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555722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七章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七章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七章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七章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对重要性概念的理解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理解时应注意几点:1.重要性概念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影响程度而定的。2.对重要性的判断要视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3.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都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重要性的判断标准,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特征。 金额大的错报显然比金额小的错报重要;单独一笔错报如果经常发生,其对报表的累计影响可能就严重了;许多交易或账户存在小额错报,其对报表的合计影响可能就更大了。 有些从量方面

2、看不重要,但从性质方面看却非常重要。如涉及舞弊或违法行为的错报;引起履行债务契约或其他合同义务的错报;影响收益变动趋势、收益结构或盈亏状况的错报;不期望出现的错报。,审计计划阶段对重要性水平的初步确定,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2.审计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3.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注册会计师根据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惯例及自己的经验,考虑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通常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注册会计师对基准的选择有赖于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和环境。在确定恰当的基准后,注册会计师通常运用职业判断

3、合理选择百分比,据以确定重要性水平。,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可容忍错报,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可接受的最大错报。分配的方法。重要性水平的分配既可以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也可以以利润表为基础。不分配的方法。举例说明,审计执行阶段对计划的重要性水平的修正,注册会计师应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调整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进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通过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1.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

4、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2.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审计结束阶段将尚未更正错报总金额与重要性水平比较并进行处理,汇总尚未更正的错报首先汇总审计中已发现的但被审计单位尚未更正的错报。1.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能准确计量的错报。包括对事实的错报、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2.推断误差,也称“可能误差”,是注册会计师对不能明确、具体地识别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包括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评价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的

5、影响及进行的相应处理 注册会计师应评价在审计过程中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是否重大,者也是对审计结果进行评价。会出现三种情况:1.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大大低于重要性水平。2.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3.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合理保证意味着审计风险始终存在。,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1.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对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只能识别和评估,而无法进行控制。,2.检查风险 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

6、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或检查风险水平越高,审计风险水平也越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按审计风险模型,在审计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必须先确定一个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用来衡量注册会计师愿意接受的,在完成审计且已出具审计报告后,财务报表中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外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依赖程度。2.审计报告出具后客户发生财务困难的可能性。3.客户管理当局的正直性。,审计风险各要

7、素的关系,在既定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下,审计风险与检查风险水平成正向关系。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 实际的检查风险水平越高,实际的审计风险水平越高;实际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实际的审计风险水平越低。,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高。,注意:在审计业务中,审计风险难以精确地量化,常采用高、中、低定性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不能随心所欲;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应以获取的审计证据为

8、基础,并且这种评估水平可能随着审计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审计证据而加以修正。,在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一定的情况下,重大错报风险越大,审计程序的范围可能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重大错报风险的估计水平同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之间同向变动。 注册会计师通常无法将检查风险降低为零,其原因一是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进行检查;二是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是审计程序执行不当,或是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1.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2.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3.审计

9、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就越少。,案例分析,1.A和B注册会计师对某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其未经审计的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如下:(单位:人民币万元)资产总额 180000;净资产 88000;营业收入 240000;净利润 24120; 该公司所处行业市场波动较大,因此销售与盈利水平受到很大影响,但总资产比较稳定。要求:(1)如以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作为基准,百分比分别为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0.5%、1%、0.5%和5%,请代A和B注册会计师计算确定该公司2006年度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并说明理由。 (2)简要说明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2.某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时,分别设计了以下四种情况,以帮助决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要求:(1)上述四种情况的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分别是多少? (2)哪种情况需要注册会计师获取最多的审计证据?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