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教案集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638342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大的麦穗》教案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大的麦穗》教案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大的麦穗》教案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大的麦穗》教案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大的麦穗》教案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大的麦穗》教案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大的麦穗》教案集锦(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2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件创设情境,语言导入师述:悄悄的,前天花儿开了又落了,昨天柳儿绿了更绿了,今天虫儿叫得更欢了,蛙儿唱得更乐了,萤火虫也上班了夏天来了!“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阳光四溅的正午,黄灿灿的麦田更是流光溢彩,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二、多媒体显示苏格拉

2、底的话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你认为这个老师读得怎么样?(评读结合,体会语气)弟子们听懂要求了吗?过渡: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三、多媒体显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轻声读,你体会到弟子们此时的心情了吗?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他们可能会说)四、学习 24 小节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出示要求: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怎么想,你认为该怎么读?)同学们请你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谈谈你的看法。我们再看一下老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

3、?五、学习苏格拉底的话过渡: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多媒体显示内容。轻声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评读,体会其语重心长)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学生摘麦穗吗?他可真是一位 过渡:他的循循善诱、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六、学习第 7 小节多媒体显示内容,指读。轻声读一读,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小组讨论。大组交流。让我们再次感悟品读这段话齐读。师小结: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4、。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所以,很多人送给我们这样的名言警句(欣赏多媒体课件)让我们也拿起笔,写下些什么送给刚才那些需要提醒的人。学生写。大组交流。机动:背诵课文最后一节。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第二、三段,总结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读题。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学生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

5、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二、读讲第二段1、自由读课文 26 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2、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课文最大的麦穗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考,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最后小组长交流。4、交流学习情况。(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现的

6、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展开)“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弟子们摘麦穗时很认真。(抓“埋头”“低着头”“用心挑挑拣拣体会)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读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

7、随手扔掉了。” 他们为什么这样?(引读,他们总认为他们总以为)正因为这样,谁能用“虽然但”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看法?(如何评价他们)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过渡: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自由读读他说的话,就能体会出。(2)小组长交流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读第 5 节苏格拉底说的话,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到头了”突出读。(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苏格拉底又说了一段话,谁来读一下?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你还体会到什么?(对弟子们的教育是语重

8、心长或意味深长)出示图在小组里读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各自感受一下,哪些词突出读了,在最能表达句子的意思的词语下面加上,再练读一下)谁意味深长地读一下?集体再来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读到这,大家知道苏格拉底用摘一棵最的麦穗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从中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是一个(循循善诱)的人。读到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几句话。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三、读讲第三段1、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出示并集体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

9、才是实实在在的。” 抓重点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使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并谈谈体会。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2、交流学习情况。(有多人联系实际来谈)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板书(追求)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并出示名人名言。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谁能把感悟到的用朗读表达。板书(要抓住机遇)“最大的”、“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突出读。学到这,你希望一生中找到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这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3、朗读句子,小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

10、,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其实,我们的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让我们共同回忆三年级学过的,明日歌。四、总结课文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然后交流。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创造性!五、作业1、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一个具体例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2、背最后自然段。 附板书: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 (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之三教

11、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

12、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

13、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4、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

14、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3、指导读这一段。六指导书写。七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教学过程: 一、导入:让我们穿越 2500 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二、学习课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