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小结(5)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656215 上传时间:2017-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小结(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小结(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小结(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小结(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小结(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小结(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小结(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小结第一章 绪论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规律,应用规律来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健康与现代医学模式的关系: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应包括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现代医学不仅要保证躯体健康,而且还要促进精神愉快和社会功能完好,两者是相符一致的。医学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要特征:1. 承认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主要原因;2.关注与心理社会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的趋势;3.全面了解患者,尤其是其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4.心 理状态的改变为机体的功能改

2、变提供早期信息;5.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6.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第二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性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个体因缺乏或追求某种需求所引起的不平衡状态。动机:一种由需要所推动的,引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内在心理倾向,是行为的直接动因。其核心作用是满足需要,使机体与环境保持平衡。冲突:又称动机冲突,心理学上指个体心理上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但不能同时满足,发生冲突并产生相应的挫折感和负性情绪状态。挫折:指个体动机性行为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遭到阻碍,同时伴有不悦、烦

3、恼、沮丧等负性情绪的出现。趋-避冲突:个体对同一对象既想接近又想回避,但主观条件只能选择其一而产生的心理冲突,伴有负性情绪。双趋冲突:个体对两个同时出现的动机均想接近,主观条件只能选择其一,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冲突,伴有负性情绪。 第三章 心理健康与病理心理心理健康(心理卫生):以积极有益的教育与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特点是: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广涵盖性、途径的多样性、目标的长远性。病理心理:病理心理体现在三方面的失调:1.心理活动与社会环境的失调 2.心理活动内部的失调 3.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失调第四章 心理应激应激:各种刺激作用于个体,使其生理或心理的内稳态

4、受到干扰时,个体在多因素作用下出现的努力维持内稳态稳定的过程。应激是一种刺激/反应/过程。心理应激:人对外界环境有害威胁、挑战经认知、评级后产生的生理、心理、行为反应。是个体在实际或认识上的要求(或需要)与满足这些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GAS 全身适应综合征:应激是机体对紧张刺激物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适应反应,主要局限于生理、生化方面的改变,称之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应激源:引起应激的因素,包括各种来自外界物质环境、人体内环境和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应激的生理反应分期:警戒期、抵抗期、衰竭期应激的心身中介机制: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递质系统、

5、免疫系统应激与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相关障碍、溃疡和消化道疾病、癌症和神经元变性障碍应对:个体在应激环境或事件中对该环境或事件及其所致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特点:1.应对具有跨情境性;2.应对与应对结果分离;3.现实境遇中人们往往采用多种应对策略;4.应对是过程指向;5.人们是不自觉地在应用应对反应。应激控制的一般原则:1.及时寻求专科帮助;2.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3.克服缓解应激的阻碍因素;4.应激控制和疾病治疗同时进行第五章 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当心理生理反应(心身反应)发生于某些具有易患倾向的个体身上时,这些变化可持续发展,形成病理性改变,则被称为心身疾病。A 型性格:性格

6、特征为雄心勃勃、竞争性强、急躁易怒、急于求成常见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厌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心理治疗、生物反馈和行为治疗、精神药物治疗、环境治疗简述从生理反应到心身疾病的发展过程:在强烈、持久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机体在生理上经历了心身反应,呈一过性,一旦解除原因,心身反应便消失;心身紊乱,是在不良心理因素的持续作用下造成的心身功能障碍;心身疾病,身体器官出现了形态学改变或组织损害。简述心身疾病的治疗:心身疾病的治疗一方面要采用有效的生物医学手段在躯体水平上处理病理过程,另一方面必须在心理和社会水平上加以干预或治疗,可采取心理治疗

7、、改变环境、精神药物治疗等措施。简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人格特征和治疗方式:高血压患者多具有急躁、易怒、孤僻、刻板、主观、爱生闷气等性格特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治疗首先是心理支持治疗,让患者最大程度地疏泄自己;常用的还有放松治疗、生物反馈治疗、音乐治疗、环境疗法、运动疗法等。冠心病与 A 型行为的关系:A 型性格的人遇不良情绪应激,尤其是压抑、愤怒时,就构成 A 型行为,表现出恼火、激动、发怒和急躁,引起儿茶酚胺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过量分泌,使血压波动,血脂增高,长期可导致游离脂肪酸水平过高,对冠心病猝死有预测价值。第六章 睡眠及睡眠障碍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睡眠):又称慢波睡眠。在

8、此阶段,没有快速眼球运动,但保持一定程度的肌张力。分为四期。第一期浅睡期,第二期中睡期,三四期深睡期。快速眼动睡眠(REM 睡眠):又称快波睡眠。该期脑电图表现与觉醒时类似。特征为快速眼球运动和肌张力下降。睡眠障碍分类:失眠、睡眠过度、醒睡时间排列障碍、睡眠有关的功能障碍。造成失眠的原因:生理因素,躯体因素,精神因素,药物因素,其他睡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指睡眠期间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伴有白天过度嗜睡等症状。失眠症:是指对睡眠的质和量相当长时间的不满意状况,常表现为难以入睡、维持睡眠困难或早醒。睡行症:又称梦游症,一种在睡眠过程中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状态。通常发

