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性疾病的CT特点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653885 上传时间:2017-05-01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CT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CT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CT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CT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CT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CT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部感染性疾病的CT特点(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部感染性疾病的 CT 肺部感染性疾病 细菌、病毒、真菌或原虫等致病微生物引起 肺部感染的途径 气道、肺血管、也可直接来自纵隔、膈肌或胸壁的感染性病变 最常见的途径是来自气道 CT检查的原因及目的 不典型的临床和线表现 抗菌素的广泛使用或不适当的应用 少见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的增多 增加了平片诊断难度 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区别肺内或胸膜病变 肺部感染性病变的分类 病因 : 最好的分类法 感染区域: 社区 医院内 病程 : 急 亚急性 慢性 影像学的形态 根据形态学的分类 支气管肺炎 大叶性肺炎 球形肺炎 间质性肺炎 其它 磨玻璃影,粟粒性阴影,空洞性阴影 大叶性肺炎 线平片 :

2、肺叶实变 , 容易做出诊断 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也可见于克雷伯氏菌、军团菌感染 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少见 右中叶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 实变肺叶内密度均匀,边缘为胸膜所局限,充气支气管征常见,肺叶体积无明显改变 检查的主要目的 : 发现坏死或空洞形成,除外阻塞性病变 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最常见的类型 一侧或两侧下肺多发小斑片状模糊影或腺泡结节 确定合并支气管扩张 鉴别支气管播散性病变 球形肺炎 不少见 , 临床症状常不典型 平片难于与其它原因的球形病灶(如周围性肺癌)相鉴别 : 球形阴影边缘较模糊,其旁常有不规则淡磨玻璃影 F/36 咳嗽 不发热 抗炎治疗后两周复查 间质性肺炎 多见于支原

3、体肺炎或病毒性肺炎 线平片呈支气管壁增厚和模糊网状阴影 : 磨玻璃影和小叶间隔增厚 实变并小空洞或坏死灶 线平片不易发现 见于细菌或真菌,如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厌氧菌和结核等 CT: 实变影中见低密度灶,增强后见环状强化 细菌性肺炎 球菌性肺炎 : 肺炎球菌性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肺结核 革兰阳性杆菌肺炎 肺炎球菌性肺炎 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过去主要表现为大叶性肺炎 现 6170% 表现为小叶性肺炎 胸水较常见 (25%),空洞很少见 肺炎球菌性大叶肺炎 F/20 高热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占医院内感染的 10%,社区获得性感染不足 5% 呼吸道误吸或血行

4、播散 常见于免疫功能受损的病人 全身症状明显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肺段片状阴影 实变影中常见坏死灶 充气支气管征少见,空洞常见 胸水并不少见且发展迅速 肺气囊在成人较少见,可气胸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约占肺部感染 20%, 尤其是住院病人 代表:克雷伯氏杆菌,军团菌 表现多种多样 实变影通常是多灶性,下肺常见 有助于发现平片未能发现的小脓肿灶 克雷伯氏杆菌 最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约占医院内感染的 30% 也见于社区获得性感染,尤其是嗜酒者 血培养阳性率高( 70%) 克雷伯氏肺炎 M/50 克雷伯氏杆菌 大叶实变影 病变肺叶呈膨胀性改变 上叶常见,可累及多肺叶或两侧性 增

5、强扫描常呈边缘强化,中央有灶性坏死 空洞发生早且进展较快,约占 50% 胸水常见,但引起脓胸少见 克雷伯氏肺炎 M/64 咳嗽 咳血发热 体重下降 军团菌肺炎 欧美地区占获得性肺炎的前三位 吸烟,慢性肺病,免疫低下为三大危险因素 病理: 纤维蛋白化脓性肺炎 诊断: 军团菌培养 直接免疫荧光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军团菌肺炎 F/54 发热 40度 军团菌肺炎 主要表现为 外周性片状阴影,进展快,内常有低密度灶 常累及多叶,约一半的病例呈两侧性,下叶多于上叶 空洞不常见 炎症吸收常较慢 厌氧菌肺感染 肺实变或肺炎并空洞 下肺最常见 , 右肺比左肺常见 空洞常见 有空洞或脓肿形成的病人 、 肺门或纵隔

6、可出现淋巴肿 脓胸约占 1/31/2。 肺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 原发综合症 淋巴结核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 结核的支气播散 空洞 结核球 粟粒性肺结核 支气管内膜结核 免疫抑制病人的肺结核 在肺结核的作用 发现空洞病灶 判断活动性 早期发现粟粒肺结核 对有咳血病人的检查 纵隔淋巴肿 支气管内膜结核 有广泛胸膜病变者 原发性肺结核 原发灶 : 可见于各肺叶,无明确肺叶分布 淋巴肿: 常见,可单侧性或两侧性增强后呈中心低密度,边缘环状强化 继发性肺结核 表现多种多样 , 几乎可呈任何一种征象 发病部位主要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 , 病灶以小灶阴影或结节影为主 淋巴肿少见 。

