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鲁教版六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832553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汉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鲁教版六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两汉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鲁教版六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两汉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鲁教版六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两汉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鲁教版六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汉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鲁教版六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汉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鲁教版六年级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1对于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A汉高祖、光武帝B汉文帝、汉质帝C汉武帝、光武帝D汉武帝、汉明帝2我国发明的在耕犁上安装犁壁这一技术比欧洲早()A一千多年B二千多年C三千多年D四千多年3我国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始于()A商朝B西周C秦朝D两汉4下面是汉代牛耕图,图中所画的这种耕作方法始见于()A秦朝B东汉C西汉D唐朝5早在_时期,我国就已经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A商朝B西周C秦朝D两汉6东汉的水排是一种()A冶铁工具B农具C水利工具D灌溉工具7我国古代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A商朝B西周C秦朝

2、D两汉8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D集中财力治理黄河9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规模宏大,非常繁华,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其繁华的根本原因在于()A城市人口多,如长安人口有五十万左右,东汉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B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C其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还有较为完备的排水沟、下水道D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利的兴修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汉代的皇帝对水利的兴修都十分重视C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整修的黄河十分坚固D根据白公的建议开凿的白渠给百姓带来

3、了极大的好处11下列对两汉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A汉朝的时候,小麦在我国各地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B两汉之际,从官员到天子都经常乘牛车C大江南北,家家户户种植桑树,还出现了“千亩桑麻”的大规模经营D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能织出精美的花纹12小明同学的家中珍藏着一枚五铢钱,小明不明白它的历史。请你替小明判断一下它始铸于什么时期()A战国时期B西周时期C秦始皇时期D汉武帝时期二、材料解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夫农,天下之本也。”汉文帝材料2汉统治者禁止商人穿丝绸和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及其子孙当官,向他们加倍收税。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回答:(1)材料1说明了什么?简单

4、列举汉文帝为此而采取的措施。(2)材料2说明了什么?简单评述一下这种政策。三、问答题14概述西汉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附参考答案一、1D2A3D 4C5D 6A7D8C9D10B11D12D二、13(1)汉朝统治者重视农业;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2)汉统治者重农抑商;这种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封建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妨碍了商业的顺利发展。三、14农业发展的原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民不聊生,这种状况必须改变。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汉代重农抑商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的表现:兴修水利。白渠的开凿给关中地区带来了极大的益处,汉武帝和东汉明帝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避免了黄河水患,黄河下游被淹的土地变成了良田。改进农耕技术。一是农具的改进,发明了犁壁和耧车,提高了耕作效率;二是牛耕技术的改进,普遍使用了二牛抬杠法。粮食作物的种植。当时小麦在北方已普遍种植,南方种植水稻。桑麻的种植,已遍及于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农村。 学|优中:考:,网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