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调研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638390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调研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有效教学调研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有效教学调研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有效教学调研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有效教学调研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调研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调研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教学”语文专题调研试卷-五年级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一)父 亲1984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人全身都在颤抖,嘴唇瞬间乌青。8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 ”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

2、衰弱、苍白,他远眺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女儿不解地问:“可是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喊着:“妈妈!妈妈!”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尸解的结果让所有的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准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为人知。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医

3、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的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大神迹“够了。 ”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2+2)不为人知:_ 洞穿:_2、这是个十分感人的故事。请用心阅读,一起来体会题目“父亲”所包含的意思。 (2+2)(1)“这是医学史上罕 见的奇迹 ”一句中的“这”指_;说“这”是“奇迹”的原因是_(2)在文章中画出父亲有意隐瞒自己受伤的句子,再说说父亲这样做的用意。(2+3)_(3)“明天见到 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 爱她。 ”抵达前夜,父亲为

4、什么这样说(3)_3、老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奇迹称为“父亲”? (3)4、我们学过许多赞美母亲的文章、 诗词、歌曲 而赞美父亲的却很少。如果让你为文中的父亲写首歌的话,你会写下怎样的歌词?试着写几句。 (不少于 4句。 )(6)(四)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获得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爸都这样,其实他

5、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们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3)

6、2、先找出短文中表示时间短的词语写下来, 尝试着再写两个。 (2+2+2+2)3、“不约而同”的意思是: (2)4、可以将下面句子里带点的词换成括号里的词吗?写出你的看法。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 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看)着爸爸远去的背影。(3)5、在 文 中 ,弟 弟 的 心 理 活 动 是 不 断 变 化 的 ,请 写 出 来 。(2+2+2)弟弟碰见爸爸时 。爸爸自己走了后 。爸爸在拐弯回头时 。6、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下来。 (3)(五)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 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

7、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 读书 。后来中了 进士,当了县令。郑板板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 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画呢!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常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 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民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郑板桥卖字画所得

8、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品袋, 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郑板桥活到 73 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1、在加点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上打“”。(2 分)中了进士(zhng zhng)散发(sn sn)号称(ho ho)好学(ho ho)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 分)(1)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 (2)“板桥体”的特点是 3、郑板桥特别喜欢画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2 分)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2 分)第一件: 第二件: 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郑板桥说什么?(2 分)(二)一个女孩毫无道理地被老

9、板炒了鱿鱼。 中午,她坐在单位喷泉旁边的一条长椅上黯然伤神,她感到她的生活失去了颜色,变 得黯淡无光。这时她发现不远处一个小男孩站在她的身后咯咯地笑,她好奇地问小男孩:“ 你笑什么? ” “这条长椅的椅背是早晨 刚刚 漆过的,我想看看你站起来时背是什么样子。 ”小男孩说话时一脸得意的神情。 女孩一怔,猛地想道:昔日那些刻薄的同事不正和这小家伙一样躲在我的身后想窥探我的失败和落魄吗?我绝不能让他们的用心得逞,我绝不能丢掉我的志气和尊严。 女孩想了想,指着前面对那个小男孩说:“你看那里,那里很多人在放 风筝呢。”等小男孩发觉 自己受骗而 恼怒地转过脸时,女孩已经把外套脱掉拿在手里,她身上穿的鹅黄色

10、的毛线衣让她看起来青春且漂亮。小男孩甩甩手,嘟着嘴,失望地走了。 生活中的失意随处可见,真的就如那些油漆未干的椅背在不经意间让你苦恼不已。但是如果已经坐上了,也别沮丧,以一种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心态 面对,脱掉你脆弱的外套,你会发现,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1给短文加个最合适的题目: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被老板炒了 鱿鱼” “失意” 3 近义词 昔日( ) 反义词 沮丧( )4小男孩想看到女孩 ,实际上是想看到女孩 ,以此来取笑失意的女孩;但是失意的女孩却脱掉了被油漆玷污的外套,也就脱掉了 ;她让男孩看到了“ 青春漂亮的鹅黄色的毛衣” ,实际上是让男孩看到她 。5我们每个

11、人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读了这篇文章,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面对失意? (三)又是芥菜花开时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 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芥菜。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它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它的过程。 结彩善变,不仅颜色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它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 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 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它

12、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 ,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它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 层细细 的茸毛,这就又和杂草打成一片了。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 胜利。有 时候,我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这 不象是在干活,而像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 还好玩,谁不愿意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卡们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如果母亲说“海度啊,去挑点芥菜来,晚上包 团子吃” ,我就兴高采烈,拿了篮子雀 跃而去。又是烟花三月、芥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芥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挑芥菜的妇女、孩子。、写近义词。广阔( ) 疑惑( )、用“”画出文中点明题意的句子。、芥菜的特点是什么?并举一个例子来说明。_、找到芥菜的感受是什么?你从短文的那些语句体会出来,请用“ ”画出来。5、“又是芥菜开花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