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和到养老院养老利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548320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家和到养老院养老利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家和到养老院养老利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家和到养老院养老利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家和到养老院养老利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家和到养老院养老利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家和到养老院养老利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家和到养老院养老利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家和到养老院养老利弊案例:曾经,很大一部分老人排斥敬老院,涂大爷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涂大爷儿子在外地工作,女儿忙于工作,有时周末都不一定能见上一面。老伴去世之后,家里常常就剩他一个人,由于患有高血压,家人商量着把他送到养老院,涂大爷一听,勃然大怒。“我有手有脚,儿女都在。我每个月都拿退休金,又不需要他们花钱来养我,这下可好,居然把我当成了累赘。”在涂大爷看来,到养老院的老人都是儿女不管,或者重病缠身的人,如果去养老院那是没面子,要被邻居说闲话。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儿女的一番好心,怕他一个人孤独寂寞,生活不方便。涂大爷邻居大爷现在在一家敬老院,每次回家都会给涂大爷讲敬老院有趣的事,“他没事就回

2、来讲敬老院,环境优美,下棋有棋友,喝茶有茶友,过得特悠闲。”涂大爷说。其实,很多老年人已经消除对敬老院的偏见,但他们仍然不愿意去。敬老院虽然好,但是还是家里踏实,最大的原因是不想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家住望江楼公园附近的林婆婆,她每天早晨都要和朋友去公园锻炼,但之后便没什么事情可做了。以前孙子上学的时候还要给他做饭,自从孙子读了大学,她就被彻底“解放”了。“孙子不来就不想买菜做饭了,每天就在家里看看电视,很无聊,天天关在家里确实难受。”有人向林婆婆建议去郊县的敬老院住段时间,空气新鲜又清静,生活起居不用操心,还有很多老年人可以一起聊天打牌,但林婆婆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老了,不想挪地方。

3、现在出门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走,要是换个环境,我心里不踏实。”林婆婆承认,在传统思维里,人老了还是应该住在家里,即使儿女都不在身边,无人照顾,还是觉得家好。 养老院远离城区,并且床位有限,老年人更倾向于晚年住在家里。居家养老这个概念的提出已经有些时日了,2007 年,晚霞养老中心首先在成都试水居家养老,3 年过去了,居家养老发展如何?晚霞养老中心白维主任介绍,目前他们已在石人南路、马家花园、黄忠小区、德胜开展了居家养老业务,下个月还准备在柳江建第五个点。居家养老提供托老站、老年餐桌等服务,既方便了老年人,更解放了他们的儿女。“现在我们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接纳了很多老年人,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模式。比起

4、养老院,居家养老有很多优势。老年人不用离开熟悉的环境,购物、就医都很方便,而且不会受床位的限制,我觉得居家养老是一种趋势。”但是白维坦言,涉足居家养老让她压力很大,困难一直都存在。“目前成都做居家养老的只有我们一家。”最大的困难是场地的租赁,“如果按一般商业租赁,我们根本无法负担。居家养老必须有相关政策的支持,依托市场,这样才能长效发展。”淄博创新发展居家养老新模式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淄博市积极开拓思路,创新模式,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新发展。设立了社区居家养老管理员。今年年初,推行了由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社区居家养老管理员工作,通过公开招考选聘的首批 47 名社区居家养老管理员被分配到张店区

5、和桓台县的部分社区,主要为社区内子女在外地,无退休金、生活困难、低保特困,生活半自理或者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买菜、做饭、清理卫生、读书读报等服务。他们除了直接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生活服务以外,还担负着社区内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助老志愿服务、家政为老服务的管理工作。目前,这些社区居家养老管理员已成为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得力助手。开展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站建设试点工作。在张店、周村、桓台等区县部分社区建设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站,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日间托老照料、助餐、午休、理发、洗浴、洗衣、医疗保健、书报阅览、文体活动、谈心交友、心理咨询及疏导等服务,使老年人既得到了日常生活照料,又得到了精神慰藉。积

6、极探索建设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开始探索开发服务系统更加完善、服务程序更加科学、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拓展领域更加广阔的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该系统将互联网、呼叫中心、现代通信等先进技术运用于传统的社区服务中,将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服务业态引入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整合通信、信息、商业、医疗、家政、社区服务、志愿者等社会资源,搭建起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服务机构为网点、网络中心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目前,试点工作已在张店区展开,各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开设爱心超市,将老年人日常生活用品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送到老年人家门口;开通“时间银行”,将助

7、老服务时间及时记入系统,并实现了通存通兑、异地支取和一人服务全家受益;设立“一键通”,将老年人和党员、青少年等助老志愿者的电话进行捆绑,实现了 24 小时直通服务。通过开发设计助老话机、开发居家养老管理网和异联商盟居家养老服务网、设立呼叫服务热线,建立老年人服务信息化平台等,让老年人享受到便捷的送餐、清洁、医疗、配货、陪聊、书报阅读、亲情陪护等上门服务,体验到真正的“居家无忧”。居家养老适合老人吗?何为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老年公寓内,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

8、。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泊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养老模式的“第三种选择”,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以有偿、低偿、优惠服务为主,政府购买服务为辅。 “居家养老”是国家推崇提倡的一种养老方式,也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专家分析认为,人一旦变老,就有一种落叶归根的心理,到了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失落、惆怅、孤独的情绪。居家养老可以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延续以往的社会网络

