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352590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推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推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推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 第二单元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一、积累运用(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蘸水(zhn) 阔绰(chu) 颓唐(tu) 海市蜃楼(shn) B.捯气(do) 名讳(hu) 咀嚼(jio) 契诃夫(k) C.荣膺(yng) 骸骨(hi) 绽裂(zhn) 吹毛求疵(c) D.畜生(ch) 腌臜(yn) 窒息(zh) 滑稽可笑(j)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砚台 羼水 奄奄一息 三顾茅泸 B.荤菜 窒息 望眼欲穿 无精打采C.荣膺 门槛 提心掉胆 如坐针毡D.无聊 格局 不屑置辨 一想天开3.下

2、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歇斯底里。 B.近年来,贪官携巨额赃款外逃事件频发,面对巨款流失境外的现实,我国的诉讼制度目前还束手无策。 C.“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D.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4.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既可悲又可笑: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喝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又不免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B.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描写

3、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在自然环境极端险恶的情况下,与饥饿、寒冷、恐惧和死亡作斗争的故事,表现出人战胜自然、战胜死亡的积极思想。来源:学优高考网 C.孔乙己社戏和藤野先生里的“我”都是作者自己。 D.变色龙蒲柳人家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和中国的刘绍棠。5.走进名著。(4分) 读下面蒲柳人家(节选)中的两个句子,回答问题。(1)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一丈青”是哪位作家的哪一部古典名著中的哪一人物的绰号? (2)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关公”是哪位作家写的哪一部名著中的人物?你能写出两个关于“关公”的故事名称吗? 6.综合性学习。(6分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15年里,他在广西一所深山小学默默坚守,“上学、放学时是船夫,课堂上是老师,生活中是父母”。他日复一日地划着双桨,义务接送学生上下学,把大山里的孩子一拨一拨送到理想的彼岸。他就是全国模范教师、荣获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广西武鸣县太平镇上江希望小学教师滕大韶。(1)请为他写一段颁奖词。(4分) (2)他的这种奉献精神感染了许多人,请写出一句你积累的关于奉献的名言。(2分) 二、阅读理解(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3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

5、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

6、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7.孔乙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个特点表明了什么?(3分) 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8.文段中标出的句是对孔乙己的 描写,各句的作用是什么?(5分)来源:gkstk.Com 句“身材很高大”表明 。 句“青白脸色”表明 。 句“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 。 句“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 。 9.读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说一说孔乙己为什么把“偷书”说成“窃书”,这说明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2分) 10.众人的“哄笑”,显出了他们的麻木不仁,麻木不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二)品读茶道,回答问题。(13分)茶 道茶有茶道,讲究汤、

7、器、茶。汤要腊梅枝头雪,腊梅傲雪,汤也沾了梅花的清幽;器要窖器,白者为贵,汤清叶绿,分外鲜明;茶要蒙山顶上茶,山高雾淡,茶亦有飘逸之气。泡好的茶讲究(A)、(B)、(C)。色要青翠,清绿透彻;香分真香、兰香、清香、纯香,真香为上;味有香、清、甘、活,香而清、清而甘、甘而活,方是名品。这是杨八爷的讲究。茶有“以茶(甲)德,以茶(乙)情,以茶(丙)友,以茶(丁)客”之说,茶馆正为茶客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大众去处。茶馆人多,就顾不得讲究茶道,几摞茶碗,浅浅地撒些茶末,水是在炉子上一直开着,来个人就提起大铁壶高高地冲。杨八爷在茶馆喝茶,却偏偏讲究茶道。汤,绵阳的冬天几乎不下雪,就转而求其次:扬子江中水。杨

8、八爷去的茶馆是东方大桥桥头茶馆,茶园用水就近到涪江里去提。他赶着向提水的伙计喊:“要江中心的水,性活,污染小。”伙计对他笑笑:“您给我造条船?”杨八爷到茶园喝茶是自带茶壶,壶倒是窖器,很有些年头,里壁厚厚的一层茶垢。一次差点被儿媳洗了,亏得他赶紧拦住:“就靠这点茶垢出味儿。”茶,杨八爷也自带,但这位老爷子的退休金,每月买半斤特级绿茶就没什么富余。有一次,一位来客送了他一包龙井,他省着足足喝了半年。事后他埋怨送茶的人:“喝别的茶都没味儿了!”到茶园来的多是退休的老头,一大早进园,人人一只鸟笼,揭开半边罩子,一溜儿挂在树上。杨八爷也有一只鸟,是画眉。每天第一壶茶,他都倒一盏给鸟儿。也许是喝茶的缘故

