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传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542145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语文传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高考语文传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高考语文传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高考语文传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高考语文传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语文传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语文传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传记阅读考纲考点解析一、传记的含义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 “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 “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二、传记的特征胡适对传记的

2、写作原则和要求:一是应该做到“纪实传真” 。二是要有“写生传神的手笔” 。(1)真实性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我们所说的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同等。写传记不允许任意虚构。(2)生动性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有感人的力量。传记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经历、情感在内;而一旦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就倾注叮爱憎的情感,需要用艺术的丹彩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根据课标的要求,阅读传记,要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分析作者评论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能对作者所持的观

3、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三、阅读要求(一)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1、写什么?(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二)传记阅读具体内容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要注意以上五点。传记的阅读的一般规律是: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

4、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探究) (三)解题指津1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即通读全文,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传记的重要事实包括:传主及其作品陈述的事实;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

5、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正确地理解并择取、概括。应试阅读又要求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在总体把握了解文意时,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把思想材料组合起来的,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准确地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2如何分析传记的结构“结构”指文章内部构造,是作者从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出发,对作品的材料的精心安排。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思路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给文章划分层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

6、文章的手段。文章的结构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对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解;其次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试题往往不大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传记,无论自传,还是他传,都离不开叙事。事情的发展,又离不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移,所以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是传记常用的结构方法。3如何概括传记的中心意思传记,可以记叙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

7、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你的阅历,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识见。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时试题还会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数要求等,这在答题时也是必须注意的。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整体透视法。即对于有些含蓄的句子,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

8、之音” ,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4如何分析传记的表现手法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读者陌生详写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选材的目的详略得当读者熟悉略写不符合主题人物描写方法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传记作为写人的艺

9、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肖像描写行动描写 表现人物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性格,使形心理描写 象血肉丰满塑造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的方法自

10、然环境环境 烘侧面描写 社会环境 托他人引用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语言特色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5如何对传记鉴

11、赏评价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较高层级,属于创造思维。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阅读文章后,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要正确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关键在于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有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用唯物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问题,不能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鉴赏评价传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在文“内”充分挖潜。要对作品本身内容有准确的把握,不仅要把握作品直观显现的内容,而且要弄清作品隐含的内容,这是鉴赏评价的首要工作,其实

12、就是弄清对象。在文“外”大胆引联。就是围绕作品作相关、相似的引申或联想。有些寓意相对丰富深刻的作品,要联系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及其它相关资料,将其置于特定的氛围中才能对其正确认识评价;有些作品只有通过多方引申联想,才能在动态中,在纵横比较中评价它。5如何探究传记文本探究要掌握正确的赏评标准和思维方法。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我们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准绳,没有客观正确的标准就难免人云亦云。同时要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分析,不可以偏概全、求全责备、主观臆断。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

13、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整合信息,分条陈述,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小结: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总之:1、知人论世,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解读文本。2、了解文本特征,从结构要素方面把握文本基本内容。3、阐释文本意蕴,发掘文本特色。4、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独立探究。马丁路德金之梦 (节选 )狄马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 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 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新约:马太福音第 10 章1955 年 12 月 1 日,在美国蒙哥 马利市的一辆公交车上

14、, 发 生了一桩再平常不过的事:一个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裁缝因为拒绝为白人让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视蒙哥马利市关于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的法令。这时,一个杰出的黑人刚刚从北方的一所大学 毕业不到半年。当他从一个黑人民权组织那里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意 识到黑人心中压抑百年的尊 严已经觉醒, 历史性反抗的时机成熟了。他站出来号召黑人兄弟, “不与邪恶的规章制度合作,不要再给汽车公司以经济上的支持”。他就是马丁路德金,1929 年出生于美国南部一个黑人中产阶级家庭,他先在 宾夕法尼亚的克罗泽神学院学习,最后在波士 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帕克斯事件”发生四天后,他在该市组织黑人 55000 名,掀起

15、了一 场著名的黑人为争取基本人 权的“罢乘运动”。 这是南方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整个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黑人 团结起来为自身 权益而抗议的运动。当 时,金 26岁,在一座小教堂当牧师。1963 年 8 月 28 日,马丁路德金在首都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黑人集会。会上,他面对 25 万听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当时,与会的黑人唱了一天灵歌,听了一天演说,身心疲 惫到难以站着听 讲。但当马丁 路德金上台时,人群顿时沸腾起来。他在演说里,把美国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许诺 比作一张“期票”,当黑人兑付时, “银行”就贴上“资金不足”的字 样。 语音铿锵,雄浑苍凉,它让人想起黑人兄弟自贩卖为奴以来几百年的苦难和眼泪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这 个国家将会觉醒起来,真正信守它的诺言:我们坚信这条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佐治亚州红色的山丘上,从前奴隶的儿子和从前奴隶主的儿子将会像兄弟一样在一张桌子旁坐下来!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甚至密西西比这样一个不公正的狂 热情绪使人透不过气来的地方也会变成一块自由和公正的绿洲!这是 20 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 过近半个世纪的 时光隧道,我仍然能 够感到其中的大悲悯和大悲痛。这场演讲鼓舞了东西方世界所有酷爱平等的人们,甚至肯尼迪总统在演讲当天就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