9、,使老人的心理更健康。多样化需求的矛盾。现代社会多元化的趋向使老年人群对养老的期望值增高,传统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人对生活品质的高水平需求。居家养老人口普遍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经济实力,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希望能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项目。目前多数服务机构受人员和资金等的限制,服务的手段、提供服务的品质和服务人员的素质都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社会化服务如何专业化能否培训一支业务精、素质好、热情为老年人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是居家养老服务事业成败的关键。 对于居家养老的家政服务,一位退休干部表示,有的服务合同有“霸王条款”的嫌疑。服务超过一分钟,则以半个小时

10、为准计算工钱。而如果服务人员迟到,则无相关的赔偿条款。此外,考核的不合理,让服务人员可以轻松得到“升级”:家政服务水平评定以服务过后老人填写的评价表为准,多数老人不好意思填上“差”,这样,凭借这些名不副实的评价,有些服务人员就轻松得到星级的评定。星级的提升,使得服务费用也跟着上涨。服务质量和费用不成正比,让老人很无奈。养老服务业与单纯的家政行业有区别,而且服务对象为老人群体,要求服务机构具备更高、更专业的服务水平。但从目前来看,一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由家政公司转型或“兼职”,服务水平普遍不高。“居家养老家政服务还有待专业化、规范化。失能老人管理是弱点对于一些失能老年人来说,最亟须专业的养老服务。

11、有的居家养老服务难保障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一是家庭不具备长期照料、康复护理的设施和条件,二是失能老人需要 24小时服务,家庭成员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很难服侍周到。如果雇用家政人员,不仅费用大,而且很难雇到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的养老服务人员。居家养老:世界养老新趋势瑞典:福利家政按需分配根据瑞典法律,子女和亲属没有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赡养和照料老人完全由国家来承担。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瑞典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化养老制度。瑞典目前实行的有三种养老形式,即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和老人公寓养老。日本:生活照顾与心理呵护并重 在日本,居家养老非常受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区服务周到细致,相对

12、完善,注重对老人提供生活照顾与心理呵护,能够让老人发挥余热。由于面临病床紧张、医护人员不足等问题,日本政府从 2000 年开始实行护理保险制度。如何给老年人“精神赡养”保障是民生之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养老床位 1 万张,为 25 万名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开展老年人乐于参与、适合参与、方便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摘自政府工作报告社区可建“4050”护理队上海的户籍人口已呈现底部“少子化”和顶部“高龄化”的双重压力。据有关部门预测,到 2020 年上海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 600 万以上,65 岁以上老人将

13、达到 410 万以上;而到了 2030 年上海老龄化高峰期时,这两个数字将上升为 800 万和 630 万。这意味着,届时上海总人口中,将有四分之一是老年人。从目前养老状况来看,由于上海许多养老院一床难求,且收费高;加之许多老人基于传统观念或亲情使然,不愿到养老院生活。因此,多数老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仅以上海 70 岁以上老人为例,如果三分之一有居家养老护理需求,就达到 50 多万,如果一个护理员照顾 4 个老人,需要培训有资质的护理员就是 12 万人左右。而事实上,现在经过培训并且通过考试拿到相关职业资格者仅有 1 万多人,远远满足不了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李名慈委员建议,可在本市各区县、街道

14、内聘请一部分有一定生活服务技能的“4050”人员,充实到养老护理专业队伍中来,通过专业培训上岗。队伍可挂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组织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标准化服务。政府制定养老护理人员从业与服务标准,并对其进行监管。邵又娟代表也向人代会提交议案,认为上海加快养老福利机构建设迫在眉睫。目前上海老龄人口服务机构的规模偏小,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需求,这将使养老资源面临严峻挑战。在大力发展养老事业、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同时,邵又娟建议应该将养老福利机构建设纳入政府投资年度计划,早作打算、早作规划,从根本上改变老年人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为老百姓提供最大的民生保障。从“安度晚年”到“

15、积极老龄化”关爱老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关注的焦点。上海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自 1999年 1 月 1 日实施以来,为保障老年人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社会观念和家庭结构的改变,条例已经难以适应上海老年事业的发展。现有的条例受当时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所限,只注重了保障老年人生存性的需求,仅满足“安度晚年”的基本需要,与满足“积极老龄化”相去甚远。李迅雷代表就此建议应对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进行修正。他认为,应当提倡“积极老龄化”的概念“积极”,意味着拥有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和公民事务的能力。他还表示,现有条例在老年人维权、服务、抚养和医保等若干问题上出现

16、了法律真空。他举例说,随着二手房交易形式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公房承租权已可上市转让交易,条例对老年人承租房保护内容显得落后于形势,不能再体现立法的初衷,“条例应及早修正。”“家庭冷暴力”应纳入法律范畴因主持一档调解家庭纠纷节目而闻名沪上的“新老娘舅”柏万青代表结合自己参与节目的经历,呼吁社会应对老人家庭“冷暴力”呈上升趋势的态势予以关注,并应尽快实施“精神赡养”立法工作。“精神赡养”是指在家庭生活中,赡养人对被赡养人在感情、心理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使被赡养人从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当前,一对老年夫妇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比例越来越高,一旦子女对他们实施“冷暴力”,给他们所带来的精神痛苦不言而喻。由于目前对这一行为没有法律约束,一些子女有恃无恐,老人则痛苦不堪。柏万青介绍说,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部分城市对此已有地方法规。比如北京立法要求,子女与父母同城居住的,两周之内必须看望一次,此外辽宁省等地也有类似法规。上海部分小区虽然也曾对不孝子女上榜公示,但因缺乏法律支持收效不大。 因此,柏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