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教师报告2013年6月

上传人:叁*** 文档编号:657321 上传时间:2017-05-0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教师报告2013年6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教师报告2013年6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教师报告2013年6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教师报告2013年6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教师报告2013年6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教师报告2013年6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教师报告2013年6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年 6月 6日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将产生巨大变革! 现 象: PC上网、手机、 PAD、其他设备。 学习方式: 分散,便捷,随时、百度、 课堂在哪? 网上?教室?研讨? 课堂新形式: 云教育、大数据、微课堂、微学分、微学位、反转式课堂、可汗学院。 地球村的教育挑战: 教育因互联网而得“日新月异”,竞争与生存?(例子:商场与网购) 问题: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变化 ? 如何应对 ?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高度认识: 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是教育,是文化,是发展; 国家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培养创新人才(支撑服务) 对 策: 建设

2、中国的优质网上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建设国家层面的资源服务平台。 建设大量的丰富的多层次的优质教学课程资源。 平 台 :大平台,国家、省、各高校 资源建设 :多种多层,优质,实用,系列, 机 制: 国家牵头、高校参与、协同创新。 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及对策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1.教高 2011 6号文件(启动本科教学工程文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高校 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广泛传播国内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经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完善课程内容, 建设一批资源共享课 。” 2.教高 20118号文件:“十二五期间,建设 10

3、00门 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 2011年建设 首批 100门 , 2012 2015年建设 900门。计划建设 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一)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 ” 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信息革命导致教育的全球化 。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生存需要适应信息化的趋势,必须建立网上资源课程 ,可以理解为不仅仅是课程,更是 国家战略地位、文化传承 的体现,是高等教育将来在互联网、全球化趋势上 立足 的问题,所以国家提出了两类课程的建设。 2. 教育的改革与重组 :类似于企业的改革与重组。

4、类比:网络购物代替了商场竞争。网络课程是各高校重点发展的内容。 3.大的平台建设一定要由国家来主导 ,只有国家建设才能有大的使用面、才能有强大的竞争力 ;只有国家才有能力建设共享的平台 ;提出了国家、省级、校级的三级平台。各高校都应有 紧迫感 并认识到建设的重要性 。并 积极参与,适应教育发展。 (二)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认识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4.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三个要点 : 转型升级、协同创新、共建共享 。 5.国外 MOOC模式 (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 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规模、影响力度比较大,有 62所高校参与,其中 29

5、所是世界名校。MOOC优点: ( 1) 名师魅力 。能最大限度的增加一流教师的授课对象,发挥个性魅力、影响力; ( 2) 选择性 ,适应个性发展,能做到个性化学习; ( 3) 便捷 ,能摆脱教学时间的束缚。 ( 2)形式生动,能提高教学吸引力; ( 4) 及时测评 ,增加教学互动,可开展“反转式教学”; ( 5) 受益面广 。适应广泛。校内,校外;终生学习。 (二)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认识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6, MOOC可以带来教学方式上的一些转变 如: ( 1)教学方式混合化(重新认识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教材); ( 2)教学资源开放化; ( 3)学习个性化; ( 4)学习过程社会化。

6、MOOC模式的本质:教育资源重组,适应个性。 (二)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认识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1. 源自精品课程之内涵,又不同于精品课程 (形式,内容,适应) 精品课程特点: 5个一流,师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教材 精品资源课的特点:资源、规范、共享、特色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辅助)课程教学和自主学习过程的平台和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量大,形象生动。 3.以我校 “信号与系统” 建设为例:与原国家精品课程相比,精品资源共享课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

7、和易用性,其布局合理,结构优化。 (三)建设体会 -精品资源共享课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4.课程内容不同体现在 : ( 1)课程简介内容比原来丰富,课程的目标、性质与定位、专业 /岗位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思路、与前后课程关系、课程特色、教学条件等作了相关介绍。 ( 2)增加了学习指南,是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建议与指导。 ( 3)增加了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点击知识点和技能点即可直接学习与其对应的教学资源。 ( 4)增加对知识点(技能点)的名词术语解释。 (三)建设体会 -精品资源共享课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5.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不同体现在: ( 1)章组织方式:由原来的八章变成九

