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同步练习1(华东师大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832551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鼎立》同步练习1(华东师大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国鼎立》同步练习1(华东师大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国鼎立》同步练习1(华东师大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国鼎立》同步练习1(华东师大七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国鼎立》同步练习1(华东师大七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国鼎立》同步练习1(华东师大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鼎立》同步练习1(华东师大七年级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鼎立 同步测试基础识记一选择题1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决定性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有: (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 以少胜多的战役 都是以曹操胜利而结束 A B C D3“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诗中所言之事与下列哪位人物直接相关: ( )A袁绍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4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所用的主要方法是: ( )A离间计 B火攻 C偷袭 D诈降5孙吴的都城建业,是今天的: ( )A扬州 B南京 C徐州 D苏州6到成都旅游,必看景点之一就有“武侯祠”,它是纪念: ( )A刘

2、备 B张飞 C关羽 D诸葛亮二填表题7填写下列表格:国 名建立者建立时间都 城曹魏刘备222年三材料解析8材料一:根据史书记载,周瑜生于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诸葛亮生于汉光和四年(公元181年)。材料二:京剧人物形象造型图回答问题:结合材料一,判断材料二中的京剧人物造型是否符合历史事实?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的这种现象?活动探究9有人评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你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物。开阔视野赤壁之战发生何地?是“以少胜多”?赤壁之战究竟发生在哪个地方?近年来主要形成三种说法:其一认为赤壁是今湖北武昌县西南的赤矶山;其二认为赤矶山远离江岸五六十里,不可能在此展开水战,赤壁应在今

3、湖北蒲圻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此处山石呈赭红色,故名赤壁。其对岸的乌林就是当年曹操兵败之处,今属湖北洪湖县。其三认为,综合一千多年来对赤壁具体地点的讨论,汉川、汉阳、黄冈、武昌等处都不是作为古战场的赤壁。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蒲圻西北、嘉鱼东北之说,认为以嘉鱼东北江滨的赤壁可能性较大。关于赤壁之战,史学界向来认为是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击破曹操号称八十万实际二十余万的大军。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有些学者陆续对此提出质疑,形成三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此战是曹军前锋5000人同孙刘联军五万人在赤壁发生的一场遭遇战。当时曹操后方的大军因运输困难,尚未完成集结。因此它是一场小战,不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战

4、。另一种意见认为,此战曹军众,孙刘联军寡是事实,但就训练有素的水军而言,则是孙刘联军多于曹军,不能笼统地说是以少胜多。但更多的学者认为,从曹操率军南征到赤壁之战爆发,前后长达五个月,时间不算紧迫,曹军中相当部分的水军原在荆州,加上长江水运便利,在赤壁集结二十余万军队完全是可能的。根据史籍的记载,曹军的大队人马也确已到达赤壁。因此,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战。 (资料参考人教社教参)卫温、诸葛直征夷洲公元230年2月 15日,孙权派卫温、诸葛直东征夷洲。经历了8天的海上漂泊,吴军到达夷洲,当吴军官兵拿着铁制的精良武器进攻的时候,土著人反抗的武器只不过是石头制成的箭镞和刀斧,所以卫温等人不费吹灰

5、之力就征服了岛上的部落。不过,吴国士兵很快就出现水土不服,由于缺乏医药,疾病丛生,再加上思乡心切,最后,一万士兵只剩下十之一二,卫温、诸葛直不得不捉了一两千土著人匆匆返回大陆。卫温、诸葛直此次远征不仅没能达到利用东吴的水军优势,进一步向南边海外发展的战略目标,而且还损兵折将,孙权很生气,借故将卫温、诸葛直以“违诏无功”的罪名斩杀了。这次远征,成为大陆与台湾岛政治联系的开始。答案1C 2A 3C 4B 5B 6D 7国名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曹丕220年洛阳汉221年成都吴孙权建业8不符合历史事实,京剧造型中诸葛亮是老年人,周瑜是青年人,而实际上周瑜比诸葛亮大六岁。原因:因为诸葛亮是民间享有盛誉的谋臣,故京剧造型时将他塑造成“老谋深算”的年长人物;而周瑜是江东都督,统领大军,故将他塑造成英气勃勃的年轻统帅,所以忽视了二人的实际年龄。就文艺作品创作而言,允许合情合理的虚构。9史论结合进行评价,言之有物也有理,即可。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