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河北专版)总复习(检测):第10讲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6218223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历史(河北专版)总复习(检测):第10讲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中考历史(河北专版)总复习(检测):第10讲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中考历史(河北专版)总复习(检测):第10讲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中考历史(河北专版)总复习(检测):第10讲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中考历史(河北专版)总复习(检测):第10讲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历史(河北专版)总复习(检测):第10讲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历史(河北专版)总复习(检测):第10讲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河北8年考情分析命题点考点真题题型分值考查角度未考查点民族团结10年2223题组合式选择题4文科综合祖国统一两岸关系11年33题文字型非选择题10总结对于本主题主要以组合式的选择题进行考查,本讲知识脉络,河北必考考点清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教八年级下册P56P58)(冀人版八年级下册P44)考纲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原因(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2)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

2、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这个建议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含义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实行情况目前我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意义(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的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国策“一国两制”(人教八年级下册P60P62

3、)(冀人版八年级下册P132P136)考纲要求: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提出时间20世纪80年代提出者邓小平背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目的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国家统一续表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践香港回归

4、(1)1984年12月,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2)1997年6月30日午夜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澳门回归(1)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2)1999年12月20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1)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5、(3)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4)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海峡两岸的交往(人教八年级下册P65P67)(冀人版八年级下册P136P137)考纲要求: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台湾问题的由来(1)解放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败退至台湾(2)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四代领导集体对台政策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的思想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逐渐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6、”的对台基本方针江泽民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胡锦涛2005年3月14日,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原因“一国两制”的提出和成功运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两岸经济联系的密切;有利的国际形势表现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开展启示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易错易混】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河北中考典型题目解析(2016唐山中考模拟27题)读图,回答问题。(1)三幅图片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7、?(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发展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解析】本题是图片材料型非选择题,是河北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之一。题目提供三幅历史图片,蕴含丰富的内容,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读图过程中不能单独地识读一幅图片,要对三幅图片进行联系、比较、分析、找出规律性的正确全面认识,组织答案要全面,结合课本与图片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释。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趋势及其原因,解答第(1)问,图一呈现的是告台湾同胞书,其内容主要为商讨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并提出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图二是海峡两岸“三通”通航的实现。图三是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会晤场景图。由此可见,

8、三幅图反映了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呈现出缓和且交流频繁的状态。解答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对台方针政策的变化、民心所向、党和国家及领导人的作用等角度来分析回答。【答案】(1)海峡两岸结束长期隔绝的局面,双方关系缓和且交流日益频繁。(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考点攻关练一、选择题1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C)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B少数民族地

9、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2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议是在(C)A抗日战争时期 B制定宪法时C解放战争时期 D中共八大上31979年元旦,为了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党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对台方针调整的背景是(C)A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4如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B)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C国防建设 D文化繁荣5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的日子

10、,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广大民众已经准备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对香港平稳过渡、顺利回归起着关键作用的是(C)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国两制”,高度自治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岩贵和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这首诗主要表明(C)A海峡两岸长期对峙状态结束B“一国两制”构想已得到台湾各界的广泛赞同C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D实现祖国统一不能采取武力方式解决7如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A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

11、国领土的占领8回归15年来,澳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GDP从60亿美元增长为500多亿美元,失业率从6.3%降至1.8%。这主要是因为(A)A实施“一国两制”国策B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制度C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后来,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由此可见,邓小平的贡献是(C)A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推进祖国统一大业D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1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

12、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B)A实现直接“三通”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A BC D二、非选择题12(2016沧州八中模拟28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6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踏出了自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政治

13、互动往来的历史性一步,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写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页。两岸交往大事记时间重大活动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87年11月台湾当局有限度开放台湾民众到大陆探亲,打破两岸长达30多年的隔绝状态1992年经两岸双方分别授权,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由此奠定了两岸协商的政治基础续表 时间重大活动1993年4月1949年以来两岸民间团体最高负责人之间举行首次会谈“汪辜会议”1995的6月李登辉访美进行分裂活动,1999年抛出“两国论”主张。商谈进程中断2000年5月奉

14、行“”党纲的民进党上台,陈水扁不久抛出“一边一国”论,将两岸关系一步步推向险境,两岸同胞福祉受到严重威胁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并与胡锦涛在北京举行会谈2008年3月认同“九二共识”、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2008年12月两岸“三通”(海峡两岸间通邮、通航、通商)基本实现2010年9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即ECFA)生效2013年2月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2015年9月连战应邀参加“九三”阅兵(1)大事记表明1979年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答:和平发展。(2)据大事记和所学知识,归纳导致两岸关系上述发展趋势的因素。答:高层的努力(两岸高层之间的共识);民众的需求。(3)综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两岸关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答: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或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13(2016石家庄四十一中模拟29题)探究问题。材料一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2年2月,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就两岸关系提出“四个决不”,又在2008年12月31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