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636459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及反思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山中访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 8 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1. 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2. 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 师问:你到过山里旅游吗?你见过山里美丽的风景吗?让

2、同学们想象或是回忆山里的美景。课件出示图片,感受山里景色的美丽。师小结:这几幅图片是不是很美呢,下面再让我们通过一段短片看看更加实在的美景吧。课件出示“山中风景”视频2.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那你想知道作者在山中都看到了什么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揭开这个谜底。 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主要记叙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的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3.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 邀请 俯身 瀑布 陡峭 身躯

3、 津津乐道 蕴含 大侠 汩汩 嗅到 犬吠 吟咏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4.解释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解释: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声望重,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津津乐道:形容有滋味或有兴趣的说道。满怀:心中充满。同桌互读三、精读领悟1. 全文共分几部分?指导学生略读全文,分出课文的几部分。课件出示每部分的段落及内容。第一部分(第 1、2 段):点明“山中访友”的时间、环境以及美好的心境。 第二部分(第 2-7 段):在山中探访“朋友”的情景。第三部分(第 8 段):写告别山中的“朋友” ,踏着月色尽兴而归。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略读和我们对课文的分层,你们是不是初步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了

4、一个判断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每一部分。2.学习第一部分(1)引导学生默读第 1、2 自然段,勾画出表示时间,环境和心情的词语和句子。指生回答,课件出示师小结:时间是早晨;环境是微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好清爽;心情是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所以我们要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全文。(2)课件出示问题:“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给你怎样的感受?课件出示露水和栀子花的图片,让大家去感受早晨空气中的气息。师小结:风中含着露水,特别滋润心脾;风中还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是不是感觉到滋润中带着一丝甜蜜,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早晨的风真是沁人心脾啊!学到这里你是不是能感受到作者一路的好心情了呢。(3)课件出示问题:

5、第二段中说道“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呢?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2 自然段。同桌交流,举手回答。师小结:在这里是设下了悬念,使人产生追问心理,想知道到底是谁,是什么样朋友。这样同学们自然就会对下文产生兴趣,很想知道到底是怎样的朋友呢?3.学习第二部分(1)问题一:课件出示问题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课文中的第 3 到 7 自然段都在写作者在山中遇到了谁,那就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朋友吧,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出现的“朋友” ,并在书中勾画出来。课件展示结构图。指导学生说出都有哪些朋友。(2)问题二:指生朗读第 3 段,课件出示问题:第一个老朋友是谁?赞扬了它什么精神?同桌讨论

6、,指声回答。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古桥。师提示,课件出示文中的语句。师问:文中连用三个“你” ,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说出,第二人称,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作用。师小结:连用三个你,以第二人称称呼,使感情表达得更充分。师朗读这两句话,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话赞扬了古桥的什么精神?师小结:这两句话赞美了古桥历经风雨沧桑,仍然挺立在涧水之上,为人们默默奉献的精神。(3)问题三:文中在老桥时,说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德高望重的老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什么?指生回答拟人指生朗读第三段,引导学生勾画出本段中的后两句话,小组讨论体现出了什么?师小结:从一个“如”字,我们知道用了比喻,将老桥比作“

7、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所以确切的说应该是拟人,把古桥看成了自己的朋友,不仅写出了桥的古老,更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这里我们可以最后一句话,感受到作者对老桥的赞美和敬佩之情。(4)问题四:指生朗读第 4 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作者访问的第二位老朋友是谁?指生回答。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树林。师问:“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句话描写的是真的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生齐答:不是真的,是想象。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自然相融,从这些联想中

8、可以感受到“我”和树之间的“知己”情谊,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我们可以说是人树相融的情感。(5)问题五:作者走进树林时,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呢?指生回答拟人小组讨论,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自由发言。师小结:本段中除了这句, “露珠和我交换眼神”也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鸟儿鸣叫写成“呼唤我的名字” ,把露珠在晨光中闪亮,说成是在“与我交换眼神” ,这样的拟人形象地表达了“我”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写到这里,你们是不是深深感受到了作者走进山中的美好心情,是不是也感受到了作者与自然的亲密,把山中的景物都当作了自己的朋

9、友呢?其实不光这些,作者在后面还继续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以及与自然亲密的感情。(6)问题六:指生朗读第 5 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第一句话“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属于什么句式?指生回答反问句师问:如何改成陈述句呢?指生回答: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师问:用反问句,而不是陈述句,能体现出了什么呢?同桌讨论。师小结:反问句本身就有表示强调的意思。所以这里强调山中的万物生灵无一不是“我”的“朋友” ,体现出“我”与自然为友的那份自豪和愉快。同时这句话也是本段的中心句。后面就围绕这句话,介绍了“我”的很多朋友。(7)问题七:第 5 段运用了第几人称进行描写?有什么好处?老师朗读第 5

10、 段,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能体现人称的词。齐答第二人称师问:那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体会“你”的特点师小结:运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使情感表达更充分,而且读者读起来也会倍感亲切和热情。再次指生感情朗读第 5 段,师问: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师小结:你是不是感受到作者将山中的一切都视为自己的“亲密朋友” ,而且他和这些“朋友”之间都有着浓厚的感情。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所以我们在读课文时,要带着作者的心情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切身地感受作者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情感。(8)生齐读第 6 自然段课件出示一朵落花,一片落叶和一块石头的图片,让大家感受作者从中要表

11、达的感情?师问:仔细品读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作者为什么用了三个量词,要表达什么感情呢?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师小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汇总生生不息,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引出“捧起一块石头”这一层,因为石头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在普通的石头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因此也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4.学习第三部分(1)课件出示鸟儿归巢的图片,让大家体会鸟儿归巢,说明天色已晚。引导学生

12、从天色已晚中体会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晚了作者还在山中呢?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师小结:说明作者在山中畅游一天,足见对山中“朋友”的深深爱恋。这样作者的心情又展现得淋漓尽致,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溢于言表。(2)课件出示:“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了一路月色。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师问: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同桌讨论,举手发言师小结:作者以好心情始,以好心情终,饱含着此次山中访友的收获和快乐。结尾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5.内容升华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山中访友课件出示问题: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师问:本来作者是去到山中欣赏美丽的风景,但是为什么说

13、成是“访友”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师小结:全文多次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各种各样的景色比喻成了作者的友人。可以体会到(1)作者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作者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 构思新奇。四、课堂总结本文描写了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等“朋友” ,与这些“朋友”互诉心声的情形,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五、课堂练习1.看拼音,写词语。jn jn l do yn hn qun fi ( ) ( ) ( )xi do n z xi k ( ) ( )

14、( )2.组词附( ) 俏( ) 瀑( )俯( ) 峭( ) 爆( )六、作业布置1. 摘抄文中优美语句。2. 完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早晨独自去访问朋友山中访友 古桥访问老朋友 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归鸟 21 教育网【教学反思】山中访友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 1 课,本文通过写作者独自一人,走进山中,看到的每一处美丽的风景为线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本篇课文以作者一路上看到的景色为主,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多种叙事方法,把自己看到的每一处景物都描写的生动,细腻,所以我们要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感受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