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疾病: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593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性疾病: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毒性疾病: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性疾病: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病原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的病原为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简写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鱼开始表现为游动缓慢,顺流漂起,以后摇晃游动,继而浮起横转,往往在激烈游动后不久死亡。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鳍条基部充血,肛门处常拖一条长而粗的白色黏液便。剖解可见,腹腔内有大量积水,肝、脾、肾颜色变淡,肠道出血,口腔壁、骨骼肌、脂肪组织、腹膜、脑膜、鳔和心包膜有充血、出血点,造血组织坏死。病后残存的鱼脊椎往往出现弯曲。流行情况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流行于美国、加拿大等国,由于口岸检疫不严,1985 年传入我国。主要危害虹鳟、大鳞大麻哈鱼、红大麻哈鱼、马苏大麻哈鱼、河鳟等鲑科鱼类的鱼苗及当年鱼种。刚孵出的鱼苗到投食 4 周龄的鱼种尤其易患此病,死亡率高;1 龄鱼种可患病,但死亡率不高;2 龄以上鱼则不发此病。发病水温为 1014。该病潜伏期的长短随水温而变,水温 10以下症状发展缓慢;10时,病鱼一般 46 天开始死亡,814 天死亡率最高,死亡可持续数周;潜伏期为 4 天,15时自然发病现象消失。带病毒成鱼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随粪、尿、性腺产物排入水中,并经鳃和消化道侵入鱼体,引起发病。防治方法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的防治措施可参照鱼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防治;也可用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鱼的组织浆灭活苗浸泡免疫,据报道,保护率可达 75。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