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件(人教新课标七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380703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6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件(人教新课标七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件(人教新课标七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件(人教新课标七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件(人教新课标七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件(人教新课标七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件(人教新课标七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件(人教新课标七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屈银华 贡布 王富洲,登上地球之巅,作者:郭超人 主讲:张玉平,珠穆朗玛峰简介,中国西部的山脉 ,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6座,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

2、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起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 ,弥漫天际。,1960年中国登山队征服珠峰 活动简介,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建起大本营。参加这次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为尽早征服珠峰,他们做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 为确保登顶成功,登山队把夺取珠峰的战斗分成四个“战役”,分别制定到达6400米、7600米和8300米的攀登高度,再返回大本营,最后从8300米处突击顶峰。3月27日傍晚完成了第一个“战役”。28日,另一批登山队员出发,打响第二个“战役”。4月11日,上升到7300米高度。29日,登山队开始了第

3、三次征服高度的战斗。5月3日晚上,登上了8600米的高度,并安全返回大本营。5月24日上午,四名精选的队员从8500米的高度开始了对珠峰的冲刺。于25日凌晨成功登顶,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给下列字注音,峰巅 砭骨 崔巍 滞留 窒息 匍匐,din,bin,cu,wi,zh,zh,p,f,阴霾,mi,xi,余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践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阴霾: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侵袭:侵入和袭击。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 哀思:悲哀思念的

4、感情。,一、阅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1、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 2、登山英雄是靠的什么来克服上述困难的?,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寒冷、黑夜、缺氧,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征服“第二台阶” 刘连满作人梯、留氧气。,登上地球之巅写了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登顶成功,说明他们是登山队的佼佼者。他们取得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没有其他人的大量前期工作和集体协作,他们不可能取得登顶的胜利。为了胜利,有人还愿意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刘连满就是一个例子。,课文中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的用闲笔来描写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在阅读效果上可谓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叙事详略有致,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写景张驰得当,在渲染与感染中给人以启示与享受。,品读归纳,1960年大本营庆祝登顶成功,课外作业,假如课文中登山队员是在中午登上峰顶的,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描绘登山队员登上顶峰所看到的景色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