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型:重构高教核心价值 ——访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620690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转型:重构高教核心价值 ——访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校转型:重构高教核心价值 ——访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校转型:重构高教核心价值 ——访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校转型:重构高教核心价值 ——访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校转型:重构高教核心价值 ——访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转型:重构高教核心价值 ——访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转型:重构高教核心价值 ——访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转型:重构高教核心价值访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自 2010 年底卸任校长职务以来,陆续访问了国内“985”大学、高职院校以及海外高校的大学管理者,出版了大学的声音、 高职的前程和大学的治理这三本访谈录。最近,黄校长又调研了六、七十所地方高校,整理出大学的转型。就此,本刊记者 3 月 9 日专访了黄达人校长。转型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对未来的追求问:请问黄校长,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改革做出了明确的部署,明确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的转变。据我所知,您在此之前调研了几十所的地方本科高校,您为什么做这一调研?调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答:调研其实蛮偶然的。虽

2、然 2010 年 12 月我从校长的职位上退下来,但是我对高等教育的关注、热情始终没有减。当时社会上对大学有很多说法,我想应该让办学者来说他们是怎么想,怎么看待那些问题的,所以我去访问了一批老朋友,他们当时都是 985 大学的校长或者书记。然后出了本访谈录,叫大学的声音。 另外,在我当人大代表,做中大校长的时候就有一种想法我们的高等教育不应该只是一种模式。不能够只有一个类型的清华北大,地方院校都应该有自己的清华北大,每一种类型都应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如何让高职更好的发展?大学制度应该怎么建立?面对这些问题,我做了大量的访谈。曾走访了国内五、六十所高职院校,走访了境外一些大学,包括美国、日本、

3、新加坡、港澳台在内的二十多所学校,聆听内行人的声音,将他们的智慧编辑成册,名字叫高职的前程和大学的治理。 我始终认为大学的根本就是要把学生培养好,所以我一直在关注我们大学的本科教学应该怎么加强,是关注这个问题。 记得有一次,我跑到厦门大学潘懋元老先生那里请教,想听听他对于本科教学有什么想法,在他那里我看到一本书叫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他的研究我觉得很有意思。然后我一边进行大学本科教学的访谈,一边关注应用型本科问题。另外,一次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天津开了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成立大会,他们邀请我去了。会上,教育部领导把我作为顾问介绍给了与会人员,这个群里面我认识了一大批学校,一批校长

4、、书记,有联盟学校,非联盟学校,有公办学校,有民办学校。 在我心中,我 觉得推动大学的转型,尤其推动地方高校的转型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我认为“ 转型”这个事情涉及到整个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转型问题是社会、国家对大学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需要把大学发展放在社会环境下,区域环境下看。尤其地方院校更应如此。于是,我有意识的访问了一批地方院校,在访问过程中我看到,转型这件事情或者说走应用型道路这件事情很早就被很多学校,以及教育部的很多部门所关注。比如高等教育司和评估中心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评估标准上,就已经明确提出地方型、应用型这个问题了。社会在讲转型,产业在讲转型,作为高等教育的转型实际上是社会发

5、展的一部分。讲转型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对未来的追求,从这种角度去看“ 转型”就很自然。就我所见到的学校的领导们,对走“应用型道路” 是普遍认同的。 此外, 产业转 型对大学提出新的要求,很多人把转型跟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例子,地方院校的校长书记们,可能面对的是更少的教育资源、更偏僻的地理区位、更复杂的地方关系,却也是更多的社会期待,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实现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服务能力的增强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样值得我们钦佩和尊重。 目前, 大学的 转型访谈录已经付梓商务印书馆,近日可以正式出版,我希望能够为转型摇旗呐喊。地方本科高校为什么要“转型

6、” 问:据了解,一开始,您是不太能接受高校“ 转型”这个提法的。因为“转型”某种意义上代表着 对于过去的否定。如今,您怎 样看待“转型”? 答:我一直认为,当今时代,特别是近二十几年,是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时期,我们正经历着一个伟大的时代。事实上, “应用型”这个概念也不是最近才提出的。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也看到,在教育部 2013 年提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之前,很多学校已经明确提出走应用型道路并付诸行动。例如,南京工程学院一直坚持走应用型道路,早在 2002 年,就是当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协作组组长单位,现在还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孙玉坤院长告诉我,以服务地方(或行业)经济

7、发展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以教学为主,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等“四个 为主” 当时就是新建本科高校的基本定位。又如,浙江科技学院叶高翔院长认为,浙江科技学院从建校之初就着力于打造应用型大学,30 多年来,与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开展密切交流,本身就是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再如,安康学院地处国家连片扶贫地区,但时任院党委书记杨涛认为,远离中心城市对人才的引进、招生、就业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这是劣势。但作为 300 万人口的安康市拥有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在升本之初,学校就确定了“ 立足秦巴,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以解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研究和技术

