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敬业与乐业》课件(苏教版八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386319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敬业与乐业》课件(苏教版八下)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7课《敬业与乐业》课件(苏教版八下)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7课《敬业与乐业》课件(苏教版八下)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7课《敬业与乐业》课件(苏教版八下)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7课《敬业与乐业》课件(苏教版八下)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课《敬业与乐业》课件(苏教版八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敬业与乐业》课件(苏教版八下)(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情的乘务员,快乐的邮递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经典格言,人各有志 下面职业中你会选择?,为 什 么 ?,官员,演员,医 生,教师,军人,律师,修鞋匠,清洁工,敬业与乐业,梁启超,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他名成于政治,功成于教育与学术,而学术则成于饮冰室书斋内。 梁启超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古代典籍。勤奋好学加之天资聪颖使他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享有“神童”美誉。,梁启超其人,梁启超故居,背景资

2、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求:,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思路清晰,节奏明快,感情充沛,说理充分,演讲 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教学目标,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3、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4、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旁骛 佝偻 承蜩 亵渎 骈进 强聒,(qinggu),(tio ),( pin ),(gulu ),( xi d),( w ),掌握字词,

3、亵渎: 骈进: 断章取义: 安居乐业: 心无旁骛: 强聒不舍:,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使人民安定生活,快乐劳作。,心中没有正业以外的任何追求。,硬要啰唆个不停。聒,喧扰。,轻慢,不尊重。,并进,一起前进。,词语解释,议论文常识简介:,三要素,论 点,论 据,论 证,结 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本论),(引论),(结论),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3、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阐明这些问题的?,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敬业乐业” 是人类生活的不二

4、法门。),2、围绕这个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些问题?,有业之必要(2-5),论述要敬业。(6、7),论述要乐业。(8),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 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

5、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自然段)引论部分 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6自然段)本论部分 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7自然段)结论部分 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

6、业。,总分总,文章结构,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26),2:强调论述对象:敬业乐业,3、4:论述“敬业”的重要。,5、6:论述“乐业”的重要。,问题探究:,1、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作者说:“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因此,文中的“业”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2、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什么是“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 朱熹,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孔子,3、作者在论述“有业”的必要性时,列举了几条原因?,第一: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

7、自尊,不必仰人鼻息。,第二:使自己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聊烦闷。,第三:使自己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第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品格和才能的锻炼。,第五:事业上的成功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精神上的满足。,第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举例子,讲道理,什么是“乐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一: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二:在奋斗中感受快乐。 三: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四:在投入中享受快乐。,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四点原因)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四点吗?,第一:身体力行得快乐 第二:刻苦奋

8、斗有快乐 第三:竞争取胜找快乐 第四:远离无聊享快乐,热情的乘务员,快乐的邮递员,7、文章结尾作者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首先应该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其次对所做的事情要心生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忠实地把它做好;再次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要满腹牢骚,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2、作者在论述“敬业”的必要性时,逐层提出了哪些问题?运用怎样的议论方法?,1、什么叫敬业?,2、为什么要敬业?,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 做 论据,列举 作 论据,引用 做 论据,理论,理论,事实,朱子的话,两个地位悬

9、殊的职业,庄子、曾文正、孔子和法国学者的论述,1、 文章最后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敬业、乐业。 或:有业、敬业、乐业。,总结课文,中心: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1、什么叫敬业?,2、为什么要敬业?,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朱子的话做理论论据,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事例论据,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和法国学者的论述做理论论据,2、本文用了许多经典名句,请把它们汇集在一起,再化为“身内

10、之物”。,敬业乐群。 礼记 安其居,乐其业。 老子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孔子)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百丈禅师),.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梁启超)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国藩)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10.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孔子),引用这些经典名句,起什么作用?,使文章精练、典雅; 增强说服力,因为经典名句是世人公认的真理。,评析质疑 辩证人生,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

11、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但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讨论:你赞同哪一个说法?为什么?,参考答案: 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的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候,还要让职业卑贱者“敬

12、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既有等级秩序之嫌。,立场不同,建议不同。,拿破仑的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可怀疑。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成,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 可见,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1 全篇讲演词短句多,长句少,便于表达。2 口语多,明白如话,一听就懂。 3 引用古代文句时,如果文字较深,就加 以解释,化深为浅。(3段中) 4 多用设问、反问,引用名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的警句。(见练习3),语言特色:,你“敬业”了吗?,完成300字短文一篇,谈谈你在“敬业与乐业”方面,有什么新的认识。,课后反思,读完此文,你有何收获?可以对文章的观点,也可是本文的语言、论证方法以及梁启超本人进行评价。可结合自己的生活谈。,看重学业,,乐于学业,,就会迎来丰收的季节!,本课寄语,“学海无涯乐作舟”,是金子无论在哪儿都会发光的。,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