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601028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是未来的粮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 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 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 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 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 过 100 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 对这种危言耸听的 说法。他 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 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 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

2、: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 15 倍。如果把 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 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 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 、浒 苔等。它 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 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 2000 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 1 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 获得 20 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

3、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 40 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 满足 300 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 ,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 远洋渔场, 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 50 亿吨,我们只要捕 获其中的 1 亿1.5 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 1 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 远洋中还有许许 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

4、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1、第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第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 实,“资源短缺”的表 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 说明?- 2 -3、第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 、_ 、_ 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4、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 人类未来的粮仓”的?5、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2 分)揭秘雪崩1999 年 2 月的一天,几个滑雪者动作娴熟地沿着山坡向下滑着,大雪映衬着他们潇洒的身影,就像在雪上 纷飞的燕子。突然,“咔嚓”一声

5、异响, 紧接着一团雪雾从身后冲了下来,很快埋没了他们的身影。他 们从自我陶醉中惊醒过来:雪崩!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雪雾卷起他们向前狂奔,冲起沿途的雪一起加速向山下奔去,奔流的雪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途中的森林带试图阻挡这狂奔的雪 龙,但几乎所有与雪流交 锋的树木都凄惨地断裂了。森林 带之后是一些居民房,居民们没有来得及离开房子,就连同房子一起被奔流的雪卷走。沿途 4 千米的狭长地带一片狼藉,树木、村落、农田、电线 无一幸免。这次雪崩的时速达到了 250 千米,所具有的能量可以达到 l04 一 l05 兆焦耳。如果人不幸被它碰上,仅胸部受到的冲击力就可以相当于 15 吨的卡车在身体上碾过一样。-

6、 3 -雪崩的发生好像很偶然,它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很 难捉摸。好像一片雪花的落地,或者在山上说话声音大点都会引发雪崩,上述阿尔卑斯山的雪崩很可能就是滑雪者打扰了大雪的宁静,因而引发了那突如其来的灾难。雪崩真的是那么不可预料吗?其实雪崩也是有条件的,雪崩选择的山坡坡度一般在 2545 。若山坡 过陡,冰雪会因为重力作用而频繁下滑,不容易堆积在山坡上形成较厚的雪层,若山坡坡度过低,雪 层没有下滑的 动力,也无法形成雪崩。雪崩一般会选择沟槽坑洼地带作为经过的路线。根据这些山坡和路线分布的区域,人们可以划出山上相对危险的区域和相对安全的区域。雪崩的发生显然与冰雪能够承负的压力或重量有关。雪

7、和冰都是粘弹性的物质,就是 说,雪和冰都会随着它们所承负重量的增加而慢慢变形, 般情况下,冰雪是不容易发生断裂的。 由于雪崩难以预料,因此对它的预报就显得尤为重要。寻找雪层联系的薄弱环节是预报雪崩发生的关键。利用断层成像技术,人们可以确定冰雪变化的微结构,并且把这些微结构变化与冰雪的机械强度联系起来。这些信息可以确定某处是否会形成断层而引发雪崩。找到薄弱环节后,人们可以用炸药破坏这些薄弱环节,免得它以后酿成大患。如今,人们还利用统计学来预报某一天雪崩发生的概率,这种有效的方式叫做“最近的邻居 ”,它是建立在对过去统计数据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的。例如某一天,我们考察冰雪的某些主要性质以及有代表性的冰

8、雪场地上的天气条件,然后我们回过头来考察过去的最近几十天中,与今天的冰雪和天气状况最相似的某一天,看那天是否发生雪崩。若那天没有 发生雪崩,那么今天也不会发生雪崩;若那天确实发- 4 -生雪崩,我们就可以找到雪崩的类型和规模, 发生在哪一天,是什么因素引 发的,然后就可以决定是否要关闭滑雪场和公路。雪崩虽然可怕,但人们还是能找到对付它的方法。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而第一自然段 则运用了 和的表达方式,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第一自然段运用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是什么?3、从本文来看,发生雪崩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基本条件一:基本条件二:4、结

9、合文章内容,谈谈人们利用哪些方法来预报雪崩?5、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雪崩的特点。饮水与健康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 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 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 5 -不如水补”的 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须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 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 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

10、的健康必不可少。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 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 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喝足够的水有利于 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 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 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

11、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 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 90、初生 婴儿 80、少年 75、成年男子 70、老年男子小于 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 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 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 65 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 总量为 2569 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 2560 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 6 -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 约需

12、1200 毫升。常用 饮水杯容量为 200 毫升,即每天约需饮 68 杯,才能 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 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 还要 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 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 产生疲劳, 导致免疫功能降低。1、本文扣住饮水,着重说明了什么内容?2、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3、文章第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作用是什么?4、在我们周围,尤其是夏季,不少人 爱以喝饮料代替喝水。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给这 些人写几句建议 的话。时代召唤创新创业创优人才5

13、月 3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号召,努力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5 月 4 日,中央 领导同志在与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要牢记使命, 锐意进取,勇做创新先锋。最近一段时间,新闻媒体集中报到了“ 光伏 产业领军人” 施正荣、“工人教授 ”窦铁成、江苏无锡引进创业人才等一批先进典型。 这些都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息:在当代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创建小康社会,要更好实施- 7 -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千百万创新、 创业、创优人才。创新人才,就是像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袁隆平、吴文俊、王 选等那样,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攻坚克难,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掌握

14、核心技术,勇攀科技高峰。 创业人才,就是像创办高科技快速成长型企业的施正荣、邓中翰等那样,敏 锐把握市场需求,把科技成果迅速转 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 创 造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 创优人才,就是像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许振超、李斌、 窦铁成等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成绩。 创新、创业、创优“三创” 人才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以推 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刻苦钻研,埋头苦干,开拓 创新,无私奉献,在各自工作领域作出突出贡献,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可宝贵的资源。培养造就“三 创” 人才,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的理念,尊重劳

15、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倡导人人做贡献、人人都成才。要破除“三创” 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 他们搭建实践平台,就像窦铁成说的那样, 为他们“提供长本事的好机会” 。要保护“三创”人才的创新活力和 创造热情,像无锡市那样,引 进人才创办企业,“ 成立之初做保姆、发展之中做导师、成熟之后做保安”, 营造尊重创新、崇尚创业、支持创优的良好氛围。伟大事业号召“ 三创” 人才,“三创” 人才服务伟大事业。愿各行各业涌现出更多的“三创”人才,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愿广大“三创” 人才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勤于创优,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1、 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

16、、文章开头引用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有什么作用?- 8 -3、 在作者看来,“ 创新人才”“ 创业人才”“创优人才” 的共同之处是什么?4、文章主要运用 论证方法, 论证严密, 说理透彻。5、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造就“三创”人才?请从文中简要归纳。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美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 求异思维,体现创 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 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 硕大的“水蜘蛛 ”,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 爬行 ”。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