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与知识产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555579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行业与知识产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汽车行业与知识产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汽车行业与知识产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汽车行业与知识产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行业与知识产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号:Z1002422 学号:1100242142 姓名:毕钟蔚汽车行业与知识产权大家都知道,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只能从获取、吸收先进国家的技术开始。中国作为一个后进国家,也将长期存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需要,但是引进技术不能代替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没有自主创新的技术引进只能导致技术依赖。以汽车工业为例,中国的轿车工业在 20 世纪 50 年代开发出来过引发民族自豪感的“红旗”。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这个工业走上了一条通过合资引进技术的道路,走合资道路的初衷是通过引进提高水平,最后达到自主开发。但是 20 年的时间里,进行合资的主要企业始终没有能力自主开发汽车,原因很简单,合资企业只能引进外国

2、企业的现成产品设计,而自己从来就不进行产品开发,没有产品开发的实践当然就发展不出来产品开发的能力。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自主汽车的投入,但仍然需要从头学习,恰恰说明自主开发能力不会是技术引进的当然结果,而只能来自自主开发的实践。看看汽车销售数据就可以看出,中国汽车工业正在高速发展,但中国汽车工业生产的轿车却是以组装外国品牌的产品为主。这个看上去有点自相矛盾的事实提出一个重大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工业任重而道远,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其实就是用不同的路子创造和争取知识产权的历史。以前汽车行业内有声音认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工业是不经济的。持这种观点的人为中国工业

3、发展指出了一条“阳关大道”:由于世界制造能力正在向中国转移,所以中国不必进行自主研发就可以借助跨国公司在华设厂而变成世界工厂。但是,中国在加入 WTO 仅仅两年中,一系列反倾销、知识产权纠纷层出不穷。奇瑞的旗云被指抄袭 SATANA,并因此支付了巨款。后来 QQ 被通用指责为抄袭通用五菱的Spark,但二者的底盘不同,车头、车尾的形状不同,发动机不同,而且前者的车身比后者的高,等等,而且还拥有 20 多项专利,QQ 因此站住了脚并引领中国微车市场多年。 BYD从入行以来就比较重视一点,尽管也从模仿开始,但通过一定的技术规避和运作避免了很多类似问题。这些都说明知识产权对汽车企业的重要。2005

4、年的南汽和上汽收购 Rover 和 MG 知识产权和硬件资产的事件把中国汽车行业涉知识产权的问题处理推向了定点。尽管最后尘埃落定。但同时也把中国汽车行业的境况以及知识拥有的实力和对知识产权的熟悉和运作能力也暴露无疑。尽管从中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但是仍然对此的运作依然处于初级水平。比如,某国内整车集团集团在去年进行全球招标设计新的 LOGO,并投入大量的广告导入新的 LOGO。但是它的 LOGO 到投产期还是处于 3D 和 2D 的数据水平。因为整车的 LOGO 涉及到很多种类,有汽车上的 LOGO,班号:Z1002422 学号:1100242142 姓名:毕钟蔚也有零部件上的,有大的,也有小的

5、,有三维的也有两维的,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涉及到的工艺和材料也各不相同,有的工艺相当复杂和有技术含量。这个 LOGO 看起来漂亮,但由于涉及的工艺太复杂,有电镀,有彩色印刷,有喷涂,有压铸等等工艺。特别是彩色印刷的金属 LOGO 工艺技术要求很高,目前为止国内没有一家有完整的技术,仍然需要进行引进国外的工艺或者直接进口。我们目前就遇到麻烦。我们公司所供产品的 LOGO 是和我们竞争对手共同的供应商。但是我们的供应商是先于我们供货的,后来在业务竞争中获得了部分业务,为了快速投产,我们通过商务上的协议从 LOGO 生产供应商那里直接买进LOGO,但是后来业务上的原因,这家整车集团把这个产品业务全

6、部交给我们做。这时我们才发现 LOGO 供应商生产用的模具和设计内容的知识产权全部属于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竞争对手不允许我们再使用他的知识产权,要求我们支付高出实际价值几倍的价格购买。这样的话几乎剥夺了我们这个项目几乎全部的利润。后来我们通过和这家整车集团集团沟通也无果,结果发现这家整车集团对此竟然也没有完整的运作体系,甚至依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问题依然在谈,如果对方不松口,那么我们可能会断货,危及的不仅仅是我们公司,甚至造成这个整车集团某畅销车型几个月内没货,造成的损失不可估计。我们在这个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至少也学到了一点,我们也可以通过类似的知识产权压制我们的竞争对手,争取主导权。所以

7、我们一边谈判,一边寻求新的供应商。据商务信息反应,目前具备这种能力的供应商全球只有两家。生产周期需要 6 个月。至此,事情仍然在继续,但是我在为我们公司担心的同时,也为这家整车集团担忧,如果商务上或者技术上,我们能和这两家供应商形成排他性的战略关系,这就直接导致了和这家整车集团谈判地位的变化,更甚至于他的竞争对手(别有用心)对这几家供应商入手,这家整车厂的后果可想而知。而同样的问题,VW 和 GM 这样的大型集团针对 LOGO 都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以VW 为例,一般情况下这些厂家都是 VW 自己扶持或控股的公司,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全部归于 VW 名下,只是 VW 授权它生产,对于我们的这些一

8、级供应商如果要使用这个LOGO,也必须到 VW 授权生产的指定供应商处购买。这样不仅从管理上能有效管理,也能避免恶性竞争,还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压榨我们这些一级供应商。对 VW 而言,是非常重要和有利的。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我们目前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和应用能力依然很低,而类似的问题在汽车行业内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国内的整车厂尽管也初具设计能力,但大多还处于模仿阶段,而汽车涉及到的技术面又非常的宽,据统计,仅发动机一项在 2007 年国内就注册各类专利 2000 余项,那么如何规避专利又能很好的利用专利的思想帮助我们提高自主能力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班号:Z1002422 学号:1100242142 姓名:毕钟蔚据我了解,目前我们国内的整车都有类似的知识产权的部分,但是真正有能力分解和应用知识产权达到提高和保护自己能力的还只有 BYD 一家,它专门成立了法规和知识产权部,有一个专业的团队负责分析和转化可能涉及到的专利知识,法规部专门负责研究相关法律问题,有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我们的自主开发的汽车尽管步伐坎坷,但我相信经过我们这些汽车人的不断努力和奋斗一定能走向困境,立于世界之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