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大全(下)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50KB
约3页
文档ID:65361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大全(下)_第1页
1/3

三)稚虾培育? 稚虾离开母体生活,一般是在稚虾培育槽内进行,待稚虾全部离开母体后将亲虾移出,留下稚虾并进行培育在此过程中,稚虾的平均体长为 米,经过 25 天的培育后,可达到 厘米,供养殖户进行养殖生产 (1)培育槽的建造 培育池的面积为 2~6 平方米,高度80 厘米,保持一定的斜坡,深的一端有排水孔,池壁要光滑,防止水槽粗糙或高低不平也可用大的(1~2 平方米)水缸抱卵虾按不同发育期分别放于不同的育苗池内孵化(主要从抱卵虾的卵色或显微镜下检查来判断卵的胚胎发育情况)孵出稚虾后,母虾与幼苗分开,以免母虾残食稚虾这样,虾苗规格整齐、敌害生物少,成活率高,其育苗效果好国外有些地方将抱卵虾单独放置产卵箱内,产卵箱的底部用网片或多孔板做成,使刚孵出的稚虾直接逃入水中,效果也不错 (2)水质? ①培育用水一般用河水或井水,水质要清新为了防止动物掠食稚虾,最好用细网片盖住水池,不让蜻蜓和其他昆虫在水中产卵用细网装在进水口,过滤昆虫、水生动物(如水蜈蚣)、小鱼虾及卵,因为这些动物争食和争栖息场所会影响红螯螯虾幼体的成活率 ②水温水温是稚虾培育的重要条件之一,水温的适宜与否将直接影响稚虾的生长速度、成活率,从而影响产量。

在生产过程中,水温的适宜范围为 27~29℃,且变化幅度不能超过 2℃,若水温低于 20℃,生长速度减慢,将严重影响成活率,因此在整个培育期间都要保持水温的相对稳定 ③溶氧量稚虾离开母体,培育槽要全日不间断地充气,使水中的溶氧充足 ④酸碱度值培育用水的酸碱度值应控制在 7~碱性,如发现水质偏酸,则用生石灰来调节酸碱度值用自来水进行小规模生产的繁殖场可用小苏打来调节酸碱度值 ⑤吸污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在培育期间,视污物残饲及水质(如氨氮等三态氮偏高),要定期地吸污换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3)稚虾的培育密度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幼体的培育密度是通过产卵的抱卵虾只数来推算的,同时还要视抱卵虾的质量而定根据生产经验,每平方米以放 2~3 只抱卵虾为宜 (4)饲料 红螯螯虾成体的大部分所需营养是从腐败的有机物中获得,而幼体所需的营养大部分是动物蛋白,它们靠捕食各种微生物为食在生长初期,稚虾属肉食性,大部分时间离开池底,附在水草上,捕食它们喜食的食物水中浮游生物丰富程度对刚孵出的稚虾的生存、生长至关重要如果是土池,只要经常施肥,使水中保持适当的浮游生物(或水色)有时也需要增加一些无机盐类,使浮游生物迅速生长。

如是水泥池,必须通过在池塘捕捞浮游生物,洗净后再投喂,或增喂少量煮熟的鱼肉碎片投喂为每日 3 次(早上 8 时、下午 2 时和晚上 8 时),每次投喂后,检查各池的吃食情况,增加或减少投喂量投喂鱼肉时,一定要掌握好投喂量,以免水质恶化 (5)栖息场所 稚虾培育过程中栖息场所非常重要实践证明,用合成纤维绳效果很好,但在生产过程中常采用棕榈片和水葫芦加入水葫芦能改善水质,增加稚虾的隐蔽场所,并能补充稚虾的饲料均水温在 28℃,酸碱度值在 氧不低于 5 毫克/升,经过25 天的培育,稚虾平均体长可达 米,成活率超过 80%出池的幼苗可供养殖户进行养殖生产 (1)幼虾捕捞 稚虾培育至 3厘米左右的幼虾时,要及时捕起来移到成虾塘去养殖捕捞之前,应先把池水抽去,留下 20 厘米的水,用抄网把隐蔽物抄起后捕捞幼虾,几网后继续把池水抽干,余下的幼虾随水逐步集中在收虾槽内,再一边排水,一边用小抄网在虾槽内捞苗由于幼虾较小,体质幼嫩,所以操作必须小心细致幼虾捕起之后,应及时地移入水质清新、氧气充足的水体中暂养,及时过数并计算成活率 (2)幼虾的运输 由于红螯螯虾苗离开水体的忍耐能力很强,幼虾在 5 小时内的短距离运输可以不充氧。

