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修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621596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修改)(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大纲要求第一节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概念与分类 1.税收的概念 2.税收的作用 (二)税收的特征 (三)税收的分类 二、税法及构成要素 (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二)税法的分类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主要税种 一、增值税 (一)增值税的概念与分类 (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三)增值税税率 (四)增值税应纳税额 (五)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六)增值税征收管理 二、消费税 (一)消费税的概念与计税方法 (二)消费税纳税人 (三)消费税税目与税率 (四)消费税应纳税额 (五)消费税征收管理 三、营业税 (一)营业税的概念 (二)营业税纳税人 (三)营业税的

2、税目、税率 (四)营业税应纳税额 (五)营业税征收管理 四、企业所得税 (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二)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 (三)企业所得税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五)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五、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所得税概念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 (三)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和税率 (四)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五)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 第三节税收征管 一、税务登记 (一)开业登记 (二)变更登记 (三)停业、复业登记 (四)注销登记 (五)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六)纳税人税种登记 (七)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登记 二、发票开具与管理 (一)发票的种类 (二)发票的开具要求 三、纳税

3、申报 (一)直接申报 (二)邮寄申报 (三)数据电文申报 (四)简易申报 (五)其他方式 四、税款征收 (一)查账征收 (二)查定征收 (三)查验征收 (四)定期定额征收 (五)代扣代缴 (六)代收代缴 (七)委托征收 (八)其他方式 五、税务代理 (一)税务代理的概念 (二)税务代理的特点 (三)税务代理的法定业务范围 六、税收检查及法律责任 (一)税收检查 (二)法律责任 第一节 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一)税收概念与分类1.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它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

4、一种特殊关系,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税收是政府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它的定义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理解:(1)税收与国家存在直接联系,两者密不可分,是政府机器赖以生存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2)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3)税收是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而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2.税收的作用税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现阶段税收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5、4)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二)税收的特征税收三性: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偿还,也不需对纳税人付出任何对价。【提示】税收的无偿性是税收“三性”的核心。3.固定性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征收比例的固定性。(三)税收的分类我国的税种分类方式主要有:1.按征税对象分类,可将全部税收划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五种类型。(1)流转税类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2)所得税类(收益税)以各种所得额为课税对象(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财产税类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财

6、产数量或者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房产税、车船税、船舶吨税等)。(4)资源税类以自然资源和某些社会资源为征税对象(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5)行为税类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契税、车辆购置税等)。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可分为工商税类、关税类。(1)工商税类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绝大部分)。工商税收是指以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的各种税的总称,是我国现行税制的主体部分。具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工商税收的征收范围较广,既涉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也涉

7、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是筹集国家财政收入,调节宏观经济最主要的税收工具。占税收总额超过 90%以上。(2)关税类由海关负责征收管理。关税是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税收总称,主要是指进出口关税以及对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的进口税。包括由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和船舶吨税。关税是中央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手段。3.按照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1)中央税。属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关税和消费税。(2)地方税。属于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

8、房产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3)中央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的共同收入,由中央、地方政府按一定的比例分享税收收入,目前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增值税、印花税、资源税等。补充: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4.按照计税标准不同进行的分类,可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1)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价格为计税依据,其应纳税额随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能充分体现合理负担的税收政策,因而大部分税种均采用这一计税方法,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等税种。计算方法:应纳税额=课税对象的价格比例税率(2)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体积等作为计税依据,其课税数额与征税对象数

9、量相关而与价格无关。从量税实行定额税率,不受征税对象价格变动的影响,税负水平较为固定,计算简便如资源税、车船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消费税中的啤酒、黄酒等。计算方法:应纳税额=课税对象的重量、件数、容积、面积单位税额(3)复合税是对某一进出口货物或物品既征收从价税,又征收从量税。即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同时征收的一种方法。如消费税中的卷烟和白酒。计算方法:应纳税额=从量税额+从价税额总结:税收的分类分类标准 类型 代表税种流转税类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所得税类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类 房产税、契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资源税类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税对象行为税类 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

10、税工商税类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关税类 进出口关税、对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的进口税中央税 关税、消费税地方税 房产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印花税、资源税从价税 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从量税 资源税、车船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消费税中的啤酒、黄酒计税标准复合税 消费税中的卷烟、白酒(不用区分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二、税法及构成要素(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1.税法的概念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

11、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1)税法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授权机构(2)税法的调整对象:税收分配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不直接调整税收分配关系。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依据税法的规定进行,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保障。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属于经济基础范畴;税法是一种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二)税法的分类1.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将税法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1)税收实体法针对某一具体税种税收实体法主要是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各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税地点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

12、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都属于税收实体法。(2)税收程序法不针对某一具体税种,而针对税务管理程序。税收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税收管理法、发票管理法、税务机关法、税务机关组织法、税务争议处理法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和外国税法。(1)国内税法一般是按照属人或属地原则,规定一个国家的内部税收制度。(2)国际税法是指国家间形成的税收制度,主要包括双边或多边国家间的税收协定、条约和国际惯例等。(3)外国税法是指外国各个国家制定的税收制度。3.按照税法

13、法律级次划分,分为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1)税收法律(狭义的税法)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如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等。(2)税收行政法规条例,暂行条例由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法律规范的总称。如营业税暂行条例、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3)税收规章办法由国务院税收主管部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规程等。包括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如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税务代理试行办法等。(4)税收规范性文件县以上(含本级)税务机关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的,是对税收法律、行政

14、法规、规章的具体化和必要补充。它在税收工作领域中数量最多、法律效力最低。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税务部门规章,不属于本办法所称的税收规范性文件。效力排序: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三)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法的构成要素(11 项)不同的书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和法律责任。1.征税人“征税”主体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权的各级税务机关和其他征收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和海关。2.纳税义务人“纳税”主体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包括个体经营者)、法人和其他组织。3.征税对象纳税对象,征税客体,课税对象纳税的客体,也就是对什么征税。征

15、税对象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4.税目纳税对象的具体化,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税目体现的征税的广度,不同税目的税率及征免规定也不尽相同。制定税目的目的有两个:(1)明确征税的具体范围;(2)制定不同的税率。税目制定方法:(1)列举法;(2)概括法。5.税率指应纳税额与计税金额(或数量单位)之间的比例,它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反映了征税的深度。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1)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金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如增值税基本税率 17%等;营业税基本税率 3%、5%等;企业所得

16、税 25%等。比例税率包括三种: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2)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是按纳税对象的一 第二节 主要税种一、增值税(一)概念与分类1.概念增值税,是对从事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征收范围: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征税对象:增值额2.分类外购固定资产处理方式不同,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1)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的固定资产价款。(2)收入型增值税只允许扣除纳税期内应计入产品价值的固定资产折旧部分。(3)消费型增值税纳税期内购置的用于生产产品的全部固定资产的价款在纳税期内一次全部扣除。(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增值税类型)【提示】我国从 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