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简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613863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简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简介王敬庚在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里,我们直接依据几何图形中点、直线、平面的关系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现在采用另外一种研究方法:坐标法。坐标法是在坐标系的基础上,把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方法。它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解析几何是 17 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和费马创立的。解析几何的创立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数学从此由常量数学进入变量数学时期。解析几何由此成为近代数学的基础之一。一、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本章我们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的方程,并通过方程研究直线的有关性质,如平行、垂直、两条直线的交点、点到直线

2、的距离等。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当达到的学习目标是: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4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6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二、内容安排本章共分三节,大约需要 9 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如下(仅供参考):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约 2 课时32 直

3、线的方程 约 3 课时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约 3 课时小 结 约 1 课时本章知识结构如下:从几何直观到代数表示(建立直线的方程)从代数表示到几何直观(通过方程研究几何性质和度量)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首先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点和倾斜角。给出斜率的概念,并用代数方法表示它,导出用两点坐标表示斜率的公式,并根据直线的斜率判断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2“直线的方程” 首先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的方程,然后介绍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最后得出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切直线的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直线。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通过直

4、线的方程研究两条直线的交点,并由此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及重合。通过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导出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两平行线间的距离。4“探究与发现 魔术师的地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素材,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直线斜率的知识,看两条直线是否共线,进而探究 001m 2的地毯到什么地方去了?三、编写中考虑的几个问题1贯穿“坐标法”的思想,突出解析几何解决问题的“三部曲”本章注意突出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坐标法”:用方程表示直线,运用方程研究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以及两条直线的交点、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几何问题代数化,用数量关系表示空间形式、位置关系等等。结合

5、大量的例题,突出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部曲”: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2从一个或几个数学问题展开知识内容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引入知识内容时,常设置一个或几个问题,创设一种情境,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比如“3. 1.1 倾斜角与斜率”,提出了几个思考题:思考: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条直线 l,它的位置关系由那些条件确定呢?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表示倾斜程度的量?3关注结论形成的过程,通过思考、探究

6、,得出结论本章在编写时注意呈现方式,不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证明。而是把结论放在学生经过一系列数学活动之后,通过思考、探究,得出结论。比如,用“坐标法”解决问题的“三部曲”就是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后得出。在例题的呈现时,增加了分析的过程,重点分析解题的思路。4充分利用教科书边空,提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强调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教科书边空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例如,“3. 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中的边空“截距是距离吗?” “3. 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中边空“分类讨论时,常按 和 分类,这样可以做到不重不漏。”等等。四、对教学的几个建议1注意把握教学要求教学中,注

7、意控制教学的难度,避免进行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的训练,避免在解题技巧上做文章。比如,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部分涉及的许多结论都可以用坐标法来加以证明,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求已经有所改变。因此,用坐标法证明平面几何题要求不宜过高,适可而止。传统的解析几何内容安排在三角函数后面,而现在安排在三角函数之前。当用到相关三角函数时,只在边空给出提示,让学生作为结论直接使用,不给出证明。例如, 。这些结论放在数学 4 时补证。2关注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不怕重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坐标法”应贯穿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8、在教学中应自始至终强化这一思想方法,这是解析几何的特点。教学中注意“数”与“形”的结合,在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以后,还可以画出其图形,验证代数结果;同时,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得到的数学结论,对结论进行代数证明,即用解析方法解决某些代数问题,不应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只强调“形”到“数”的方面。而忽视“数”到“形”的方面。3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中,注意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设置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4关注信息

9、技术的应用平面解析几何是一门典型的数与形结合的学科,信息技术在加强几何直观,促使数与形结合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认识所研究的直线。在动态演示中,观察直线的性质,在直观了解的基础上,寻求形成这些性质的原因以及代数表示。通过对方程的研究,了解直线与直线的关系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验证得到的结果,为抽象的认识增添形象的支持。2004-09-10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 ,都是关 于 、 的二xy元一次方那么,直线的方程是否都是二元一次方程?反之,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形是否都是直线?(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时, :y=kx+b 即 kx-y+b=090l时, :x= 即 x+0y- =00x0即它们都可变形为 的形式,且 不同时为CByA,AB0直线的方程都是关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xy(2)关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 ( 不同时为 ),xy 0CByAx,AB0时 即表示一直线, 0By时 即表示与 x 轴垂直的直线,Cx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 于是一 直线方程: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直线与关于 二元一次方程是一一对应的,y即直线 二元一次方程2 一般式: (其中 不同时为 ) 0CByAx,AB0一般地,需将所求的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