用泡沫塑料箱(80 厘米60 厘米 20 厘米)每箱放苗 600 尾,并放少量水葫芦和少量水运输,其成活率可达 95%以上近距离运输可用蛇皮袋加水葫芦运输,成活率可达 100% (四)成虾养殖? 根据澳洲的养殖技术资料和北京市引进试养实践,现将澳洲淡水龙虾成虾的主要养殖方法措施,综合介绍如下:? 养殖池塘选在通风向阳、土质保水、水无污染的地方,面积以 5~10 亩为宜,水深 ,池塘底部平整,无或少淤泥,具有方便的进排水和防护防逃设施在池中放入一定数量的石块、瓦片等遮蔽物,或每亩水面放入 200~300 个废旧汽车轮胎,供澳洲淡水龙虾隐蔽栖息经试验养殖,使用整个的废旧汽车轮胎不利于淡水龙虾爬上爬出,也不利于轮胎内和轮胎外的水体交换,对于改善水质不利,易造成水质变坏和缺氧可用砂轮锯将轮胎切成两半,给淡水龙虾营造一个理想栖息场所,并且在起捕时可以顺利地将躲藏在其中的虾倒出来,减少了对虾的操作轮胎放入前用生石灰水消毒浸泡一天,再洗净下池 根据北京市地区气候情况和澳洲淡水龙虾对水温的要求,放养红螯螯虾虾苗最适时间以 4 月上旬为宜,放养牙别螯虾虾苗时间可适当提前些,3 月下旬即可入池 一般体长 3~5 厘米的虾苗,每亩水面可放养3000~5000 只,苗小可适当增加。

该虾强欺弱,小怕大,所以同池塘放养苗种规格要求整齐放苗时要避免水温相差过大,放苗前用少量池水徐徐加入运苗容器内调节水温,直至容器内水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将虾苗放入池中虾苗放养在傍晚时下池为宜 全日投饲量,掌握以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原则每天投喂两次,早晚各一次,晚上按全日投饵量的 70%~80%投喂饲料投在池塘浅水边,要经常观察虾的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投饵过少会影响虾的生长,但投饵过多会增加成本,且会造成池中水质变坏,对虾的生长和脱壳均不利,应立即停食,注入新水 据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试验,养殖成虾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由秘鲁鱼粉、豆饼、发酵血粉、棉仁饼、次粉、玉米、骨粉、蜕壳素组成配合饲料中粗蛋白占 40%为宜,颗粒饲料粒径 2 毫米 在日常管理中,除经常观测澳洲淡水龙虾的摄食和活动、生长脱壳等之外,还要注意水质和池底环境变化当水中溶氧量很低、水质恶化或雷雨闷热天或连阴天气,要减少投饵或停饲由于淡水龙虾主要在底层活动,以采用压缩空气底层增氧为宜,水体溶氧保持在 3~4 毫克/升从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养殖试验中得知:红螯螯虾生活水温为 6~37℃,牙别螯虾生活水温为 1~35℃,这两种虾最适生长水温为 20~28℃。

当天气过热时,为防止极限温度出现,可适当加深池水,以稳定池底水温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应采用流水或微流水养殖在饲养过程中,还要注意防除病害 澳洲淡水龙虾生长快,当年放养可以当年收获上市收获方法可用干塘围网捕捉,若养殖产量多,且要分批分期上市,可采用拖网、撒网捕捞和陷井笼捕,或者在池中轮胎上拴一条绳子和一个泡沫塑料浮子,起捕时顺绳子将轮胎提起,即可捕捉藏在轮胎内的淡水龙虾,收获时以清晨或黄昏效果较好 (五)发展前景? 红螯螯虾是近几年才引进的特种水产品,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渔场及大兴县大皮营乡渔场养殖的面积还很少,前,我国的许多科研单位和养殖场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加以推广试验因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容易使广大养殖户接受下面谈谈其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该虾的出肉率高,肉质鲜美,含肉率在 42%~47%(腹部占总体重),所以就营养价值而言,能使广大消费者接受,但由于生产数量少,价格高,一般为 160~200 元/公斤,只有少数宾馆饭店能接受 (1)温度红螯螯虾的生存温度范围(5~35℃)比罗氏沼虾(15~35℃)要求宽,但比淡水克氏螯虾要求得窄,且要经过越冬期一般在室内水泥池即可自然越冬尽管在极端的情况下会打洞,但在自然情况下不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因为它受到温度的制约。

(2)个体大小通常成虾在 100~150 克/只,尽管比罗氏沼虾大,但比大龙虾(1000~1500 克/只)小得多,能不能有市场竞争能力,还有待于消费者是否接受 (3)适宜远距离运输红螯螯虾的离水忍耐力与大龙虾相似,这就给远距离销售带来极大的益处 (4)育苗技术易掌握育苗技术难度不大,很容易使养殖户接受,但受到虾的抱卵量的制约,规模性生产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并且苗种价格贵,给养殖推广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5)病害出现比较少 红螯螯虾的怀卵量少,推广红螯螯虾养殖,首先要解决孵化育苗量,生产上只能提高大量越冬亲虾的成活率来实现,才能降低虾苗的成本,进而降低成品的价格,使得该虾有市场竞争力 与大龙虾相比,如何提高红螯螯虾烹饪质量,也是拓宽市场的前提条件之一,要有市场占有面,必须在美食上下一定的功夫 总之,红螯螯虾的养殖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以技术为保证,才能有一广阔的前景专利查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