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练习:23 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381120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练习:23 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练习:23 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练习:23 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练习:23 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练习:23 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练习:23 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练习:23 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愚公移山1.作家作品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2.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2)古今异义年且九十(古义:副词,将近。今义:连词,表意思上的递进关系)指通豫南(古义:直,

2、一直。今义:手指)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义:扛。今义:莲)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惧其不已也(古义:停止。今义:已经)(3)词类活用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向着。)(4)一词多义【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之】跳往助之(代词,他们。)隐土之北(助词,的。)甚矣,汝之不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而】何苦而不平(表承接,不译。)面山而居(表修饰。)而山不加增(表转折,可是。)【其】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

3、。)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以】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用来。)【焉】始一反焉(语气助词,可不译。)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3.主题解说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4.重点突破太行、王屋两座山究竟是被谁搬走的?提示一:从表面上看,两座山是由“夸娥氏二子”搬走的。但这仅仅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实质上不是这么回事。要抓住“命”“感”“惧”三个词思考,“命”是谁“命”?是“帝”。“帝”为什么“命”?“帝”

4、是“感其诚”,“诚”是诚心,也就是愚公的精神,所以这个“诚”的内涵就是“愚公移山精神”。“帝”为什么会“感”?是因为操蛇之神“告之”。操蛇之神为什么“告”?因为“惧其不已”。“惧其不已”,说明了愚公的精神的威力在于长期坚持不懈。由此可以得出:两座山被搬走,根本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精神。提示二:故事用神话做结尾,是因为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这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方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更能突出愚公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提示三:最后一段既写了事情的结果,同时也着力写了愚公精神的伟大,具有神话色彩,符合寓言文体的特点。5.难点攻克课文的

5、写法最主要的是运用对比,请你说说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提示一: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提示二: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提示三: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6.结构图解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万仞( ) 惩( ) 匮( )

6、荷( ) 孀妻( ) 始chn( )箕bn( ) ku( )父 lng( )断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河曲智叟亡以应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杂然相许( ) (2)惩山北之塞( )(3)毕力平险( ) (4)何苦而不平( )(5)寒暑易节( ) (6)而山不加增( )(7)固不可彻( ) (8)虽我之死( )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以残年余力( )(1) 以来源:学优高考网河曲智叟亡以应( )且焉置土石( )(2) 焉始一反焉( )年且九十( )(3) 且且焉置土石( )以君之力( )(4) 之虽我之死(

7、 )其妻献疑曰( )(5)其其如土石何( )面山而居( )(6)而而山不加增( )5.下面各句朗读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6.翻译句子。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1)杂然相许。 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2)其如土石何?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7.按要求填空。(1)愚公移山的体裁是 ,出自 ,这则故事反映了 。(2)课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 ;交代移山目标的句子是: 。(3)表明智叟在与愚公的辩论中甘拜下风的句子是: 。 (4)描写运土石的路途遥

8、远从而从侧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难的句子是: 。8.从被刻字“到此一游”弄得遍体鳞伤的长城,到赫然出现在故宫大水缸上的涂划,再到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的中文“到此一游”诸多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实在让国人尴尬。为此,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做文明中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我探究】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探究人们喜欢留下“到此一游”这种现象的两点原因。材料一: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

9、,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选自西游记)材料二:历朝历代多少政治家在名山大川题字留名,幻想自己的字流芳百世灵魂不灭;从古至今,多少名家大儒把“立言留名”当做人生最大的成就,不断以此熏陶世人;近现代百年,政治家、名人、明星的墨迹书法甚至类似“到此一游”的合影留念,都为媒体广泛报道、为舆论津津乐道、为历史浓墨记录。 (2)【我发言】阅读下面材料,如果你在这位学生身旁,发现他将要在神庙的浮雕上涂鸦,你将如何劝阻他呢?5月24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称自己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到此一游”,该事件迅速引来网友关注与热议。25日,被证

10、实涂鸦文物的当事学生的家长向公众道歉,向埃及方面道歉。 (3)【我反思】阅读下面语段,依据语境,仿写两个句子,反思我们身边的不文明行为,以此戒省自己。有人说,最好的“到此一游”,是把旅途中所有的美好都刻在心上。而提升文明素养,也需在心上刻下这让人蒙羞的“到此一游”。在人行道上随地吐痰时,在十字路口乱闯红灯时, , ,这几个字就该闪动警示之光,提醒你触碰到了文明的红线。谨记“到此一游”激发的文明耻感,以此自戒自省,以此校言校行,那么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能迈进一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1)达于汉阴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