8、章,每章均包含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设计、评价考核、教材内容。 ( 2)演示文稿:穿插在课程的章节之中,即由原来的章 PPT变成现在的每小节含一个 PPT。 ( 3)教学录像:穿插在课程的章节之中,每一章每一小节下面均有与其相关的教学录像。 (三)建设体会 -精品资源共享课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6.困惑与挑战: ( 1)学生能主动学习吗?如何调动积极性? ( 2)会增加学生负担吗?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何解决学生不懂的难题?教与学方面互动? ( 3)需要国家重视,引导学校老师投入,达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 4)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有方向性引导的,但资源是有限的

9、。资源建设与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 ( 5)同类精品课的相互关系;课程群的组织科学化。 (三)建设体会 -精品资源共享课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四)课程内容标准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章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建议 理论 实验 小计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考 试 考 试 合 计 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理论课: (四)课程内容标准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主要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手段: 一、 二、 三、 第二节 主要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手段: 一、 二、 三、 四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10、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三节 XXX的安全性 主要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手段: 一、 二、 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实验课: (四)课程内容标准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序 号 实 验 内 容 学时 要求 实验类型 分组要求 必做 选做 演示 验证 综合 设计 自主 一 5人 1组 1、 5人 1组 2、 5人 1组 3、 5人 1组 二 5人 1组 三 5人 1组 四 5人 1组 合 计 16 8 8 微课程不仅是一种新的学习工具,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微课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学习方式上的重要变革。 (一 )微课程创造了无所不在的微学习 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方式

11、 (二 )微课程促进了更富创造力的右脑学习 与常见的网络相比,微课程带来完全不同的学习感觉, 它调动人们的所有感官参与学习,视觉、听觉、想象 精巧 ,短小 ,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 (三 )微课程推动了实践与理论更好的衔接 微课程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不从理论出发,而是基于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微课程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直接诉求,而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理论上的提升,这也就是谓的将理论倒过来讲。 (五)微课程认识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 (一) 人才培养目标 拥有 “爱国、知礼、诚信” 的道德品质和 “阳光、进取”的健全人格,具有 “厚基础、重实践、通工程、精术业” 的知识和能力,并接收了良

12、好的 “创造、创业、引领” 的职业发展教育。 (二)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点之一是 精细化培养过程 ,用明确的培养要素和优化的培养环节构成人才培养系统,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动力。根据我校发展定位和专业现状,提出 3266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 3266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 3个阶段: 奠基阶段 I(打基础、固基阶段,前 1.5年): 知识( A+)、能力( B)、素质( C+) 积累成长阶段 II(知识能力素质均衡阶段,中间 1.5年) 知识( A+)、能力( B+)、素质( C+) 能力强化阶段 III(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最后 1年) 知识(

13、 A)、能力( B+)、素质( C+) 2个时期: I入学适应期: 隐含在奠基阶段,可体现在能力素质培养环节,应结合学生个体进行预案和工作思路设计。 II转型期: 隐含在能力强化阶段,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及学生发展需要选择作出若干方向的职业发展培养和能力培训方案。 创新人才培养 6种人才培养规格: 分为 拔尖创新人才 及 创新人才 两大类,每种类型分为 专业学术型(攻读学术型硕士或直博)、 工程实践型 ( 攻读工程硕士)、 就业创业型 。 6种人才培养特点: ( 1)数理 &专业基础厚实: 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专业核心基础知识、解决前沿问题方法入门知识、人文历史艺术基础知识、哲学和社会科学

14、的基础知识。 ( 2)工程实践能力强: 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掌握精良技能(至少一项的动手技能),具有发现归纳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 ( 3)创新能力强: 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具有思维活跃、乐于创新的特点,勤于思考、善于钻研。 ( 4)善于表达,视野开阔: 具备优良的交流沟通能力,具有 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 , 有宽阔的国际化视野。 ( 5)阳光敬业的人格: 具有脚踏实地、敬业务实、团队协作、乐观上进的人格素养。 ( 6)爱国知礼诚信: 具有爱国、知礼、诚信的思想道德素质。 21 欢迎 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