8、推广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功能的形式开展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在服务中践行大学职能,变劣势为优势。因此,走 应用型道路这件事的意义不在于响应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号召,重要的是大学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主动探索大学为经济社会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就看到不同高校的情况,我将应用型转型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原来是行业学校,一直坚持应用型道路的,如重庆科技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等;二是原来没有行业背景,主动探索应用型道路的,如黄淮学院、常熟理工学院等;对于这两类学校而言,讲转型,可能更多地是强调定型,强调坚持走应用型道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给这些学校以信心。三

9、是 2013 年以后,积极响应号召,进行应用型转型的。例如,武汉东湖学院的投资方计划三年投入一个亿进行应用型转型,我在 2014 年 9 月参观学校校园时,看到他们用一个暑假时间建设起来的实习实训中心,决心之大、行动之快,令我感到震撼,也让我很受鼓舞。又如,到重 庆第二师范学院评估专业集群建设,他们计划首先考虑围绕 0-12 岁年龄 段的儿童成长展开专业集群建设。这种响应号召,明确学校定位,志在做出特色的学校也让我钦佩! 与此同时,各个省也在积极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工作。据我了解,全国已有 22 省市启动了改革试点,确定 100 多所高校作为试点学校。 随着调研工作的推进,对于“转型”有了新的

10、理解。我认为,现在提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有着特定的背景和期待。 第一,从背景上来讲,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社会都在讲转型,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包括地方本科高校在内的所有大学不可能忽略这样的背景,都要考虑“转型”的问题,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从整个国家的需求来说,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重振工业和万众创新。 “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 实施中国制造 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 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虽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工业化基础依然薄弱。集中体现在我国的技术教育还比较薄弱

11、,培养不出大批既能动手又擅长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的技术人才。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校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科技创新的使命,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中去。我认为,所有高校都应该为满足国家需求而努力,而满足国家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应用。只不过,不同的高校满足国家需求的切入点不同。因此,所有高校都在关注应用的道路,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技 术革新等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在此基础上,西安欧亚学院胡建波院长认为,目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工科的比重偏高。由于中国现在处于一个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时期,工科的比重比较高也算正常。国家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未来对于人才需求的趋势是

12、服务类和社会科学的比重会加大。因此,他建议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的过程中,关注文科及社会科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 第二,从现实情况来看,现在提出“转型”,实际上是针对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存在的问题提出的。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停留在口号上。名义上是走应用型道路,但在实际上与传统的综合性大学的做法没有太大差异。前段时间,因为参加教育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缘故,阅读了 2009 年以来进行合格评估的 100 多所地方本科高校的专家评估报告,在学校定位的问题上, “地方性 ”、“应用型” 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但在行动上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二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把培养应用型人才简单

13、地理解为培养一线的操作工人,对于人才培养的规格、学科和科研的作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考虑不够,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待提高。我认为,现阶段提出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要转以及怎么转的问题,当然,对于政府而言,还存在着怎么支持转型的问题。 2014 年 2 月 26 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提到“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我认为,这是中国进行高等教育结构调 整非常重要的战略步骤,把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工作上升到了国家意志。在教育部 2015年的工作计划中,也将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第三

14、, 现 在提转型还有着特别的期待,这种期待就是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的。一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一直把“应用型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合格 评估、对学校办学定位的基本要求,在引导地方高校走应用型道路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明显成效。二是与老的本科院校相比,明确办学定位问题对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更为迫切的现实任务,这直接影响新专业的开设和布局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办学的重大问题。三是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就是从高职、高专升格而来,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比较熟悉。因此,在应用型转型或者坚持走应用型道路上比较有利。所以,我认为,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是完全正确的,新建本科院校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

15、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受访者在交流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两次“转型” 的问题。第一次“转型”是按照高等教育 规律,比如 说,从专科到本科的学校办学能力的提升;第二次“转型”是把学校以开放的姿 态融入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去。我认为,未来可能还要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就是随着整个国家的转型发展,高校要考虑如何融入到国家创新体系,进一步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我们的学生不仅适应岗位,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所谓“ 转型”,不是否定一直以来的做法,而是强调面对未来,如何让高校发展得更好。 加深对于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认识 问:我们也看到,您在很多场合

16、下提到一个观点,就是不宜把职业教育体系独立于整个教育体系,尤其是把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于普通高等教育。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第一,在国家 层面,把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放在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的背景下提出。我觉得没有必要非得把应用技术型高校贴上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标签。应用技术型高校重点进行职业教育,但并不仅限于职业教育。走应用型道路的形式可以多样,各个学校探索应用型转型的规模和范围也各不相同。有的学校整体转型,也有的学校在几个学院甚至在几个专业先探索应用型转型之路。同样,传统综合性大学也在进行职业教育,比如说,临床医学、法学,就是职业教育特征非常鲜明的专业。我赞成国家通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衔接中高职,打通职业教育断头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做法。说明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专科层次的,也不是只有命名为职业教育的学校才来关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现代职教体系很重要。打破了把高等职业教育看作专科层次的观念,回归了职业教育的本来面目,说明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