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时事热点专题复习 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862494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时事热点专题复习 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时事热点专题复习 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时事热点专题复习 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时事热点专题复习 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时事热点专题复习 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时事热点专题复习 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时事热点专题复习 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事热点专题复习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1、时政材料:1、习近平谈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坚定文化自信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

3、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

4、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2018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部署查处丑化恶搞英雄烈士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要求相关互联网文化单位开展全面排查清理工作,共下线涉嫌违规视频6万余条,清理有关信息1.7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8030个。3、10月8日“平语近人用典”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该节目以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

5、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生动阐释。节目一经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和热议,纷纷感叹最暖不过平“语”近人。平“语”近人,听得见的文化自信平语近人”里,是听得见的文化自信。重温历史经典、感受时代魅力,弘扬传统文化、躬身社会实践,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必会成为美好中国的壮阔画卷。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重要的一个源头活水即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国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也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正如所

6、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祈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先进文化民族文化的力量增强文化认同感二、知识链接1、一个姓氏根系千万个家庭,可以人中读出家族的文化信息;一份家训沉淀着几代人治家的智慧,传承着教育的力量;一种家风流淌着家族的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的文化的追求和生活品位。2、提高文化认同感,要热爱中华

7、民族的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实现创新性的发展;要尊重外来文化,正确学习和借鉴,去其糟粕,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3、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就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5、中华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三、精选习题(一)、选择题1、(2017年浙江杭州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天文知识

8、与人文生活合一的文化技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目前已被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印证了(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二十四节气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值得大力弘扬A.B.C.D.2、(2017年山东青岛卷)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妹。2017年初,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火爆全国,10期节目累计超过10亿人次观看。中国人的诗心被唤醒,重新领会了传统文化之美。这档节目的热播(B)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取代了世界其他民族文化提高了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A.B.C.D.3、(2017年山东烟台卷改编)20

9、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一修改(ABCD)A.有助于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B.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C.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D.有利于警醒我们牢记历史,珍惜和平4、浙江嘉兴南湖,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论述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

10、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说明(C)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与建设者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红船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整体风貌与精神追求“红船精神”始终是引领中国共产党前进的精神火炬ABCD5、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说明民族精神(C)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表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11、、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ABCD5、舞台上只有一桌一椅,却能够“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中国传统戏曲这种写意的美学品格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的。这:(B)A表明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B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C暗示我们要拒绝外来文化D表明要全盘吸收传统文化6、2017年12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因病逝世,先生虽逝,但他的诗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依然打动无数人的心。从余光中的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D)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中华文化独具魅力,丰富多彩C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精

12、神7、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D)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A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B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C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D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非选择题1、材料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意见,各地各校开展了系列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新编部版教材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进步加强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材料二: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出台,其中明确提道,2018年,戏曲进校园活

13、动蓬勃开展,戏曲教育丰富多样,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A、“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而言,有什么意义?答:1)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2)有利于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认同感3)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B、建设美好美好的家园,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谈谈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或问为什么)。答:1)文化是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2)文化建设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

14、动力和智力支持;C、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何重大的现实意义?答:1)有利于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发展文化产业3)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3)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2、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你会落实哪些行动?答:认真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关爱、服务社会,乐于奉献、热心公益;增强法治意识,明辨是非、依法律已;直面挫折、自立自强,意志坚强;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守信。3、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自信是

15、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材料二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自2018年2月播出后,赢得了不错的收视和口碑。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不仅有艺术名家,也有后起之秀,还有许多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他们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通过鉴赏团成员对传唱歌曲的专业点评,将经典和流行有机结合在一起,挖掘诗词背后的故事,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请结合材料谈谈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答:中华文化为推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