9、,这只画眉叫得特别清越婉转,别的鸟都比不上。喂完鸟,杨八爷就眯着眼,细细地啜一口茶,轻轻地在口中灌漱一遍,“咕咚”吞下去,再徐啜慢饮。几口热茶下肚,就讲开了茶道:沏茶有下投、中投、上投。冬季下投,先茶后汤;春秋中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夏季上投,先汤后茶。汤有三辨:一曰形辨,有虾目、蟹目、鱼眼、连珠、涌泉;二曰声辨,有初声、转声、振声、骤声;三曰气辨,有轻雾、淡烟、凝云、布露。真正的饮茶应以糕点相配,好比饮酒要有下酒菜人人都听得津津有味,讲究的还赶着去买了茶壶,拿来要杨八爷鉴定。杨八爷瞥了几眼,拿在耳边听一听,不说好坏,搁过一旁,却讲起了他那茶壶的史话。说他爷爷是清廷二品顶戴,蒙皇上龙恩赏赐了

10、这把御壶。八国联军进京时,举家逃到内地,大小家私都丢了,老爷子单单带了这把茶壶。这壶有特点:内壁有四个龙头,没泡茶时,“呜呜”地作龙吟,茶一泡下,四个龙头就活了似的摆动。泡出的茶醇、匀、鲜、活。讲完,把茶壶递过去:“您尝尝。”尝的人接过去,先细细地看,又细细地品。有人点点头,有人却说:“没味儿。”杨八爷笑笑:“您再品品,不品就没味儿。”不知怎么一来,杨八爷这把茶壶的名声就传了出去。茶园的生意就热闹了,有人专为看这把茶壶来。一位文物专家看了,“咿呀”一声:“当年这茶壶一共是四把,是景德镇的贡品,光绪皇帝都赏了近臣。其他三把不知下落,没想到这一把竟在您老先生手里!”一语既出,举座皆惊,唯独杨八爷一

11、面静气地喝他的茶。就有人出高价买,被杨八爷一口回绝。有了杨八爷这把茶壶,茶园算是有了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味道。来这里喝茶的老头儿越来越多,杨八爷少不得每天还讲他的茶道,不论新来的,还是老顾客,都听得有滋有味。突然有几天,杨八爷没到茶园来了。茶园里的老头虽然天天聚到一起,但并不问人的姓名住址。来了就点点头,或者道声:“您来了”;走就各自回家。如果有人突然好几天没来,大家心里就明白:这人去了。所以杨八爷几天没来,大家自然都想到这一层,但谁也不点破。不料,几天后,杨八爷又来了,脸瘦了许多。有人问:“病了?”摇摇头。原来儿子竞选厂长,把茶壶送了人!老爷子没了茶壶,几天没喝茶,在家闷着。闷不过,又

12、来了。堂倌赶紧泡来盖碗茶,替杨八爷抹了抹桌沿。杨八爷饮着茶,却再也不讲茶道。又喂鸟,却也怪,当杨八爷把茶水注到鸟笼里时,画眉只啜了一口,就再也不喝了,也不叫,只在笼子里上下腾跳。第二天,把罩子揭开,画眉就蔫蔫的,伏在笼底,不吃不喝。杨八爷就叹了口气:“唉!鸟儿也讲茶道。”又隔了几天,笼里换了只八哥。杨八爷就只喂水,不喂茶。这只八哥挺聪明,见人就打招呼:“您好!您好!”但大家总觉得这声音很刺耳。杨八爷倒像没了感慨,只默默地喝他的茶。11.联系上下文,想想A、B、C三处中各应填入一个什么字。(3分) 12.请将“敬”“陶”“立”“会”四字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4分) 13.伙计说:“您给我造条船?”伙计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