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831099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基础达标一、 选择题1下列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最基本原因的是( )A反对各族统治者的斗争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C各民族之间的战争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2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溢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下列内容有关的是( )A北魏迁都洛阳 B北魏改用汉姓C北魏改穿汉服 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来源:xyzkw.Com3. 中国古代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4. 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C少数民

2、族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5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 B匈奴 C羯 D氐二、填空题1 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族的 族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北魏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 年,统一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各族人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在 和 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2北魏建立后,都城偏北,不利于北魏对 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 先进文化。孝文帝把都城迁到 ,人口 左右。城中有很大市场,汇集了四方的 。3内容: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禁用 ;官员及家属必

3、须穿戴 ;改用 知识空间思维发散点播1.西晋灭亡以后一直到隋朝之前,我国福建国家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状态之中。南方动荡不安,先后经历了东晋和南朝四代;北方分裂混战,先后经历了十六国和北朝时期。2.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突出的历史特征。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逐渐消除。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是历史的进步。民族融合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生产斗争促进民族融合;二是阶级斗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 ;采用汉族的 、 ;学习汉族的 等。4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 。5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了 王朝

4、,它们与北魏统称为 。能力提升来源:学优中考网一、选择题1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鲜卑 C羌族 D羯族2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局面有( )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北方A B C D3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颁发这一诏书的是( )A汉文帝 B苻坚 C孝文帝 D冯太后4下列改革中,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的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D汉武帝改革5促进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采用汉姓的根本原因是( )A汉族地主的建

5、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C民族大融合的趋势D先进封建经济的影响6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为北魏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间的战争7下列内容属于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是(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加快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北方农民不断南迁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A B C D二、组合列举题1写出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 (1)北魏建立的时间: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 争促进民族融合;三是社会改革促进民族融合;四是“和亲”促进民族融合;五是战争存进民族融合;六是国家同意促进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服饰近年在

6、甘肃嘉峪关东北的戈壁滩上,发现一处魏晋时期的墓群,其中有六座墓室的墓砖上绘有彩画,共有六百余幅。砖画的内容几乎都是现实生活的各种场景,包括采桑、耕田、狩猎、畜牧、屯垦、庖厨、宴饮等等,其中描绘劳动者形象的,就有二百多幅,如农民的袍服、猎户的毡帽、信使的巾帻、牧民的绑腿、妇女的围裳等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3)北魏迁都洛阳的时间: 2写出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对措施的详细内容。 (1)语言: (2)服饰: (3)姓氏: (4)联姻: (5)官制、律令: (6)礼法: 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

7、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 魏书材料二: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请回答:(1)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2)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3)材料一中的“平城”指的是哪个城市?后迁都到哪里?(4)根据材料一说出迁都的原因有哪些?(5)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这一时期老庄、佛道思想成为时尚,“魏晋风度”也表现在当时的服饰文化中。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男子穿衣坦胸露臂,力求轻松、自然、随意的

8、感觉;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同时,民族间战乱频仍,却也给了各民族在服饰上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机会,各民族服饰相互融合。(6)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拓展探究每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夺情况,他们为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请结合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叙述,体会恩格斯的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知识链接你知道吗?北魏政权

9、后来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不久,东魏又被北齐代替,西魏则被北周代替。北齐和北周两个政权以黄河为界,东西相对峙,最终北周灭掉北齐。对此,新编中国史话中有这样几段描述:北齐初,(齐文宣帝)高洋曾问汉族士大夫杜弼;“治国当用什么?” 杜弼说:“鲜卑人只会骑马坐车,治国当用汉人。”高洋听后,不久就把杜弼杀了。甚至他的太子高殷也因受汉的熏陶,就认为是得了“汉家”,几乎被废掉。北齐末,(齐后主)高纬又大杀汉族官吏这样,北齐政权日益鲜卑化,鲜卑语也渐流行。 (北周的奠基人)字文泰是鲜卑人,重用(汉人)苏绰制定的制度,苏绰对汉族统治者的治国经验力。以总结,奏上“六条诏书”。字文泰下令官吏学习,并颁行全国实行。北

10、周后期,周武帝解脱了鲜卑旧俗,真正接受了汉文化的优秀部分。读了这两段材料,请你分析一下,北齐与北周的统治政策有什么不同?哪一方的政策继承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你认为他们实行的不同政策与后来北周灭掉北齐有什么关系?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参考答案:来源:xyzkw.Com基础达标一、 选择题1.B 2.D 3.B 4.D 5.A 二、填空题14 鲜卑 439 生产技术 生活习俗2中原 汉族 洛阳 五十万 商人3汉语 鲜卑语 汉族服饰 汉姓 联姻 官制 律令 礼法4民族融合5四个 北朝能力提升一、 选择题1.B 2.C 3.C 4.C 5.C 6.B 7.D 二、组合列举题1、(1)4世纪后期

11、(2)439年(3)孝文帝时2、(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5)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三、材料解析题(1)北魏孝文帝(2)材料一的中心问题是迁都,材料二的中心问题是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3)山西大同,河南洛阳(4)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5)“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6)立场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立场二:使鲜卑族丧失了自己的独特的风俗。拓展探究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中的重要语句:征服者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相对照,不难发现两者存在共同原因,即是适应比较高的经济情况。答案:北魏孝义市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一,实行新的制度。第二,迁都洛阳。第三,学习汉族先进经济文化政策。三个方面说明北魏孝文帝主动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从而推动了本民族的汉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知识链接北齐屠杀汉人实行鲜卑化,而北周重用汉人,采取汉族先进制度。北周。北齐实行鲜卑化,是历史的倒退,而北周继续推行汉化政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国力日渐强大,最终灭掉北齐。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