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德给力德育果飘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555694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八德给力德育果飘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八德给力德育果飘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八德给力德育果飘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八德给力德育果飘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八德给力德育果飘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八德给力德育果飘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八德给力德育果飘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八德给力 德育果飘香 望都县德育工作纪实编者按:长期以来,教育人一直面对着一个不易破解的难题德育工作被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有专门的队伍,有课堂的渗透,有大大小小的活动,但德育的实效性和长效性却往往难以令人满意。一个品德课考高分、积极参与德育活动的学生,却不能做到在家中体谅双亲、在外遵守公德。如何才能把道德规范植入被教育者的心灵,内化为他们的自觉意识的一部分?望都县教育系统通过推行“新八德”教育,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新八德给力 德育果飘香望都县德育工作纪实河北教育记者 曹振坡在望都县张庄小学一个感恩老师的活动中,一名学生上台后对老师说:“老师,我什么也不想说了,就想抱抱你。”随后,她拥抱了老

2、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场的许多师生都热泪盈眶。爱人肺腑,这是望都县实施“新八德”教育所结硕果的一个缩影。以“新八德”教育为主线的养成教育改变了望都县多所学校,改变了许多人。借力望都县第三中学是一所重组不久的学校,老师由全县各所中小学抽调而来,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基础不如城里的学生。校领导为把学校尽快办出个样子,经赴山东等地考察,确定了打造高效课堂的思路。然而,他们很快发现,思路、方法都没什么问题,但效果却不明显。原因是学生的“德”质上不去。比如学习的能动性、课堂上的纪律性、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等都有欠缺。三中的校领导认识到,这是德育的问题。但德育他们也没少下力气抓啊。望都三中校领导们的困惑,在其他

3、学校也同样存在。这也是望都县教育局领导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们感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已经不是以前的“版本”了,他们的成长环境五颜六色,所接触到的价值观多元而纷乱。这就要求德育观念、德育方法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因参与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会的课题,望都县教育局主抓德育的王宝寨副局长接触到了“新八德”教育的概念。“新八德”教育即将当前青少年德育内容的总和归为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八个方面,从而让德育工作成为有机的整体,并且有明确的抓手。望都县教育局领导认识到,“新八德”既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孝悌、敬师、修身、知恩报恩、闻过则改等一脉相承,又与国家当代育人目标有理想、有

4、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相契合,并且既有整体理念框架,实施起来又有较为明确的切入点,是一个兼具实用性和长效性的体系。于是,经过慎重研究,他们争取到了成为教师科研基金会推行“新八德”教育试点县的机会。自此,望都县的德育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用力利器尚需善用。望都县教育局经过研究探讨和试点摸索,首先完成了落实“新八德”教育的顶层设计:学前教育阶段扎根,义务教育阶段养成,高中教育阶段提升。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他们又为此分别设计了实施模式。学前教育阶段的实施模式为“纵横两条线”。纵线是按年级由低到高的循环递进式的主题活动,“新八德”的八个主题分三年六阶段进行。横线是各个主题活动的内容随着时

5、间推移不断变化,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要求。比如孝亲,对小班儿童,要求自己走路,不让或少让家长抱;对中班儿童,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做,减轻家长负担;对大班儿童,要求要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义务教育阶段的实施模式是“工”字型“三结合”。“工”字上横是通过德育课堂为实施“新八德”教育提供理念支撑,“工”字的竖是通过班级常规来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工”字的下横是通过德育活动来强化对“新八德”的理解、吸收、内化。在落实“新八德”的具体实施方案上,望都县教育局鼓励各校创新。于是,望都各所中小学、幼儿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涌现出了不少精品方案。如侯陀小学的“八个一”活动,即一德、一事、一省、一会、一歌、一礼

6、、一日、一法。一德即每天践行一条行为规范或学习一句名人名言;一事即老师或学生讲述或观看感恩故事,并写观后感;一省即每周一省,反思自己一周的绩过得失和心路历程;一会即每周一的班会课上由道德班长组织分享弟子规学习心得;一歌即选择一首感恩类的歌曲在班内传唱,有的学生在听、唱跪羊图时,不由自主地流下热泪;一礼即每天早晨上学后第一件事是向孔子像行鞠躬礼,并想一想“今天要学习哪些道理”;一日即每周六为道德活动日,要做一件孝亲的事周一时向道德班长汇报;一法即每周由法制班长更新板报上的“法制角”,学习一条法律,并一起联系实际解读。在思品课或其他渗透课、德育活动等单例德育过程中,精品案例更是不胜枚举。全县思品课

