,放射式路网,放射与环形放射路网,(2)棋盘式:该模式没有明显的市中心交通枢纽,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均有多条平行道路。通行能力大但对角线方向没有便利的联系。 (3)方格网加放射式:这类方式又称为棋盘加对角线式。它兼具棋盘式和放射式的优点,但也可能带来交叉口交通组织的复杂性。 (4)三角式:三角式路网在欧洲一些国家比较常见,干道的交角往往为

11、锐角,建筑布局和交通组织均不便。,方格路网示意图,(5)六角形式:六角形路网的交叉 口为三岔口,线形曲折迂回,可以降低车速,主要用于居住区,疗养区道路,六角形路网示意图,(6)自由式:自由式路网通常结合地形布置,特点是没有一定的格式,变化较多,但受地形约制。 (7)综合式:综合式路网是由多种路网形式组成的,即在同一城市同时存在几种类型的道路,它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形式路网的优点,目前采用比较普遍。 小结:城市道路网的格局是在一定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现状条件和当地建设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交通及其他各种要求而形成的,因此,必须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组织,不能机械的套用某一模式。,环形放射式路网(

12、巴黎),自由式路网(自贡),二、路网交通组织模式分类,(1)按交通分流与混合进行划分 根据交通分流的程度可将城市路网分为局部分流、全部分流两类。 分流对应的概念就是交通混合。交通混合是指: 1)一条路上行驶着不同类型的机动车,机动车的大小、快慢,性能差异较大 2)一条路上行驶着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3)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的混合,或者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三者混合。 如果一条道路上分布的交通方式各行其道,将其称为断面分流。如果一条道路上只行驶一种交通方式,则称为路网分流。 (2)按道路行驶方向进行划分 从人流或车流进行方向的的角度划分,道路可以分为单向行驶和双向行驶。,12.1.3.2城市环路和

13、放射路,一、环路 环路基本作用: 1.穿越截流即将起点终点均不在环线以内的交通吸引到环线上 2.进出截流即对进出市中心的交通起到分流的作用 3.内部疏解即将环内长距离的交通吸引到环线上 环路功能 外环:分流过境交通 中环:联系城市交通 内环:保护城市内核 二、放射路 作用:有助于满足车辆的直达要求,减少绕行距离;加强城市与外界、中心区与郊区新城之间的联系,促进城市副中心的形成;加强城市内外环之间的联系。 三、环路与放射路的关系 为了有效发挥城市环形放射式路网的交通功能,环路与放射路应互相补充,互为匹配,合理衔接。,12.1.3.3城市道路网的结构,一、城市路网规划的目标特征 路网的服务对象、服

14、务内容、服务量度、服务时间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城市路网必须具有成长性、高效性、层次性、适应性、引导性五个基本特征。 (1)成长性:一个合理的、与用地布局配套的城市道路网体系是经过若干年,甚至几十年生长而形成的。 (2)高效性:城市路网建设需要花费大量费用,占用大量的用地。 (3)适应性:城市路网提供的服务是满足城市的各种客货运需求。 (4)层次性:城市道路网规划所涉及的路网是作为公共物品提供的空间,具有公共资源配置的特性。 (5)引导性:城市路网与城市活动体系的基本关系决定了路网与城市布局的基本关系。,二、城市路网的结构 路网的功能结构:路网中各条道路所承担的不同功能就是路网的功能结构,主要分为交通空间、公共活动空间两种功能。 路网的等级结构:根据不同道路的交通功能能重要程度对城市道路体系进行分级。 路网的布局结构:不同功能,等级的道路在城市空间上的布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