9、生在 NREM 的第三四期。睡眠障碍的治疗原则:注意睡眠卫生包括消除对失眠的担忧和恐惧,调整作息时间,减少或停止烟酒茶咖啡的摄入,适当增加运动;检查有无原发性疾病;有选择地采用心理治疗;合理使用药物。第八章 患者行为与医患关系躯体疾病患者常见的行为反应:认同患病积极就医、否认患病随意拖延、认定患病反复求医。遵医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全面收集信息、有助于严格执行医嘱、有助于医患和谐沟通、有助于疾病尽快恢复。医患关系的概念:是指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沟通过程,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具体形式。主要特征有:以医疗活动为内容,以维护健康为目的、一种帮助性的人际关系、以患者为中心的人

10、际关系。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保障诊疗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坚持现代医学模式、发挥精湛医学技术、具备高尚医学道德、尊重依从医护人员。医患沟通的含义:所谓医患沟通,就是医患的联系过程,即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过程。医患沟通是一个互为主客体的过程,是一种相互的沟通。医患沟通的工具:语言和非语言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例如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非语言例如:体态和表情、距离和空间(50120CM)、视野和目光、音量和音调。医患沟通的基本技术:包括关注,倾听,同感“一致性”的意义:相互接纳和理解对方、利于双方素质的提升、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利于医患双

11、方最大程度发挥各自功能、利于医疗过程顺利进行。第九章 综合性医院中的心理问题治疗中的心理问题:治疗作用引起的心理反应1、治疗是指药物、手术、放射线、放射性核素和理疗、体疗等,这些治疗作用本身就可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2、医生必须注意区分心理反应是疾病本身所致还是治疗措施所致。3、临床常见不遵医嘱治疗的原因(1)患者角色缺失(2)疾病因素相关(3)医嘱执行不力(4)医生指导不明(5)习惯因素干扰(6)新闻媒介因素(7)年龄因素影响手术中的心理问题:一、术前及术后的焦虑1、对手术的不了解 2、既往的手术体验 3、既往的情绪障碍和心理创伤 4、医务人员及医疗环境影响二、术后的抑郁和谵妄1、抑郁:心理上

12、有损失感的一类反应,这种心理上的损失感指自我评价、工作能力、性功能、独立生活能力的损失。2、谵妄:急性脑器质性病变的精神症状群。轻者为定向不全、应答缓慢、近事记忆障碍,重者伴视幻觉、恐惧感,可伤人或自伤,术后导致的创伤、感染、电解质紊乱可导致谵妄三、术后持久疼痛患者疼痛持续存在,延续数周或更长,又不能以躯体情况解释时,则成为一种术后不良心理反应四、术后心理反应的预防及处理1、术前咨询 2、术前用药 3、术后处理 4、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躯体疾病中的心理问题:一、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1、心理社会因素2、患者的心理反应(1)肿瘤引起的心理反应(2)人对肿瘤的心理反应(3)治疗引起的心理反应二、慢性病患者

13、的心理问题。1. 外向投射性心理反应患者遇到自己不能接受的意念、欲望或遭受精神挫折时,将原因完全推诿于客观情况,责己少,责人多2. 内向投射性心理反应自我压制,压抑不能接受的感情、冲动。3.“患者角色”的习惯化社会身份由患者身份所取代。这一心理过程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但长期依赖医生的治疗及他人的照顾,便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第十章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定义: 所谓心理治疗是一种治疗形式和特殊的人际关系过程,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与患者之间,或者在集体环境下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言语或非言语的交流或沟通,运用 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目的为帮助患者改善情绪障碍,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不适应的行

14、为方式,消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促进人格的成熟和发展。心理治疗的对象和范围:有心理困扰的人遭受心理挫折和打击的人精神疾病患者行为适应不良者心身疾病患者以下患者不宜实施心理治疗:没有主动求治动机和愿望的患者有偏执性特质和态度的患者会出现冲动而失控的患者无法进行正常语言交流的患者心理治疗师的会谈技巧:(1)尊重患者,认真投入(2)积极发现患者的潜能(3)确切理解患者的信息(4)给予反馈,确认聆听的效果(5)领会非语言性表达(6)着眼于当前的问题心理治疗师的职业准则:(1)维护患者的利益(2)充分估计自己的能力(3)注意保密(4)限定医患关系的范围(5)不能自我推崇医学心理咨询的概念:医学心理咨询又称临床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普通心理咨询不同,其主要对象是患者或寻求医学帮助的人。医学心理咨询着重处理的是医学领域中的心理问题,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恢复身心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