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620365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呢? 一、创设有效情境,体验数学“生活”之味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而应更多的利用新教材本身,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

2、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如:教学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我们赢了 。铃声过后,教室里还是热闹非凡,我也不作声,悄悄的走近电脑,当“中国申奥成功”的录象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教室里“刷”的安静下来,孩子们个个摒着呼吸,认真观看。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 年申办奥运会的国家是“中国” ,这一声音在班级里传开时,全班的孩子都沸腾了。这时,我趁势抛出一个问题:北京申奥成功的具体时间是几时几分?(2001 年 7 月 13 日晚上 10 时 08分)将这个令千百万人民永生难忘的时刻与时、分的认识紧密的联

3、系在一起。接着,我又播放了许多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明星夺冠的精彩画面,每出现一个画面,孩子们都非常兴奋的直呼明星的名字,随着孩子们的惊呼,教师适时出示“中国选手刘翔于希腊时间8 月 27 日几时几分夺得金牌?”这类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初步接触几时几分。把本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切身体验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爱国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二)把生活情境贯穿全课如:在教学北师大一年级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同学们带来了布娃娃、机器人、苹果、小汽车、奥特曼、梨子等许多自己喜

4、欢的物体。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 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 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 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 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 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5、,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内容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二、运用有效教法,感受数学“抽象”之趣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师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参加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

6、合素质。教学时,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一)拨一拨,为学生释疑解惑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一定都是“一帆风顺”的,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有时候就像是及时雨,能令孩子茅塞顿开。如:教学北师大二年级上册东南西北 。孩子们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的知识不难理解,可是当出现:面向西时,后面是( ) 、左面是( ) 、右面是( ) ;面向北时,后面是( ) 、左面是( ) 、右面是( )这类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陷入了困境,几乎没有孩子能很迅速的回答出

7、正确答案。教学时,我通过美术课,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方向盘,并在数学课上教学生如何使用方向盘:当面向西时,把脸面对方向盘,并把西朝上,就能很容易判断出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学会了这个方法,只要方向盘在手,孩子们就能很快的判断出各个方向。这样经过反复的练习,熟练以后就能不用方向盘了。再如:教学我们赢了 。对于一些特殊的时刻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准确的读出,如:9时 50 分、10 时 55 分。教学时,我提醒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来解决这个难点:把直尺对准时针,如果没有超过 10,就是 9 时,如果超过 10 却又没有到 11,就是 10 时。这样就很少读错了。教学作息时间表时,孩子们对“经过时间”

8、的计算也产生了极大的困惑,尤其是一些需要退位思考的计算,如:课间操 8:459:05,用了( )分。像这样的计算如果有钟面还好,大部分孩子都能用“数钟面上大格”的方法来计算出经过的时间,可是如果没有钟面,怎么办呢?教学时,我提示学生可以采用排竖式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同时强调进率是 60,而不是 10。另外,还可以用数“手指”的方法来解决,可以5 分 5 分的数,也可以 10 分 10 分的数。学会这些方法,孩子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来计算,错误率也降低了很多。实践证明,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学习。(二)做一做,抽象知识具体化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

9、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变抽象为具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如:教学线的问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面对如此抽象的教学内容,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去记忆它们的定义及特征,而是引导学生去操作,去想象,去感受,去经历思维的过程:师:“刚才我们画了一条 3 厘米的线段,如果我把这条线段一端固定,延长它的另一端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在本子上画画看。只要老师不说停就请同学们一直画下去。 ”一段时间后学生议论纷纷:生 1:“老师我的本子不够长了。 ”生 2“如果这

10、样延长下去,再大的纸也画不开。 ”师:“在纸上不能画了,我们可以在大脑中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一直画下去,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此时孩子们进入了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也在和学生一起想象,没人发出一丝声响,生怕打断了自己的思维。一段时间的安静之后,有的孩子悄悄地睁开眼,有的同桌二人在小声议论,有的慢慢地举起了手:生 1:老师它是一条很长很长的线,画不完的。生 2:它无边无际。生 3:不,它有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找不到。师:你能确定这条有多长吗?生 4:它画不完就没有长短。师小结:像这样的一条只有一个端点,而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的线就是射线。我想此时孩子们已牢牢地记住了什么样的线是射线。更重要

11、的是他们得到了成功的体验。我想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和自豪。(三)玩一玩,在玩中获取知识“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在“玩”中也学到数学知识。 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 。我先让学生模拟乌鸦喝水的实验,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把石子放入水中又拿出,拿出之后又放入,在意犹未尽的玩兴中,学生们说“石子占据水的空间,大的石子占据的空间大,小的石子占据的空间小” 。紧接着我又问到:“只有石子占据空间吗?你能不能举出一些其它例子?”学生马上联系到生活中,说:电视机占有一定的空间,水占有一定的空间,书占有一定的空间,在学生

12、意识到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后,我马上指出,这就是它们的体积,你能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吗?体积的概念就这样从学生的口中说了出来。这一模拟乌鸦喝水实验的过程看似没有什么意义,但学生正是在这“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叫做体积。三、引导有效探索,享受数学“成功”之乐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 自主探索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感受与理解来获取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都愿探索、能探索、会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让学生对近十二年

13、的年历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索,并将自己的发现写在黑板上。当第一位小朋友写上“我发现一年有 12 个月”后,其他小朋友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走上讲台写出自己的发现。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黑板上出现了“我发现每年的1、3、5、7、8、10、12 月都是 31 天” “我发现每年的 4、6、9、11 月都是 30 天” “我发现二月有的是 28 天,有的是 29 天”课堂顿时沸腾起来,进而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书本上的知识后,再共同归纳出年、月、日的其他知识,然后教师只是在学生写出的各种发现中用红色粉笔圈出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就完成了本课的板书。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在学生心中自己发现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什么样的板书是最好的板书?在学生心目中自己完成的板书是最好的板书。当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了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这对学生以后再进行自主探索是十分有利的。总之,数学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之味;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感受数学“抽象”之趣;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索,享受数学“成功”之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