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课件:18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346284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课件:18 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课件:18 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课件:18 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课件:18 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课件:18 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课件:18 文言文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课件:18 文言文知识梳理(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文言文知识梳理,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及热身反馈,zh,zng,fnhu,jin,如果,适逢,恰巧遇到,意图,停止,爱戴,逃走,估计,发动,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適戍渔阳 _通_ 意思:_ (2)为天下唱 _通_ 意思:_ (3)将军身被坚执锐 _通_ 意思:_ (4)固以怪之矣 _通_ 意思:_,已经,適,谪,发配,唱,倡,首发,被,披,穿着,以,已,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网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道路,道义,同样,用在指人、物的名

2、词或人称代词后面,表示复数或列举未尽。,意图,指指点点,编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适逢,集会,将领,带领,屡次,几,是,筑,县令,使,命令,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6关键句子翻译。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 _ 7课文理解。 联系全文来看,陈胜具有怎样的才能? _ _ _ _,况且大丈夫不死也就罢了,要死就要成就大的名声,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现在逃跑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敏

3、锐的洞察力“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 下唱”。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杀掉 两尉,“称大楚”,“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非凡的宣传和鼓动能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3 000多年的历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十表,八书。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中心思想 陈涉世家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塑造了一位

4、农民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文言知识 判断句 1主语者,名词谓语也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主语,名词谓语也 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主语者,谓语 如:环村居者,皆猎户。(冯婉贞) 4主语为宾语 如:知之为知之。(论语) 5主语,是宾语 如: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 6主语乃宾语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撞,f,xin,jn,go,交换,屈服,帽子,只,仅仅,道歉,明白,懂得,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错,措,置,仓,苍,青色,派,出使

5、,光着,仅仅,5关键句子翻译。 (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_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但安陵君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 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然而安陵国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6课文理解。 (1)揣摩下列话语中的潜台词。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_ (2)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并且请先生“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_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唐雎与秦王分别是怎样的人。 _,秦王:前倨后恭、外强中干、骄横狂暴。 唐雎:

6、有勇有谋、正义凛然、临危不惧,愿意为国牺牲生命。结合文意略。,你如果不答应我的条件,我将发动战争,后果将不堪设想。,并不是真的屈服。这只是秦王的权宜之计,他表面上放弃吞并, 只是为了应付当时的危险,事后是不会善罢甘休的。,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作家作品 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战国策是他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中心思想 唐雎不辱使命通过写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文言知识 倒装句 1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

7、或主语后置。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全句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 2宾语前置。 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如: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 3定语后置。 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 4状语后置。 如:屠惧,投以骨。(狼)“投以骨”为“以骨投”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bng,du,zhu,ju,说,拜访,拜访,估计,产生,挟持、控制,后代,全部取得,18 文

8、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确实,表示假设,相当于“果真”。,止,已经,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4关键句子翻译。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_ (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_ 5课文理解。 诸葛亮认为刘备“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_,夺取荆州、益州,作为霸业的基础;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发。,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占领它的意图呢?,(那里)人民兴旺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 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作家作品 陈寿(233297),字承祚,晋朝安汉(今

9、四川南充)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足鼎立的纪传体国别史,共六十五卷。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中心思想 隆中对记叙了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及对策,塑造了诸葛亮的光辉形象。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反复劝勉后主刘禅要继承先主的遗志,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定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贰的品格。,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文言知识 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旦日,客从外来,(我)

10、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如: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陈涉世家)有介词宾语的省略。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余)游。(送东阳马生序) 4省略介词。如: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咏雪),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c,zh,zu,wi,b,ji,选拔,时,的原因,善,好,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感动奋发,眼泪,询问,适宜、恰当,表明、显扬,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给予,死去的人留下的,道路,方法,道理,与“无”相对,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品德,行列,18 文言文知识梳理九年级上册,4关键句子翻译。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_ _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_ _ 5课文理解。 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