7、老师将七年级和八年级部分思品课教材内容按孝亲、立志、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等七个版块重新进行编排,每个版块的讲、学都把与该版块主题相对应的弟子规及“新八德”教育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令学生耳目一新,收获良多。城内小学组建了一个校园小记者团,小记者们以随手拍的形式记录校园里的不当行为或感人、启思性的场景,并配上精炼、生动的说明文,学校将这些图文作品编辑成册,定期“发行”。六(5)班的自行车摆放得整整齐齐,而某班的自行车摆放凌乱,都被拍下来了,两张照片同页发表,不言自明;一位同学弯腰捡起地上的废纸,被拍下来了,小记者命题为“举手之劳”;一位小同学在楼梯拐角处的扶手上坐着玩儿,被拍下来

8、了,小记者命题为“险而易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推着三轮车捡拾废品,被拍下来了,小记者在说明文中呼吁:子女要对父母多一些孝敬,社会要给老年人多一些关爱现在,望都县教育系统每个月都选择县、乡级各一所学校或幼儿园召开“新八德”教育推进会,总结工作,分享经验。“新八德”教育驶入了良性轨道,稳步前行。长力推行“新八德”教育带来了哪些变化?望都三中的朱建群校长的一句话可为代表:“我现在可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教研上了,不用再经常因为学生打架之类的事件而应对家长们了。”改变首先发生在教师自身。望都县职教中心李凯老师 1999 年升任德育处主任,起初,他早来晚走,加班加点地干工作,但分管的德育工作却毫无起色。

9、学生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他也因对学生严厉,被学生喻为“职教中心四大恶人”之一。还因他对班主任过于苛责,班主任也没有积极性。他几乎成了孤家寡人。2009 年,他参加了一个“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公益论坛,深受触动,自此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观,重新思考德育工作事倍功半的原因。至县教育局下发了推进“新八德”教育的文件后,他更觉柳暗花明,以前想不通的问题想通了,做不到的做到了。对班主任,“友学”,“德不孤,必有邻”,关心、帮助班主任,带领政教处人员与班主任一起学习、分享,和谐相处,同策同力;对学生,长其善而救其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再施以高压,而是以身作则,与学生真诚交流,赢得学生

10、的信任。在长了学生的善,救了学生的失的同时,也长了自己的善,救了自己的失。如今,他的工作越来越顺畅。望都三中八年级语文组的老师大都从小学抽调而来,基础有些薄弱,但他们通过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互相帮助,成为校内的明星教研组。组长赵建梅老师说:“组内的张鹏老师是老大哥,教给我们许多好方法。年轻的老师们电脑用得好,搜索信息的能力强发掘出好多资源。一起备课,都获得了提升。最关键的是,我们互相都不保留。组内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兄弟姐妹式的,像一家人一样。尊师、友学、长善,这些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当老师的先要做到。这实实在在给我们带来了好处。”最大的变化出现在学生身上。城内小学六(3)班的侯子正同学,以前在家

11、写作业时,算草纸随手就扔在地下,妈妈打扫起来很费力。现在,他暂时还没止住随手扔的毛病,但已经能做到做完做业后把扔到地下的纸捡起来了。望都三中的王策同学,以前父母让她去洗碗,她经常拒绝,并应以“为什么你们不去洗”。现在,主动做家务已成为她的习惯。在学校,学生也有了很大变化。城内小学王荣巧老师以身作则总是随手捡起看到的废纸。她的学生也跟着养成了习惯,看到废纸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在望都三中 28 班,以前,大家看到教室后的卫生用具摆放不整,顶多是提醒值日生一句,现在,不管谁看到了,随手就整理好。在侯陀小学,在城内小学,在培英学校,在望都三中,在职教中心校领导和老师们普遍感觉到,学生一届比一届好带了,

12、学校口碑越来越好了,家长们越来越放心了。“新八德”不是什么时髦的名词,推行“新八德”也不是轰轰烈烈的“运动”,这是实实在在的内化,把基本而又重要的做人原则内化为教师、学生的自觉、自愿。内化之功已渐渐显现,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八德”教育的效益会与日倍增,正如酒曲酿酒,化之愈深,香之愈远。望都县教育局局长崔增森:“新八德”教育是优质土壤,给根植其中的每个孩子提供道德、智慧的营养。“新八德”像一把盐,融入到学校各种“菜肴”中,使其丰盛、味美:融入常规管理,管理上水平;融入课堂教学,教学有质量;融入班级建设,班级有灵魂;融入德育活动,活动有实效;融入校园文化,文化有品位;融入师德建设,教师有激情;融入家长教育,家长有感悟;融入校外教育,社会风气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