7、结核的支气管播散 最常见的播散途径 典型表现 : 24mm大小 边缘不甚光滑的结节影或分支状影(树芽征) 呈小叶中心分布,其旁支气管壁增厚 空 洞 上肺多见 空洞壁的厚度和光滑度取决不同的病程,在活动期,外缘通常不清晰,壁较厚, 厚壁空洞的存在往往提示有活动性 结核球 常需与肺癌相鉴别 如有钙化时较易鉴别: 环形,层状,靶形,弥漫 无钙化: 增强扫描 增强后: 中心不强化,典型呈边缘环状强化。 粟粒性肺结核 可比平片更早发现病灶 呈全肺均匀分布的 13mm微结节影大小均匀,边缘清晰或模糊 有时结节影上肺略大于下肺 小叶间隔增厚常见 粟粒性肺结核 支气管内膜结核 约占 1020% 活动期: 气管

8、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 注射造影剂: 有强化,病变部位周围脂肪间隔密度增高 愈合期: 支气管狭窄但边缘光滑 支气管内膜结核 支气管内膜结核 免疫抑制病人的肺结核 与免疫抑制的程度有关 相对于免疫正常的病人,免疫抑制病人的肺结核: 淋巴肿,胸腔积液、粟粒性肺结核更常见,而空洞和纤维化少见 努卡氏菌肺炎 努卡氏菌 是革兰氏阳性菌,曾分类为真菌 主要见于免疫抑制病人 诊断 : 弥漫性浸润病变及实变影用 灌洗 结节影用 经皮肺穿刺活检 F/23 突发胸疼,咳嗽 SLE 病人 激素治疗 努卡氏菌肺炎 主要表现 多发灶性结节或肿块灶性实变影 病灶中心呈低密度,有或不伴空洞 常累及胸膜或胸壁 努卡氏菌肺炎 治疗

9、前 治疗后三周复查 努卡氏菌肺炎 F/44 发热,憋气 M/32 胸疼 血丝痰 努卡氏菌肺炎 肾移植患者 放射线菌肺炎 革兰氏阳性厌氧菌 ,曾分类为真菌 以农业人口常见 起病缓慢 青霉素有效 M/55 血丝痰 放射线菌肺炎 放射线菌肺炎 表现 呈持续实变影或肿块;空洞常见;可引起支气管内肿块;可越过叶间胸膜并可累及胸壁(包括肋骨破坏);淋巴肿常见。 增强扫描 中心低密度周围强化,病灶的近胸膜增厚 真菌感染 曲霉菌感染 念珠菌 组织胞桨菌 隐球菌 毛霉菌 曲霉菌感染 急性过敏性支气管炎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曲霉球 慢性坏死性曲菌病 侵入性肺曲菌病 显微镜下的曲霉菌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发病机

10、制 :变态反应 病变部位 :支气管,肺 致敏原 :曲菌 临床表现 :哮喘,嗜酸细胞增多 CT: 中心性支气管扩张 粘液嵌塞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43 / M 哮喘 显微镜下的支气管内粘液嵌塞 高倍镜下的菌丝 治疗二个月后 43 / M 哮喘 曲霉菌球 常见于净化空洞 , 含气囊肿中 表现 : 肺厚壁空洞 , 内含活动的结节影 , 长期存在可钙化 10%未经治疗可吸收 霉菌球的标本 仰卧位 俯卧位 霉菌球的活动 慢性坏死型曲菌病 68/M,慢支,反复咳血 侵入性肺曲霉菌病 见于严重的免疫抑制病人,病情重,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 早期仅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典型的表现 :肺内结节或圆形实变影并周围环

11、状磨玻璃影( 日晕征 ) 病变进一步发展或吸收期结节影内可出现 空气新月征 侵入型曲霉菌病 42 / M 急性白血病 侵入型曲霉菌病 低倍镜下见血管受侵 侵入型曲霉菌病 34/M, AIDS,多发结节及日晕征 侵入型曲霉菌病 治疗后的空气新月征 隐球菌肺感染 F/37 免疫抑制 隐球菌肺感染 F/61 咳嗽咳痰 20天 糖尿病 支原体肺炎 最常见的 非细菌性肺炎 肺内实变影 常是单侧性 , 以下肺较多见 实变影密度较淡 , 可呈磨玻璃影及小叶间隔增厚 胸水少见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 F/30 病毒性感染 呼吸道感染常见 , 肺炎少见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 , 主要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 免疫抑制病人中主要是 巨细胞病毒 表现 : 广泛小斑片状磨玻璃影或实变影 , 可见小叶间隔增厚 , 空气潴留常见支气管壁增厚 病毒性肺炎 男 26岁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发热 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流感病毒 F/27 寄生虫感染 肺吸虫病 肺包虫病 肺吸虫病 表现 :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典型的表现 : 隧道样空腔和线状影线状影宽约 24mm,长 37cm,从胸膜向肺内延伸 慢性期肺内不规则致密影,边缘较清,内含多囊状不规则空洞 胸水和液气胸常见,多呈双侧性 咳嗽咳痰 3个月 肺吸虫病 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