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608382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年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年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年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年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农夫耕田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迭也。 ”行者服而退。注 息:呼吸。行者:过路人。 哂(sh n):讥笑。 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所以:用什么方法。术:方法。未及移时:还没过多少时间。译文:道路旁有一大块田,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见到农民就说:“你这个农

2、民啊太懒了!田地这么大,你喘几口气才刨一下,就是到了年终也干不完呀!”农民听了,扬手招呼过路的人说: “我一辈子种地,快要老死在这上面了,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样种地,你何不给我做个样子教我耕种的方法呢?”过路人于是脱下外衣走到田里,急急忙忙地,喘一口气连刨几下,每锄一下都使出全身力气。干不到一个时辰,他的力气用尽,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下淌,一口接一口喘粗气,连话也说不出来,并且倒在田里。他慢慢地对农民说:“从今往后,我算知道种田的难处了!” 农夫说:“种田有什么难的呢?不过对于你这样快速耕种的人来说,恐怕就显得难些吧。你喘一口气连刨几锄头,这样干下去,干活时间常常是很少的,而停下来休息的时间

3、却常常是很多的;我喘几口气刨一锄头,干活时间常常是很多的,而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常常是很少的。用你所常常多的来比我常常少的,再用你所常常少的来比我常常多的,哪一个快哪一个慢呢?哪一个轻松哪一个疲劳呢?” 过路人心悦诚服地离开了这地方。1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3 分)(1)农夫耕于田于:(2)欲速则不达速:(3)行者服而退服:14、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3 分)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15、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甚矣,农之惰也!译文:(2)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译文:16、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 分)(二)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

4、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远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日:“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上,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 得腐鼠, 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翻译: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5、。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于是惠子恐 发于南海 惠子相梁, 子知之乎于是 得腐鼠 止于北海 欲代子相 仰而视之2与“或谓惠子曰”中的“或”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莫如以吾之所长攻其所短,或能负乎? B或坐或卧,或仰或俯C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D残贼公行,莫之或止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惠子相梁 担任相国 B或谓惠子日 有人C非梧桐不止 停止 D非练实不食 精熟、精美4对本文中庄子的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井蛙不可与之语海 C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6、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逮:达到。大学:大学者。翻译: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姓文名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 ,匡衡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学有所成。19、下列四个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7、(2 分)、邑人(城里人)大姓文不识、勤学(勤奋读书)而无烛、邻舍(邻居家)有烛而不逮、主人怪问(奇怪地问)衡20、本文重点写了匡衡的 精神,文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两个句子是 。 (3 分)21、翻译下列句子:(4 分)衡乃穿壁引其光。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2、匡衡的这种精神后人用一四字词语概括,即 。 (2 分)(四)鹦鹉救火 有鹦鹉飞集 他山,山中禽兽辄相贵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选自刘义庆宣验记 ) 注释

8、:集:栖息。辄:总是。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濡羽:沾湿羽毛。侨居:寄居,寄住。善行:行为善良。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译文:一只鹦鹉从别处来到这座山,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对它很友善,鹦鹉自己想:此处虽好,却不是自己久留之地。鹦鹉便离开了。 不久,这座山发生火灾。在远处的鹦鹉看见后,将身子钻进水里,要用羽毛上的水珠浇灭火山。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是力量微不足道。 ”鹦鹉回答说:“我也知道我这点力量救不了火,但我曾经在这山上居住过,山里的动物们曾待我如兄弟,我实在不忍心见它们遭遇火灾,只好尽我所能来帮助它们!”天神对鹦鹉的话很感动,就把大火灭掉了。1、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粗的字。鹦鹉自念( )

9、 然尝侨居是山( ) 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译:天神嘉感,即为雨灭火。译:3、你认为天神被鹦鹉的什么所感动?4、读后此文你有何感想?请要说说。 (五)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 ,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节选自苻子 ) 【注释】逃暑:避暑,乘凉。孤林:孤树。独立的一棵树。徙衽(xrn):移动席子。徙,迁移。衽,席子。反:同“返” 。濡(r):沾湿。逾:“愈” ,更加。译文: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

10、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 ) (3)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 ) (4)而其身逾湿( ) 2、解释下面的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六)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

11、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炫卖 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注释:(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译文: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一片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领着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了一处集市的近旁。孟子

12、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就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公学学校的旁边。这时小孟子所学玩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到:“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长久把家安在了这里。 等孟子长大成人,便很顺利地学精了易 、书 、 诗 、 礼 、 乐 、 春秋等六艺的学问,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 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乃去舍市傍( ) (2)及孟子长(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 分)复徙舍学宫之旁。译:3、 请你用简洁

13、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内容: 启示: 五、 楚人隐形解读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选自汉刘安淮南子 )【注释】 淮南子:又名“鸿烈” 、 “淮南鸿烈” ,是一本寓言故事书。不:同“否”。绐:di哄骗。嘿:同 “默” 。赍:(j )携带。 【译文】楚地有一人很贫穷,一天他读淮南子一书,看到“螳螂伺机捕蝉时找一片

14、树叶遮挡住,能隐藏身形”的话,他就到树下仰起脸寻找螳螂捕蝉时能遮住身形的那片叶子,便采摘那片树叶。那片树叶落下来,与树下早已落下的树叶混在一起,就不能分辨出那一片了。于是他扫回好几斗树叶,拿着树叶遮住自己,一一问他的妻子:“你能看见我吗?”妻子开始时回答:“能看见” 。时间长了,他的妻子便厌烦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 。他很高兴,便带着树叶到集市上去了,当面就拿人家的东西,官吏便捆绑起他去见官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就是说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致富。若要抱着不劳而获的心理,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虽然一时得逞,但终究会“隐形”不住的。1、 写出下列各句子中“以”字含义。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2、翻译语句。 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对面取人物 3、 “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4、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5、 “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